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0-08-16王帮能
摘要 本文对丰都县气象科技服务乡村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归纳评述,同时梳理出气象科技服务乡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气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以期为各地气象科技为乡村振兴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气象产品;服务实践;乡村振兴;现状;问题;对策;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20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之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总体部署,中国气象局制定《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计划(2020—2022年)》。作为县级气象部门,对服务乡村振兴既有大作为又有大挑战。丰都县立体气候显著,气象灾害频繁,县域经济以农林水畜等农业产业为主,依然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对气象因素、气象灾害敏感,对气象科技服务要求迫切,使得气象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1 气象科技为乡村振兴服务的现状
1.1 气象科技服务乡村防灾减灾与农业经营主体
气象灾害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拦路虎。丰都县气象灾害有伏旱高温、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连阴雨等,对农业农村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导致农业经济不稳定。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大大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害。
近年来,丰都建立健全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为农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乡村防御气象灾害水平逐步提高,气象服务成效显著提升。据统计:到2019年,丰都所有乡镇均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和山洪气象监测站,能够实时监测天气演变情况。所有乡镇设置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可以实时接收天气预报信息。全县村(居)广播大喇叭覆蓋面达70%,方便村民收听天气预报。全县开通了电视天气预报和96121气象信息电话,建立了丰都气象应急预警QQ群、丰都专业气象服务QQ群、丰都气象微信公众号,让干部群众全方位多形式收听收看气象信息。2012年,全县建设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35个,建立了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及时传递气象信息,及时反馈气象灾害情况。2013年,制定并发布《丰都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了丰都县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可在第一时间向县领导、部门、乡(镇)、村社、气象信息员以及有关人员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每年接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超过300万人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以上。2014年建成了丰都县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推广连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195个,通过农业气象服务手机App,适时收看气象服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红心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养牛大户、蔬菜种植大户利用农业气象信息都尝到了甜头。此外,全县配备人工影响天气火箭炮7门,每年有关乡镇都开展人工增雨消雹作业,对粮食生产、烤烟生产、森林防火等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1.2 气象科技服务特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各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壮大,对专业专题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丰都气象局抓住机遇,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上狠下功夫,开展了烤烟、肉牛、红心柚、优质水稻等特色农业项目的气象服务实践。如探索实施了烤烟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气象服务,为丰都烤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气象保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肉牛产业狠抓决策服务、专题服务、示范服务,突出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丰都肉牛特色气象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和表扬[1]。《中国气象报》以“圆梦中国肉牛之都”为题,对丰都肉牛特色气象服务进行了专题报道,丰都农民牵着牛儿奔小康的梦想逐步实现。以肉牛为主导产业的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0亿元。
1.3 气象科技服务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重要抓手,是农户脱贫增收重要途径,对县域经济尤其是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丰都气象局把为乡村旅游的气象研究和气象服务放到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挖掘旅游气候资源,为县委政府拓展乡村旅游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气候依据,并开展全方位的旅游气象服务,使得丰都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2012年,丰都气象局申请了重庆市气象局业务攻关科技项目“丰都县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并获得批准。通过这个研究项目,建立了旅游气候资源数据库,计算出全县不同区域逐月温湿指数和气候舒适度指数,绘制了各季旅游气候舒适度分布图,提出了丰都旅游气候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县旅游建设开发管理委员会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该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2]。县委、县政府据此加大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新建乡村旅游道路、酒店等基础设施,全力推广农家乐、民宿山庄;重点开发了南天湖纳凉消夏游及冬季冰雪游,雪玉山、方斗山、三抚林场避暑休闲游,春季赏花游、秋季采果摘果游。近年来,全县旅游带动了许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从2013年开始,丰都气象局通过电子显示屏向全县主要旅游景区发布气候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穿衣指数预报,开丰都旅游气象服务的先河。同时,丰都气象局积极拓展乡村旅游服务内容和方式,为油菜花桃李花赏花节、红心柚采摘节、龙眼采摘节、南天湖纳凉消夏节、南天湖冰雪节、雪玉山避暑休闲季开展旅游专题气象服务提供滚动式天气预报及天气实况,获得有关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2 气象科技为乡村振兴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科技服务的内容问题
气象科技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内容存在专业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足、精细化不够等问题。例如,专题专项气象服务不够专业,不太精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特色不显著;农业气象预报服务针对性较弱、实用性不足,服务效果欠佳。乡村骨干产业开发气候论证和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力度较小,对乡村振兴贡献不大。
2.2 气象科技服务的形式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形式存在服务手段较单一、服务产品较单调、服务面较狭窄等问题。例如,对乡村气象服务的方式单一落后,直通式气象服务尚未真正实现,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对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的气象服务尚未得到满足。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手段不多,效益不够明显[3]。
2.3 气象科技服务的时效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时效与乡村的需求还有差距。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很重要,但预报准确性和预报时效性都难以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短期临时天气预报传播渠道不畅、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农事活动播种、施肥、打药、收晒等环节的需要。同时,防御暴雨、大风、冰雹、雷电等预警信号时效性较差,有时灾害天气已经发生,乡村干部才收到预警信息,失去了防御价值和指导意义。
2.4 气象科技服务的共享共建问题
在“互联网+气象服务”的今天,新媒体气象产品不断涌现,从多维度、个性化等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非气象机构发布的手机气象短信和网上气象信息不规范不统一、准确率偏低。气象为乡村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与乡镇、部门之间资源不能共享,气象设施不能共建,气象服务效果反馈不畅,没有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产品防灾减灾最大功效[4]。
3 气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
3.1 突出气象科技产品的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
“三农”工作具有靠天吃饭的脆弱性,同时“三农”工作又具有点多面广的复杂性,气象科技产品直接服务农村基层,还必须考虑乡村干部和村民的接受度,这就给气象科技服务乡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气象科技产品专业性、针对性要强。必须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需要的气象产品,如优质水稻、肉牛、烤烟、榨菜、红心柚、花椒、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专题气候论证;必须是农民需要的东西、喜欢的产品,如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长期天气预报;必须是各级干部指导农业生产想知道、能管用的气象产品;必须是精细化、特色化的气象产品。二是气象科技产品实用性要强。基层干部水平有限,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必须讲求实际实用,制作发布的气象产品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必须对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有指导价值。例如,基层干部和村民对转折性、灾害性天气以及农事活動的气象信息产品感兴趣,气象部门就应该调整产品内容和结构,最大限度满足各级干部和村民的需求。
3.2 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气象科技产品的时效性、广泛性
气象服务方式对于提升气象产品的使用价值格外重要,既要保持优良的服务方式,又要改变落后的服务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产业的迅猛发展,气象部门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气象科技产品质量,丰富气象服务产品种类。乡村最关注的灾害性天气信息,需要快速传达到基层,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此,必须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档升级,提升传递速度,提高传递准确率,不能出现信息失真及信息堵塞的情况。同时,针对农村老年人多、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文体广电部门务必全面恢复广播大喇叭,每天早中晚播放天气预报,增加丰都电视天气预报的播出频次,打通气象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3.3 以脱贫攻坚、特色农业骨干项目、乡村旅游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撑保障作用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逐步由单一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威胁越来越大,特色农业及乡村旅游对专业气象服务的依赖更加强烈,凸显气象科技服务的重要性。
根据丰都实际情况,脱贫攻坚和特色农业骨干项目主要包括肉牛、蛋鸡、优质水稻、榨菜、红心柚、柑橘、花椒等。气象科技服务重点放在这些项目的气候论证,提出科学种养殖对策和建议。同时,搞好这些项目产前、产中、产后气象跟踪服务,提供精细精准的气象科技产品,实现趋利避害、效益最佳。此外,大力推进优质水稻、榨菜、红心柚、花椒等的气候品质认证,提高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乡村旅游,首先,要进一步开展旅游气候资源的研究论证,提出当地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势及其开发对策,充分利用丰都立体气候“十里不同天”的特色,大力开发冰雪、云雾、高山避暑等气候资源,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养生之乡、国家三峡气象公园的申报工作。其次,高质量抓好踏青赏花、采果摘果、垂钓休闲、农民运动会等乡村文体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以更专业、更精细的气象服务赢得各级政府及民众的青睐。同时,继续深化细化气候舒适度指数、旅游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的预测预报服务,为游客安全旅行提供气象保障。
3.4 坚持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共赢
气象部门不能闭门造车,要与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渔业、蔬菜、水果、烟草、蚕桑、供销等部门合作联动,完善气象专家、涉农单位专家、气象信息员的沟通联络机制,实现气象、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烟草、果菜等信息资源共享。要与农林水畜等部门联合开展气候论证,更好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规避气象灾害风险,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为乡村服务的能力。气象部门还要与乡村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又需要乡村提供气象灾情与服务效果反馈,做到互利双赢,实现气象科技服务乡村效益最大化。
4 参考文献
[1] 王帮能.丰都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66-267.
[2] 王帮能,张一.丰都县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及开发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66-170.
[3] 吉宗伟.乡村振兴战略下气象为农服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71.
[4] 于静.对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