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南昌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20-08-16余得生殷霄雯钟奕
余得生 殷霄雯 钟奕
[提 要]“十三五”以来,南昌市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结构都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对比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南昌市仍存在着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研发投入强度低、高技术产业规模小、产业建设重复、主导行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下对策:依托南昌区位优势及众多资源发展智慧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以高技术龙头工业企业为核心进行研发投入考核,推动形成名牌产品群,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二、三产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建立自上而下的市区联动机制,进行区县产业布局统筹发展,推进区县经济协商制度,协调各区县产业发展;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和质效优先,提升南昌主导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建立助推产业发展的合理机制。
[关键词]产业协同;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南昌市
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筑有利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协同机制,把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协同起来,通过每一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配置结构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本文通过对南昌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结合南昌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的发展基础与环境,找出南昌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构建南昌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南昌市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结构都得到大的提升和发展。2019年,南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6.1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收入9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11亿元,增长10.9%。其中,教育支出126.43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9.63亿元,社会保障和社会就业支出67.28亿元。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9.3%:49.2%:21.5%,调整到2019年的3.8%:47.4%:48.8%。产业结构由原有的“二、一、三”特征向“三、二、一”特征演变。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
(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处于中部省会城市下游位置,服务业发展滞后
2019年南昌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8.8%,低于全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3.9%),与中部六省中其它五个省会城市相比处于下游位置。这是由于南昌长时间以来过分依靠工业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已落后于周边省会城市[1]。
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南昌主要依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产业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科技、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难以起到支撑作用[2]。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够强
根据201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显示,江西省2018年R&D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共支出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4.8亿元。但与中部六省中其它五个省份相比,投入仅高于山西,低于安徽、河南、湖北、湖南,仅为湖北的37.8%。2018年江西省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1%。不仅明显少于发达城市,在中部省份中,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安徽、湖北、湖南,与最高的安徽相差0.75%。
2019年南昌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6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42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与中部六省中其它五省省会相比,处于下游位置。2019年全年专利申请量21684件,比上年下降3.5%,专利授权量13057件,比上年增长17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与中部六省中其它五省省会相比,仅高于资源型城市太原,与最高的武汉相差26201件。
(三)產业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产业集中度低
通过调查南昌市3县6区的主导产业发现,有关部门在产业规划建设上存在资源浪费和同质化竞争,部分产业在邻近地区重复发展、重复建设。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南昌县、新建区有布局,在青云谱区等其他县区也有布局;纺织服装业在安义县、进贤县有布局,在青山湖区等其他县区也有布局;医药业在安义县、南昌县、进贤县有布局,在新建区、湾里区也有布局。
通过调查南昌大都市圈内各地区主导产业发现,南昌大都市圈内各地区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出现了大比例重合,产业趋同化严重。如新建区、进贤县等7个地区将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安义县、临川区等6个地区将纺织服装业作为主导产业。大都市圈内专业化分工不突出,将对大都市圈整体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3]。
(四)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不足
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坚强后盾[4]。作为南昌的主导产业—工业,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并不具有明显优势。201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97.07亿元,仅占武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178.43亿元)的49.35%。对2019年中部六省省会中国500强上榜企业进行统计,发现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南昌市500强上榜企业数为6家,处于中游位置。规模上除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外,缺少如武汉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的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超大型公司。南昌工业企业数量少、经济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是南昌市工业发展亟需改变的现状。
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产业作为南昌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发展支撑不足[5]。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不具备成熟的研发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平台,对外依赖度较大。航空装备产业中航空教育培训平台少且实力较弱,仅有南昌航空大学一所航空特色本科类院校及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一所专科院校[6]。
二、促进南昌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依托南昌区位优势资源发展智慧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占比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华东及华南沿海城市所有物流交通枢纽,中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毗邻的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不仅如此,南昌制造业基础雄厚,材料制造和机电制造纺织服装业、生物医药业等产业居江西省首位。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革命正在风起云涌,南昌要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角逐,要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正在培育的新兴产业,就必须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三产互联互通、有机融合。因此,要依托南昌市现有的区位优势及众多的资源发展智慧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此对南昌市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增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升服务业水平。
1.建立立体运输网络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创建智慧物流。
一方面,加大基础交通运输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各自优势,配套建设公铁联运(昌南货运站)、水铁联运(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集装箱码头附近)、公铁水联运(昌北物流枢纽内)等多式联运设施,形成各种运输方式互补的立体运输网络。同时,尽快完善航空货运发展,加快南昌机场新国际货站工程的建设,推动南昌机场货运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南昌成为沟通长三角、珠三角的重要枢纽。另一方面,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统一建设物流服务标准,实现企业联网、平台共享、龙头带动的产业集群,助推智慧物流在南昌落地结果。
2.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引入各类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
南昌要利用省会城市的优势,打造成全省金融发展核心增长极、中部区域性金融中心。一方面要引进来,通过对入驻机构给予土地、财政资金、项目建设、企业奖(补)等政策性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外部实力雄厚的大型金融机构落户。另一方面要走出去,积极对接发达地区,加强与金融机构总部的联系与沟通,组织金融机构来南昌参观考察,积极参加重大金融招商洽谈活动,召开专题招商推介会,推动金融机构来南昌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总部落户南昌。以南昌市红谷滩为例,2017年6月出台了《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关于促进全省金融商务区建设的若干政策(试行)》,通过加强对入驻红谷滩金融商务区内企业的帮扶力度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并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提供购房、租房补贴,投资奖励,物业费减免等系列优惠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来南昌设立分支机构。仅2017年一年新增加各类金融机构220家,总数达到725家,效果明显。此外,还可通过组建南昌本土法人金融机构,目前南昌已有南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可在保险行业(包括互联网保险)、融资租赁、保理业务等多个领域探索,也可大力扶持本土的民营金融机构,如江西济民可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纷纷布局保险行业,政府可加强培育。同时,推动南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形成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等的集聚,在主板、新三板、科创版、产权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等多领域推动企业实现资本的充分流动。
(二)以高技术龙头工业企业为核心进行研发投入考核,推动形成名牌产品群,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二、三产业整体价值最大化
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必备的条件,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考核。一方面要重点抓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将技术进步要求高的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加大政府资金向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投入。例如抓住江中集团、江铃汽车集团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技术型企业,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名牌企业群[7]。一方面要支持传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品质,提优升级一批传统企业进入产业中高端。如安义县的铝型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知名度,目前还需在高端门窗等方面发力,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根本举措要以技术创新要素引领、通过构建高端产业链及价值链的协同引领机制,实现二、三产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并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形成高端产业有效供给,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8]。一方面,要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引领,加快形成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另一方面,要搭建二、三产业合作共享平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一个开放式的氛围,从而促进知识的流动与扩散,满足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对高新技术、专业知识和高标准管理能力的要求,使得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能夠实现有效协同和良性互动,形成“双轮驱动”的创新效应。
(三)建立自上而下的市区联动机制,进行区县产业布局统筹发展,推进区县经济协商制度,协调各区县产业发展
第一,建立自上而下的市区联动机制。产业布局协调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在南昌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产业布局统筹发展,各区、县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产业协作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并实现区县间的产业协同发展。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削弱了区域划分发展造成的行政壁垒,有利于统一地方政府发展的步调,能够有效的解决南昌市产业重复的问题并且可以缩短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时间。
第二,推进区县经济协商制度。借鉴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经验可以将区县协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区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制度,重点协商产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及重点项目;二是经济协调会,各区县发改委领导负责落实贯彻区县主要领导会晤精神,实现各级政府在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题合作;三是经济合作与发展促进会,各区县机关各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进一步以“项目推进”形式落实政府间合作方针与战略。
第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合作与交流。推动“南昌市区县发展研讨会”等学术会议、论坛及专题研讨会的定期举行,联合媒体力量,建设有关南昌市产业协同的网站,调动市场力量,激发市场活力。
(四)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和质效优先,提升南昌主导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建立助推产业发展的合理机制
工业作为南昌的主导产业,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做优做强主导产业。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提升南昌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质效优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南昌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应聚焦聚力培育新兴产业,将新兴产业打造成新的产业增长点。首先,要形成助推产业发展的合理机制。建立有利于南昌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为新兴产业发展、企业生存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要强化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通过股权投资、贴息、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兴产业进行重大创新。再次,要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产学研联合,组建和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研发技术综合大平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廖剑南.对南昌市会展区位分析及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J].老区建设,2016,(12).
[2]周启良.南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4).
[3]吴少新,许传华等.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环境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4]张玉春,马军著.区域工业结构升级理论与实证研究[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5]汪忠,戴建民,熊梦莎.南昌市四大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探析[J].科技广场,2019,(3).
[6]曾光,吳颖,许自豪.加快江西航空强省建设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8,(2).
[7]张海波.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5).
[8]王如忠,郭澄澄.基于共生理论的我国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上海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17,(5).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