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08-16查婉晴

西部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摘 要: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呈现出教育内容不够综合;教育对象不够全面;教育手段不够多样等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加强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这是源于时代和现实的需要,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以通过:建立高素质法治师资队伍;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坚定法治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特点

当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呈现出教育内容不够综合;教育对象不够全面和教育手段不够多样等特点,加强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刻不容缓。

(一)教育内容不够综合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呈现出教育内容不够综合的特点。许多院校的法治教育仅停留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上,在一门课程内既要完成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讲解,也要完成法律基础知识的讲解,有关法治教育的教学时间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而且课堂上也很少有法律案例和最新的法律知识内容的讲解。法治教育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出台和修订了一些法律,而课本的时效性稍有欠缺,无法将最新的法治知识和法律动态编入书中。任课教师如果自己不能在备课时做到拓展,或因课时有限难以进行拓展,大学生则无法获取更深入的法律知识。

(二)教育对象不够全面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呈现出教育对象不够全面的特点。一些院校只注重对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忽视了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只停留在表面。法学专业的学生有系统的、多年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仅停留在公选课上。公选课多为大班级、多人数教学,难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公选课的授课教师通常没有法学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方面会稍有欠缺。

(三)教育手段不够多样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呈现出教育手段不够多样的特点。大学生传统的法治教育通常只有课堂教授这一条途径,很少有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这样丰富有趣的活动。教师在课堂教授时,通常采取读课本、读ppt等形式,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如果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创办法治学习兴趣小组、举行模拟法庭活动或让法学院的学生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法治知识普及,法治教育会由学生被动学习、不愿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法治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当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这都体现了国家对法治的重视。加强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源于时代的变化和现实的需要。

(一)时代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全新的历史方位。时代的变化催生了许多新问题,新型犯罪更加隐蔽,在经济领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方式开始呈现线上诈骗的趋势,比如电话诈骗,购物软件刷单等诈骗方式。线上诈骗难追踪,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仍有空白,给了一些不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时代的发展急切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网络犯罪虚拟、隐蔽的特性使得许多大学生难以分辨,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刻不容缓。

(二)现实的需要

法治知识和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及日后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毕业后最终都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但是在校大学生通常对劳动法了解不多,如果日后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缺乏一定的法治知识,也难以维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在全社会上下营造一种法治的氛围,离不开每个大学生的努力。大学生作为当代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一个群体,加强对其的法治教育,为我国早日实现法治强国目标奠定基础。

三、当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

加强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以通过建立高素质法治师资队伍;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和坚定法治教育目标。

(一)建立高素质法治师资队伍

教师自身对法治知识是否了解,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应建立高素质法治师资队伍。辅导员是在校期间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以往的辅导员招聘往往要求心理学、教育学背景,却忽视了对法学知识背景的教师的招聘。招聘具有一定法治知识的教师,可以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做学生工作时发挥作用。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专职教师,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

(二)创新法治教育形式

传统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多为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的兴起,当今高校的法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学院或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定期進行法治知识的宣传,图文并茂,配上法学专业教师的讲解,在除了课堂外的地方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法治知识讲解的视频,教师应多加甄别,认真挑选,为大学生推荐高质量法治知识学习资源。

(三)坚定法治教育目标

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法治教育,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法治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高校应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选课的基础上,继续开设关于不同法律门类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法治强国目标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竹,刘张飞.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基本内容与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6):65-68.

[2] 贾晓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5):142-145.

[3] 李全文.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中的大学生法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5):68-70.

作者简介:查婉晴(1998-),女,安徽芜湖人,汉族,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