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广西煤炭供给的若干思考

2020-08-16农宗武

中国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广西

[摘 要]为保障广西煤炭供应,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文章阐述了新形势下广西煤炭供给面临的新情况,分析了当前煤炭供给以及配送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煤炭供应渠道,大力推进公转铁和公转水运输,建设煤炭储配基地等措施,有效提高煤炭供给质量。

[关键词]广西; 煤炭供给;运输体系;市场体系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10.17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发展方向,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基于资源禀赋和长期以来的产业积累,煤炭一直是我国比重最大的一次能源,是满足国家能源需求的基石。[1]当前,广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接近50%,因此构建高质量的煤炭供应保障体系,是保障广西能源供应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要求。研究提出优化煤炭供应结构,完善煤炭运输体系,建设煤炭储配基地是保障广西煤炭高质量供给的重要措施。

1 新形势下煤炭供给面临的新情况

1.1 本地煤炭产量不足,供应缺口大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主要分布于晋陕蒙(西)宁和新疆,地区发布不均。广西煤炭储量24×10 8吨,仅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约4%,且煤炭煤质差、煤层薄、开采难度大、产量低[2]。历史上,广西煤炭产量曾在1995年达到1391.4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但在1995年后,受煤炭资源短缺且资源不断枯竭以及化解过剩产能等多重影响,广西原煤产量逐年减少。2016年广西原煤产量回落到399.6万吨,而同期临近省份贵州原煤产量达16662.2万吨,差距悬殊。与煤炭供给萎缩相反,近年来,广西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域内工业蓬勃发展,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2017年广西煤炭消费量达到4746.2万吨,而同期煤炭产量仅有415.4万吨,自给率不足10%。广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广西煤炭消费量将达到5720万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巨大的煤炭缺口促使广西从外省和国外大量调入进行补充。

1.2 煤炭进口不确定性增加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出海口的省份,广西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积极进口煤炭,弥补供应缺口。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5—2017年广西煤炭进口数量分别为2171万吨、2180万吨和2073万吨,同期全国煤炭进口数量分别为2亿吨、2.5亿吨和2.71亿吨。虽然广西进口数量与全国进口相比份额较小,但其却占了广西每年煤炭消费量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45%左右。近年来,根据国家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工作安排,广西海关及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加强了煤炭进口管理,认真做好进口监督工作,严控劣质煤进口和使用。加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持续紧张,进口煤炭市场波动加剧,煤炭供应周期变长,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

1.3 煤炭运输成本费用高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计划用三年时间将货运系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推出《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当前,广西正全力推进煤炭、粮食、矿产等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强化对货运车辆超限治理,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然而,限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广西现在公铁、公水之间“连而不畅、邻而不接”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比如,渝桂新南向通道虽初步形成,但“最后一公里”的进港铁路至今未能建成,造成保税港区货物只能依靠公路进行疏港,海铁联运无法有效组织[3]。因此,企业客户只能继续选择传统汽车运输或转移至周边港口经营,加上各种费用高,公铁、公水联运困难,煤炭疏港运输成本高企。

2 提高煤炭供给质量的建议

2.1 优化煤炭供应结构

优化煤炭供应结构,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以开放求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目前广西煤炭产量主要由百矿集团贡献,其出产的煤炭主要是低卡高硫的褐煤,全部用于其自备电厂发电,因此广西缺少高卡低硫烟煤、焦煤以及无烟煤等优质煤种,需要大量从域外调入。随着国内煤炭供给侧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集中度和先进产能占比不断提升,2016—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分别为33.64亿吨、34.45亿吨和35.46亿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市场供给趋于宽松。此外,蒙华铁路开通也将促使贵州煤炭调出方向更多向广西倾斜。因此,建议优化煤炭供应结构,在稳定煤炭供给的前提下缩减进口,增加国内供应,深化与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的煤炭合作,建立与北方能源大省长效合作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共同推动北煤南运、期货交割业务,充分发挥西江、北部湾港的独特优势,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更好满足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优质煤炭的需求。

2.2 完善煤炭运输体系

由于广西沿海港口与西江不相联通,加上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铁路专用线较少,造成了目前公铁、公水连接不畅,存在“最后一公里”到不了港区、园区、厂区的困境,需要大量的公路倒驳接载,未能真正发挥联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对此,笔者建议优先补短板,加大铁路投资建设,完善港口、物流园区、重点用煤大户铁路专用线建设,如通过钦州港铁路扩能改造、防城港第三进港线、合浦至铁山港货运专线等项目建设彻底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快西江航道和沿江码头规划建设,提高船闸通行能力,培育专业化物流龙头企业,构建专业高效的水路运输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最后,推动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合浦至湛江铁路、黔桂铁路等重点线路扩能改造。建立省际沟通合作渠道,加强西江沿线铁路、水路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内煤炭物流运输提质增效。

2.3 建设煤炭储配基地

近年来,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工业,区内电解铝、钢铁以及铜业快速发展,煤炭消耗快速提升。另外,随着国内煤炭产量不断增长,广西将来可以作为国内煤炭辐射亚太的基点和转口基地。因此,将北部湾港建设成为煤炭储配基地不仅是保障区域内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内在需要,也是进一步改革开放、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要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建设好北部湾港。在建设北部湾港煤炭储配基地时,就要以“四个一流”为标准,对内加强三个港口的互联互通,对外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以绿色环保、智慧高效为标准,加强与大型煤炭生产、贸易企业合作,建设现代化的储煤棚、储煤仓、混配煤中心;积极与新技术、新业态相融合,丰富煤炭储配基地服务职能,向期货交割、电子交易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区域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

3 结语

新时代我国正面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要求构建高质量的煤炭供应保障体系。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是实现广西煤炭供给变革的发展方向。根据新形势下,广西煤炭供给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优化供给结构,完善运输体系,建设储配基地等应对措施,是实现广西煤炭高质量供给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献:

[1]李继峰. 推进新时代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N].中国煤炭报,2019.07.20(3).

[2]董博,戴剑锋,庄宗良,等.广西能源发展战略定位研究[J].广西电力,2017,40(4):1.5,20

[3]钦州市社科联、钦州市政协研究室联合调研组. 大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建设——广西钦州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探析[J].大陆桥视野,2018(9):84.91

[作者简介] 农宗武 (1987—),男,壮族,广西崇左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大宗商品贸易。

猜你喜欢

广西
广西贵港
梦圆广西
壮美广西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