APP下载

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调查研究

2020-08-16侯留博邢变变

兰台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本科生

侯留博 邢变变

摘 要  职业意向是影响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读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处于中等偏下状态,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以及对专业满意程度不同的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不尽相同。为进一步增强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提高档案职业队伍综合素质,文章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档案学专业 本科生 职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 G271.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5-08

Abstract Career inten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career choic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ntion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archival science to engage in archival profe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tion of those undergraduates to engage in archival profession is in a below-average state, and that the intentions of archival under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places of birth, schools and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 are not the same.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intention of archival undergraduates to engage in archival profession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rchives professional tea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schools and employers.

Keyword major of archival science; undergraduate; career intention

一、引言

“職业意向是人们在职业认识和职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社会不同职业的评价及选择倾向,即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1]22,它是职业行为发生的前提和基础,既有可能转化为具体行动,也可能因种种原因逐渐减退甚至消失。

根据国家档案局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一)》统计资料显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现有专职人员中,具有档案学专业学历的共有8141人,其中本科生有4810人[2],占总人数的59%,是具备档案学历各层次从业人员中占比最高的一类。以档案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从事档案职业意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增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导向性和预测性。

2020年4月10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以“档案”并含“职业意向”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进行高级检索,未命中相关文章。基于此,为扩大搜索范围,笔者以“档案”并含“本科生”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进行高级检索,去除无关及重复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18篇。从研究主题来看,有效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档案学本科生就业状况与就业对策研究。陈艳红、张文磊、乐贞红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湘潭大学2004至2018年档案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为培养一流档案学创新型人才提出了针对性建议[3]106-112;刘淑君、林佳萍对中山大学2013届至2015届档案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档案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4]133-142;于元元、张国民分析了黑龙江大学1984届至2003届档案学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提出了完善档案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5]39-40。第二,档案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研究。黄慧娴从档案学发展需要、档案学人才质量、本科生自身发展需要三个角度论证了培养档案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6]83-87;卞咸杰从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际技能四个方面规划了档案学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7]60-62;李春灿构建了档案学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多层次综合指标体系,从学生和高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档案学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措施及建议[8]39-41。第三,档案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度与满意度调查研究。张丽华对档案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档案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建议[9]26-28;张长海调查了档案学本科生专业满意度的现状,验证并构建了档案学本科生专业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提高档案学本科生专业满意度的针对性建议[10]79-83。整体来看,有关档案学本科生的研究热度在持续上升,相关研究成果对完善档案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提升档案学本科生专业素养具有较大影响。但目前从职业意向角度探讨我国档案高等教育质量、预测档案职业队伍发展水平、把握档案学本科生求职倾向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开设各层次档案学专业的高校共有45所,其中设有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高校35所。从1978年到2018年,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共有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约3.6万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档案学本科教育是档案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大学档案学本科专业开设于1986年,1987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全国档案学本科教育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学本科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百余名毕业生,体量较大,在全国档案学本科教育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此外,笔者本科就读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这既有利于调查数据的收集,也有利于对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的深度分析。基于此,本文将调查对象设定为郑州大学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在读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对其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展开调查,以期了解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的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为保证其可靠性与合理性,笔者邀请了15位档案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试填写,并根据试填结果以及试填者提出的建议对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予以修正,形成了问卷的最终版本。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共有13道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1个、多选题2个。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等题目;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选择档案学专业的原因、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从事档案工作的首选单位类型等题目。

3.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此次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以电子形式通过QQ、微信等移动网络终端发放,调查时间为2019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此次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176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为100%。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中,女生所占比例是男生的一倍之多,与档案学本科生性别构成的现实状况较为相符。从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来看,除大二参与人数较少外,其余年级的调查对象分布较为均衡。从调查对象的学校分布来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人数接近于郑州大学的一倍,与两所学校档案学本科生招生规模的现实情况相吻合。综上所述,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率较高,有效样本的分布较为合理,充分保障了调查的效度和信度。

三、调查统计与数据分析

1.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去向。调查结果显示,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的首要去向是升学,人数为98,占比55.7%;次之是就业,人数为65人,占比36.9%;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各2人,占比均为1.1%。为分析调查对象毕业去向的影响因素,笔者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档案工作的认同程度为自变量,以毕业去向为因变量进行交叉统计。整体而言,性别、生源地对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去向的影响不大,交叉统计结果与样本整体统计结果一致。但其他因变量对调查对象的毕业去向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数据显示,选择升学的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中有49人,占升学总人数的50.0%;大二学生中10人,占升学总人数的10.0%;大三学生中24人,占升学总共人数的24.5%;大四学生中15人,占升学总人数的15.3%。由此可见,不同年级学生对升学和就业持有的态度明显不同:年级越高的学生,其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倾向越大,选择升学的倾向越小。这主要是因为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还沉浸在紧张的高考备战状态,再加上对个人情况的认知不全面,以至于对升学的强烈渴望延伸到了大学毕业后。相反,将要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在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与锤炼后,性格得以完善、能力得以提升、自我认知更加准确和全面,他们已经准备好甚至是迫切想要走上自己梦想的工作岗位。

郑州大学选择毕业后升学的人数为53人,占其学校总调查人数的79.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选择毕业后升学的人数为45人,占其学校总调查人数的41.28%。同时,选择就业的65名调查对象中有58名来自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而只有7人来自郑州大学。从数据来看,郑州大学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升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就业。从两所学校的综合实力来看,郑州大学作为一所双一流大学显然更胜一筹,其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其毕业去向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选择就业调查对象中有11人对档案学专业持中等偏下满意态度,占就业总人数的17.0%;有54人持中等偏上满意态度,占就业总人数的83.1%。选择升学的调查对象中有24人对档案学专业持中等偏下满意态度,占升学总人数的24.5%;有74人对档案学专业持中等偏上满意态度,占升学总人数的75.5%。由调查数据可知,对所学专业越满意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倾向越大;反之,越不满意的学生毕业后升学的倾向越大。从一般认知来看,对所学专业满意度越高,表明调查对象从专业学习中的收获越大,继而从事相关职业的信心就越强。而对所学专业满意度较低的调查对象因其收获较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难免会茫然若失,在此情况下,升学无疑是一个相对明智且“随大流”的选择。

选择就业的调查对象中,有18人对档案工作持中等偏下认同态度,占就业总人数的27.7%;有47人对档案工作持中等偏上认同态度,占就业总人数的72.3%。选择升学的调查对象中有28人对档案工作持中等偏下认同态度,占升学总人数的28.6%;有70人对档案工作持中等偏上认同态度,占升学总人数的71.4%。从调查数据来看,对档案工作较为认同的调查对象其就业的倾向较大,对档案工作不太认同的调查对象其升学的倾向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对档案职业的认同程度是影响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去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2.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这部分调查主要针对调查对象中毕业去向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特定群体。根据统计数据,共有67人选择毕业后就业或自主创业,其中有30人明确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档案工作,占总人数的44.8%;有20人表示不会从事档案工作,占总人数的29.9%;还有17人态度不明确,占总人数的25.4%。整体来看,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处于中等偏下状态。

同时,调查对象中有17人选择了“其他”选项这一情况值得深思。这部分调查对象有可能是正在考虑中,也有可能是从未考虑过,这与个人固然有很大关系,但和学校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也并非没有关联。通过与两所学校的部分学生交流,笔者发现其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前两年是实体课堂的教学形式,而后两年则改为网络课堂,这样的安排可谓是本末倒置,在学生职业意向逐渐凸显及形成时期采取网络课堂的教学形式,无疑是對前两年教学成果的自我摧毁。郑州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短暂的、突击性的课程会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意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效果不大明显。

由表2可知,上述16位调查对象不从事档案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薪酬待遇低”,次之为“工作内容枯燥”,“社会声望低”和“父母不同意”对这部分调查对象从事档案职业意愿的影响较小。求职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非档案专业人员占据大量工作岗位,而档案专业人员迫于现实只能另谋生计;再如,就业指导课程更新不及时,未能给档案学本科生从校园过渡到社会提供充分的支持,导致其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由表3可知,“工作稳定”“专业对口”“良好的发展空间”是上述30位调查对象愿意从事档案职业的主要动力,“薪酬待遇高”和“父母安排”则对其从事档案职业意愿的影响不大。其中“良好的发展空间”与以往对档案工作的认知不同,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档案事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使得档案职业的社会地位逐漸提升、吸引力逐渐增强。

3.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工作首选单位类型。在不同类型单位中从事档案工作,其职业期望和职业发展空间是不同的。因此,笔者针对调查对象中愿意从事档案工作的群体,就其从事档案工作首选单位类型这一问题展开调查。

数据显示,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是愿意从事档案职业的调查对象的首选工作单位,共有14人,占其总人数的46.7%;档案局次之,有7人,占比23.3%;排名第三的是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有6人,占比20.0%;排名最后的是基层档案室和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分别有2人和1人。从调查结果看,这既与不同单位档案工作岗位招聘要求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又与各单位档案工作的职业前景相矛盾:从档案工作岗位的招聘要求看,档案局和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领导者和主要参与者,对应聘人员的要求较为严格,导致部分学生由于信心不足或能力不够望而却步。相比之下,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的要求较为宽松,对学生产生了较大吸引力。从档案工作的职业前景来看,档案局和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其工作较为稳定、福利待遇好、发展空间大,但却没有成为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工作的首选单位。相反,福利待遇低、得不到领导重视、升职加薪机会少的企业档案工作成为了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理想单位。

此外,为探究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工作首选单位类型的影响因素,笔者以性别、年级、学校、生源地、选择档案学专业原因为自变量,以调查对象从事档案工作首选单位类型为因变量进行交差统计。整体来看,选择档案学专业原因及学校因素对调查对象从事档案工作首选单位类型无明显影响,交叉统计结果与样本整体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以性别为自变量,愿意从事档案工作的调查对象中女生有21人,男生9人,其中选择档案局作为就业单位的共有7人,女生6人,占此部分调查对象中女生总数的28.6%;男生1人,占其总数的11.1%。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就业单位的共有14人,其中女生9人,占其总数的42.9%;男生5人,占其总数的55.6%。从以上数据来看,选择档案局作为工作单位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工作单位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并且女生对选项中的各类型工作单位均有所涉猎,而男生对基层档案室和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则完全“不感冒”,说明女生的择业范围比男生要宽。

以生源地为自变量,愿意从事档案职业的调查对象中生源地为农村的有18人,城市的12人,其中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就业单位的共有14人,生源地为农村的7人,占其总数的38.9%;城市7人,占其总数的58.3%。选择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作为就业单位的共有6人,生源地为农村的有5人,占其总数的27.8%;城市1人,占其总数的8.3%。由数据可知,生源地为农村的调查对象更愿意选择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作为其工作单位,而生源地为城市的调查对象更愿意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其工作单位。调查结果说明,家庭背景及收入水平对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工作的首选单位类型有较大影响。

以年级为自变量,愿意从事档案职业的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4人、大二学生5人、大三学生6人、大四学生15人。其中选择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为就业单位的共有6人,大一学生1人,占其总数的25.0%;大二学生4人,占其总数的80.0%;大三学生1人,占其总数的16.7%;大四学生0人。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就业单位的共有14人,大一学生1人,占其总数的25.0%;大二学生0人;大三学生2人,占其总数的33.3%;大四学生11人,占其总数的73.3%。从数据来看,高年级的调查对象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其就业单位的倾向较大,低年级的调查对象选择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作为其就业单位的倾向较大。

四、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第一,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去向层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升学是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后的首要去向,就业次之。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档案学本科生其毕业去向不尽相同,年级越高的学生,其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倾向越大,选择升学的倾向越小;郑州大学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升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学本科生毕业后则更愿意选择就业。此外,档案学专业满意程度和档案工作认同程度对调查对象的毕业去向也有所影响,对所学专业越满意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倾向越大,越不满意的学生升学的倾向越大;对档案工作较为认同的档案学本科生其就业的倾向较大,对档案工作不太认同的档案学本科生其升学的倾向较大。

第二,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层面。调查结果显示,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处于中等偏下状态。影响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作稳定”“专业对口”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是促使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主要因素,“薪酬待遇低”“工作内容枯燥”和“求职困难”对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意愿具有较强的消极影响。

第三,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工作首选单位类型层面。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是档案学本科生首选的就业单位,档案局次之,而选择基层档案室和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作为就业单位的学生较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单位略有差异,档案局对女生的吸引力更强,而男生则倾向于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选择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作为其工作单位的倾向较大,而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更愿意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其工作单位;高年级的档案学本科生选择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其就业单位的意愿较强,而低年级的学生更愿意选择档案局作为其就业单位。

2.相关建议。

第一,学生层面。调查结果显示,“薪酬待遇低”和“求职困难”是影响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主要原因。为克服这些困难,档案学本科生应充分了解档案职业的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空间,将重心后移、眼光放远,调整对档案职业薪酬待遇的期望程度,聚焦档案职业的社会使命,匹配合适的档案工作岗位,要做到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此外,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应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用的面试技巧,以便在求职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變被动为主动,以不变应万变,从而避免因能力有限或信心不足导致档案职业意向减弱、档案工作机会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第二,学校层面。根据调查结果,部分档案学本科生对自己是否会从事档案职业持不确定的态度,对从事档案职业的意愿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为提高此类调查对象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形成并巩固从事档案职业的意愿,档案学专业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整课程时间。职业意愿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连续的、稳定的档案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意愿的形成,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调整档案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安排,尽可能使其伴随档案学本科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其次,完善课程形式。档案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要有实体课堂教学,更要有网络教学,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形式能够满足不同档案学本科生的学习习惯,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后,优化课程内容。档案学专业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不仅要具有体系性、创新型、连续性,更要具有指向性,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注重对档案学本科生档案情怀与专业使命的培养。

第三,用人单位层面。调查发现,各类型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用人态度、重视程度都会对档案学本科生从事档案职业的意向产生较大影响。首先,从档案工作岗位的招聘信息来看,多数对应聘者的要求较为随意,专业限制宽松、学历要求偏低,招聘信息暗含的态度无疑会降低档案学本科生对档案工作的认同程度,继而影响其从事档案职业的意愿。其次,档案工作不受重视,档案工作者被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等现象容易使档案学本科生对档案职业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因此,用人单位应更新招聘信息,端正吸纳人才态度,将具备档案专业背景的求职者与其他专业背景求职者的待遇和要求分开说明。同时,应当给予档案工作者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将所有杂活、累活、脏活都推给他们,对档案职业要存有敬畏之心。

参考文献

[1]周玲秀.涉农专业高职生事农职业意向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22.

[2]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统计年报摘要[EB/OL].[2020-03-28].http://www.saac.gov.cn/daj/zhdt/lmlist.shtml.

[3]陈艳红,张文磊,乐贞红.新时代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分析——以湘潭大学2004—2018届就业数据为样本[J].档案学通讯,2019(4):106-112.

[4]刘淑君,林佳萍.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以中山大学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6,37(2):133-142.

[5]于元元,张国民.档案专业本科生就业与培养问题实证分析[J].兰台世界,2010(12):39-40.

[6]黄慧娴.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刍议[J].档案学通讯,2015(5):83-87.

[7]卞咸杰.普通高校档案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档案管理,2018(1):60-62.

[8]李春灿.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的构建与培养研究[J].档案管理,2013(6):39-41.

[9]张丽华.档案学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J].浙江档案,2017(10):26-28.

[10]张长海.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满意度实证研究:现状与影响因素[J].档案学通讯,2015(4):79-83.

猜你喜欢

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高校本科生线上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武汉高校拉开秋季开学序幕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本不该成新闻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An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Integral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