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的校院协同提升护生职业道德的研究与实践

2020-08-16郑秀云李艳艳王银萍刘嘉琪唐富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验组职业道德临床

郑秀云 李艳艳 王银萍 刘嘉琪 唐富琴

[摘           要]  目的:探讨学校与医院协同提升高职护生职业道德培养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6级护理学生95名与2017级护理学生88名为研究对象,2017级护理学生为实验组和2016级护理学生为对照组。课题组采取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基础护理课程,实验组实施校院协同的教学改革,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比两组护生职业道德水平、对课程教学的反馈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职业道德水平得分及对课程教学的反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校院协同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综合能力。

[关    键   词]  职业道德;校院协同;基础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30-03

随着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尤其对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甚至高于对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职业道德在护理工作者的各种素质中起着灵魂和引领的作用[1]。为改变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简单、空泛化的弊端,课题组依据情境认知理论改革课程设计,并与医院协同进行了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探索,获得了重要启示。

一、目的:情境认知理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当代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并被当代学习领域专家广泛接受。情境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的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2-3]。职业道德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培养,关键在于品质的内化,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采用特殊的教学策略引导受教育者发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转换,最终达到知行合一[4]。因此,情境是职业道德品质内化的重要条件。为改变增强学生对价值观、同情心、责任感等职业思想道德素质范畴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课题组以情景认知理论为依据,从教学设计视阈入手,以增强学生的职场情感体验为切入点,设计工作情境,并采用学校和医院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

二、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选取本校2016级护生95人与2017级护生88人为研究对象,2017级护生为实验组,2016级护生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校院协同的教学改革,遵循情境学习使教学情境化,基于工作过程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基础护理课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所有护生都经当年浙江省高考统一招生录取,年龄在19~21岁。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高考成绩排名、前期各科平均成绩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课时一致,均采用相同教材进行理论授课。

1.实验组采用校院协同教学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1)在校院合作办学的恩泽护理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指导下,成立课程教学改革专家组,成员由专业带头人、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学医院负责教学工作的护理部主任、具备主任护师资格的临床总带教代表组成,召开会议共同研讨改革方案,制订实施计划及评价标准;每个班级配备1位教学医院的护理骨干担任班主任,负责临床护理实践相关事宜及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共同培养;具备“双师”资格的骨干教师担任基础护理课程指导老师;教学医院选拔派遣德艺双馨的护理骨干作为同课教师指导护理实训。(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按工作过程导向基础护理教学内容划分为:入院出院护理、医院感染防控、给药护理、生活护理、专项护理技术、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6个模块。(3)以学习模块为单元设计临床护理综合情境,提前1周发放学习情境任务清单,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实验员及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任务,各自做好自身的准备、环境布置及实验室物品、仪器等准备。校外情境通过课间见习采用实时动态呈现的形式,由医院病区总带教根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习观摩,鼓励学生与患者交流,提供学生部分非侵入性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机会,让学生参与、体验、思考、提问、讨论;校内情境创设选用临床真实案例,先由指导老师写好案例脚本基本模板,经集体备课讨论通过后发放,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角色扮演,排练过程在学习平台上直播,课堂隨机抽出2个小组出列展示,其他学生观摩、思考、提问、交流、讨论,并做好学生自评、互评及校内外指导老师的评价。(4)做好职业道德元素的融合。找准职业道德元素与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将职业道德元素融入各个工作任务中,根据医院病例库创设临床护理情境,并把护理评估、护患沟通、批判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工作要素与工作要求整合到课程实施过程中。(5)注重学生的参与式学习与自我反思。将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到临床护理情境,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并通过课后临床护理实地调研、个人学习反思报告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知识建构。

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学教材顺序开展教学,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护理操作教学由本校具备“双师”资格的骨干教师指导,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考核”的模式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

(三)评价方法

比较2组护生职业道德水平测评得分与对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反馈的问卷调查。

1.职业道德水平测评

根据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参考相关问卷[5-6],改编制作了相关试题考量护生的护理职业道德觉悟认知水平,内容包括7个方面:(1)对护理专业认可度。(2)对病患的尊重关爱。(3)工作责任心与态度。(4)团队协作意识。(5)廉洁奉公意识。(6)专研业务精神。(7)对护理职业道德的认知。共设20道题目,题型分单选题与多选题2种,每题设4~8个备选答案,单选题最佳答案者得5分,干扰项根据权重分配分值,分别得0~4分不等,多选题选对1项得1分,100分为满分。课程结束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职业道德问卷评价,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道德水平越高。

2.教学反馈问卷调查

参考相关问卷[7-8],自设《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反馈问卷调查表》,涵盖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培养护理职业态度、培养护理职业精神、培养人文关爱精神、促进团队合作、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临床决策能力10个方面。课程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分别由教师组织无记名形式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183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后汇总进行结果分析,为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护生职业道德水平测评得分比较

实验组护生职业道德总得分及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护生对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反馈的问卷调查比较

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分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四、讨论

(一)校院合作协同育人拓展了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渠道

护生的道德学习是基于特定情境中的,需要与护理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校院合作协同育人有利于建立长期而稳定、岗位对口、定位准确的实践基地,院方可将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动向及时反馈到学校,学校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德育实践场所。本研究中基础护理学课程实施校院协同育人模式摒弃了过去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单一、僵化、游离的状况,扩展了高职职业道德的实践渠道。一方面,把学生送到医院学习与实践,形成“院中校”,医院选拔德艺双馨的护理技术骨干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对所带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从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把医院护理骨干请进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形成“校中院”,在校内高仿真标准化病房引入标准化病人,结合实际临床案例与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在校院共同营造的“德育实习场”下,实现师资、条件、文化等多方面、多維度的“融合”,最终实现护理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全面育人作用。

(二)基于工作情境的课程设计对提升护生职业道德,具有实效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其课程活动内容是以临床护理工作中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设定和组织的,这种典型的工作任务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本研究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安排在一定的临床护理情境中完成,而这些情境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创设情境上除了顾及基础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程序,融合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护理评估、临床决策、应急处理、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健康宣教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元素,实现职业能力与职业情感培养相融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营造“德育实习场”,促进“德育隐性知识”传递,有利于护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护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护理职业领域的胜任力,而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职业能力的精髓。实验组这种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职业道德水平测评得分、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

(三)导师制度是校院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

对高职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带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复杂工程,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职业价值会产生积极的持久影响。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模式等修养会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伤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团队的管理及综合素质高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在目前还停留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双班主任负责制”层面,即一个行政护理班配备1名本校教师,另外再配备1位冠名合作医院临床护理骨干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实施过程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反思,不断学习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印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途径:基于面向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设视角[J].职教论坛,2019(3):115-121.

[2]Noone PH,Raj Sharma S,Khan F,et al.Use of role play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etics-An experience[J].J Forensic  Leg  Med,2013,20(3):136-138.

[3]Brown JS,Collin A.Duguid P.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1989,18(1):32—34.

[4]周俊萍.论护士职业道德内化教育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77.

[5]Jafari Haleh,Khatony Alireza,Abdi Alireza.Nursing and midwifery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s principles of medical ethics in Kermanshah,Iran[J].BMC medical ethics,2019,20(1):26.

猜你喜欢

实验组职业道德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