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

2020-08-16周玉琴高金利冷长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护理学职教知识点

周玉琴 高金利 冷长瑜

[摘           要]  目的:尝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师生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我院三年制护理专业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应用状况。结果:大部分学生认可混合式教学模式,希望更多专业课采用此模式,影响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因素是手机、电脑、网络环境等。结论:应从学校、网络平台、教师、学生四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急救护理学;微课程;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96-02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由此看来教育教学信息化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1]在线教育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渠道,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可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征进行适时的、有效的改革。急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急救医学发展快,包含的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涉及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三年制专科护理中理论和实践1∶1,充分体现了急救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从各级各类比赛来看,大到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和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小到各医院招聘护士都有各项急救操作,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EC手法、42项止血包扎术、气管插管术等。这些操作需要学生课后重温课堂知识,而线上职教云平台和“导”“学”“练”“评”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一、研究路径

“智慧职教”平台和“导”“学”“练”“评”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依托职教云平台以同步和非同步的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导”主要包括两方面:课前上传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课中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以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講解,利用职教云平台中的讨论和头脑风暴模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后发布作业、单元测试、问卷调查、微课视频等,检测、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开展探究式或小组讨论式学习,旨在让学生自主掌握关键知识点,理解重点和难点。课后的“练”主要根据教师发布的作业模块、习题检测、微课视频等的要求进行独立或分组练习,理论性作业或单元测试学生完成后直接在网上提交,实践操作要求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并将操作过程拍摄成微视频,提交。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评”,这个环节主要针对该课程中的技能操作项目,每次课前利用10分钟时间对各小组拍摄的微视频进行点评,互相纠错。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确定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根据临床工作任务实际审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操作项目及流程。

3.讨论利用“职教云”平台开展“导”“学”“练”“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

(二)具体实施

实施方案“三部曲”,即课前设计(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其中课前设计最关键,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练习形成学习共同体,课后反馈主要是查缺补漏。

1.课前设计

“导”——创设情景,提供资源

“导”也是教师的准备时期,备资源、备设计、备评价;要准备充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1)课堂核心知识点的梳理。将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梳理、组织,并精心进行情境设计,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上传到职教云平台课程模块中,预先发布给学生。

(2)围绕核心知识点搜集资料。搜集相关的图片、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素材,再将碎片化的素材按照知识点的相互联系进行合理组合,充分展现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3)针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情境构建。将课程中的高频考点、重点、难点以典型案例、任务驱动、测验模块为基础方法,紧扣核心知识点,适当外延,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

(4)学生分组。每五人为一小组,轮流担任组长。

2.课堂教学

“学”——任务驱动,激励学习

为了让学生有目标的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重难点,合理设置学习问题,驱动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贯穿“育人”环节。

(1)探究式学习。学生对教师预先发布到职教云平台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预习,学生在线上快速完成测试,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2)头脑风暴法。教师通过典型案例、任务驱动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和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解决问题,并将讨论结果由组长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打分,小组的分数为每个组员的分数。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

(3)测验答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登录测试模块快速答题,教师可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对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还可以进行线下复习。

3.课后练习

“练”——强化练习,查缺补漏

“练”主要指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反复训练。急救护理學操作性强,实训项目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后需要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了让学生有效训练,教师需要将操作项目标和微课视频上传至平台,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反复对照练习。(1)能独立实践操作的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囊使用技术由学生通过职教云学习,将学习成果录成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共享、评价;(2)需要协作学习的技术如双人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技术、心电监护技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术等,以小组合作形式情景模拟,形成学习共同体,小组每个成员都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相互协作、互相纠错、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3)学生积极主动、力求完美,在一遍一遍地拍摄过程中,既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操作的要领,又增加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做到准确掌握每一项操作。不仅使课堂所学知识点得以巩固,还可以熟练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线下的个人或小组实践操作训练,促进学生间的共同学习,锻炼沟通协作能力,互相激励,形成新的见解和思路。

在练习过程中,实训室管理员要时刻关注练习动态,提供相应的实践设备和训练场地,负责纪律、卫生、考勤管理。

4.评价反馈

“评”——教学反馈,效果评价

“评”是师生对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学反馈的过程。评价活动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前,教师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导入评价内容和评价流程,让学生明白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了解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课中,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上线学习率、作业完成率,了解学习态度和表现;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问卷调查等掌握学习中的体验、情感、策略和需求;实践技能训练时提供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了解学生操作训练情况和熟练程度,可以通过拍微视频上传平台或现场操作演示形式进行小组互评、纠错、教师点评。

三、结论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更贴近行业需求

“智慧职教”平台和“导”“学”“练”“评”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明确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急救护理学每一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规范操作流程,让专业课教学切实贴近行业需要,贴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二)混合式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僵化的局面会伴随着网络教学平台上师生频繁互动的交流模式被打破,从教学的评价及学生反馈中发现这种师生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学习主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对学生的多维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并逐步达到高度契合。

(三)线上、线下的“学练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线上职教云平台了解急救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急救基本理论、重点和难点,而线下可以在实训室通过对微课、微视频的反复观看,边看边操作,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急救常用技术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具体情况,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分组练习,不再纠结于仅有的课堂学时,也克服了部分学生刚开始动手操作时紧张、发怵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既可以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内化,又可以使学生早期接触生活实际和临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护理学职教知识点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知识点自测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