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动力研究

2020-08-16袁青燕袁浩洲

老区建设 2020年14期
关键词:扎根理论共享经济

袁青燕 袁浩洲

[提 要]共享经济作为基于互联网实现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给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动力因素,演绎归纳得出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动力模型,以期为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发展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包括平台、流量、共享与协同4个主范畴、10个次范畴、20个子范畴,其中平台是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基础动力,流量、协同分别是外驱动力、内驱动力,分享则是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情境动力,这四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相互交融,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

[关键词]共享经济;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动力;扎根理论

共享经济的核心要义是让渡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并获取利益,它突破了传统商业模式中“供—需”的模式,必然会深刻影响到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是一个全新范畴,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发展所依赖的动力有哪些?以及这些动力在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结构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及如何发挥作用?尽管国内外学者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数学建模等不同方法从多维的视角探索和研究共享经济时代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问题,但对于产业价值网络在共享经济下是在哪些动力因素的驱动下实现创新的仍缺乏系统认识,要选择更加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扎根理论方法作为管理创新研究中最常用的探索性研究方法之一,适用于现有的理论体系不很完善,出现了一些全新现象的新研究领域。扎根理论是质化研究中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方法,它以经验资料为基础,经由系统化的质性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帮助构建理论框架的方法,进而发展演变为新的理论,解释新的现象,指导新的创新实践[1]。由于已有文献对于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研究没有特定的概念阐释和权威成果,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及研究结论的前瞻性等非常适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嬗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经典扎根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和结构型扎根理论三大流派[2],本研究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进行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动力的研究,主要包括明确研究问题、资料收集、资料编码与分析、理论构建四个阶段。

一、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扎根理论分析所需的资料收集:

1.公开文献检索:国内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为主要检索平台,国外则以BvD系列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 Direct全文库及IBES、Dealscan和Ownership数据库等为主要检索平台,围绕共享经济、价值网络创新等主题,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2.深度访谈:深度访谈具有开放性和方向性,是扎根理论分析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式,访谈对象的选取侧重实践视野,同时兼顾学术角度,针对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衍生出来的新问题(如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创新的动力因素、产业价值网络创新机制等),编制访谈提纲,通过现场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获取一手资料。

本研究重点探讨的是共享经济下农业价值网络的创新问题,故研究對象的选择范围以我国农业企业为主,充分考虑到相关企业在行业的市场份额、竞争地位及影响力,最终选择种子业企业、种植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四类农业上市公司为调查的企业范畴;访谈对象为19家农业公司的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战略管理部经理等四类。

访谈过程分为三轮,第一轮为初步访谈,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及共享经济下企业的应对与布局、企业价值网络的情况,从而对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问题形成一个框架式的总体判断;第二轮为深入访谈,访谈问题是带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与开放式的话题。为确保访谈能够有计划、高质量地进行,在访谈之前将提前编制好的访谈提纲以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发送给访谈对象,以便于访谈对象对访谈有更充分的准备。访谈过程中,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追问关键事例,深入了解共享经济时代企业价值网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通过第一轮、第二轮的访谈,发现了一些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实践中的新概念、新理念,并获取了一些极具启发的新信息,从而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修正访谈提纲,并进行第三轮深度访谈,直至扎根理论分析达到“理论饱和”。

访谈问题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创业与发展的背景信息;(2)企业价值网络的构建与发展情况;(3)共享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发生了哪些变化;(4)共享经济对企业价值网络有什么样的影响;(5)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动力因素。访谈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但不局限于这些问题,对于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新的概念或理念及时设问,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共享经济下价值网络创新发生的变化。

(二)编码与分析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是将原始资料打破、揉碎,将其中任何可以编码的句子或片段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通过赋予概念来不断收敛原材料,从中获取最接近原始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3]。在开放式编码过程中,要保持对原始资料的开放性思考,不能让既有理论或预先形成的概念影响新观念的出现。

本研究通过原始资料的逐一编码分析,初步从资料中抽出257条原始语句、69个相应的初始概念(即自由节点)和23个初始范畴。进一步地分析发现,一些初始概念、范畴之间存在重复和交叉、指向或反映的问题类似等,需要对上述概念和范畴做进一步的精简和提炼。根据专家意见,对于频率小于4的初始概念进行剔除,进一步提炼后,原始语句减少至211条,初始概念为49个,以及16个初始范畴。

2.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Axial Coding)是对开放式编码得到的数据做进一步融合与挖掘,发现不同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多重联系及逻辑关系,将范畴的属性和维度具体化[4]。在具体操作时,遵循“不重不漏”的标准,最终将49个初始概念、16个初始范畴归类为4大主范畴、10个次范畴和20个子范畴(如表1所示)。

实际上,主轴式编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聚类”编码的过程,即将开放式编码中获取的初始概念(自由节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关联情况进一步归类到子节点、父节点的集合中,同时对一些概念或范畴相近的节点进行合并、精简,必要时对相应的编码名称重新命名,并通过不断地循环比较去挖掘这些节点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通过对代码进一步整理和分析,主范畴、次范畴和子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更加符合共享经济下我国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发展的实际。

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从主轴式编码获得的范畴中首先对核心范畴进行确定,然后再梳理核心范畴与不同主范畴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概念化综合以形成完整的理论[5]。通过对4个主范畴和10个次范畴的不断分析比对,发现可以用“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动力因素”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范畴。围绕这一核心范畴,将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各种相关联的变量归纳到理论框架中。该核心范畴表明,与以往产业价值网络创新活动相比,共享经济下的产业价值网络创新是一种以共享经济平台为基础,运用协同共享的方式将价值网络成员的关系更好地连接并产生共享关系,强化成员间的协同作用,通过平台效应为自己获取更多的“流量”,同时积极向网络成员“分流”,与成员企业更好地实现价值共创,实现了基于网络平台经济的价值创造。

最终,构建起共享经济下的以平台、流量、协同、分享为动力因素的产业价值网络创新模型。“平台—流量—分享—协同”模型能够阐释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动力因素,这四个主范畴对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机理不尽相同。首先,共享经济其实是平台模式里的一种细分场景,其所有的规则、信任、资源等都必须依靠这一平台,平台也是产业价值网络内部所有元素流通的管道,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通过平台化对场景所在的网络进行价值创造与价值重构,运用正向网络效应带动价值网络的爆发成长。因此,平台建设是共享经济时代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重中之重,也是产业价值网络创新活动的“桥梁”,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活动能否成功,构建符合市场、符合价值网络成员共同利益诉求的平台是关键[6];其次,共享经济的前提是,只有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得到共享才能实现价值的提升,借助于价值网络核心成员搭建的共享经济平台,成员企业可以实现对创新能力、产业资源等的合理、高效共享,能够实现价值网络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让各类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从而实现更好的价值创造;再次,共享经济本来就有引流作用,通过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挖掘,精细人群引流,依靠线上线下结合帮助自身及产业价值网络内的成员企业实现流量能力[7];此外,共享经济进一步放大了价值网络的协同效应,让网络成员在充分共享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彼此的互补资源和优势在共享的环境下协同工作、分工合作,实现了在研发、生产及服务等方面的良好协同效应,将消费者、供应商及网络成员的利益都能放大到最大化,同时与补充者、竞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实现企业间的双赢和多赢。

(三)饱和度检验

在建构相应的理论模型之前还需要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只有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模型才是有效、可信的模型。为了檢验理论饱和度,随机抽取5份访谈资料再次进行三级编码,在编码过程中并未发现除4个主范畴之外的新的范畴与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归纳的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范畴编码和创新动力因素模型在理论上已经达到饱和。

二、研究结果

(一)理论模型构建

在共享经济环境下,商业活动的最大变化就是交易主体由单一的价值链向以互联网、大数据、产业链为基础的价值网的转变,其发展越来越不离开主体间的开放、共享和协作,需要与价值网络内部的成员共同构建共享经济时代开放、合作、共赢的和谐局面,相互共享各类商业资源,有机实现资源整合与跨界经营,提高平台整合能力,打开企业内外边界,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力量来进行创新。

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特长和优势,必须更加开放,对原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在开放创新的基本理念上发挥自己的优势,缩短价值创造周期,推动着产业向业务综合化、平台化、网络化快速演变,构成共享信息、利益、价值等的价值网络。在这一价值网络中,传统不对等的、单向性的、局域式的生态被打破,依托智能化、平台化和综合化的共享经济平台为基础系统,个体和组织都被高度节点化,成为价值网络中内容主导者、分享提供者和价值创造者,以开放的生产形式与价值网络成员互动,内部分工日趋明细,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从彼此的分享、创造中获益。在共享经济下的产业价值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主体之间共享信息资源、客户资源(流量)、市场渠道和行业价值[8],它们不但是竞合关系,也互为客户关系,这种关系是复杂的、动态交互的,各种分工之间将呈现出网络拓扑结构型(即价值网络型分工),平台所具有的天然社区形态使价值网络成员逐步转变为社区型组织,它们共同合作,快速地响应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最终实现价值共创。

共享经济下的产业价值网络,更注重共创价值,平台、流量、分享和协同四个动力因素都直接影响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发展进程。数字经济时代,产业价值网络成为以大数据为驱动的网络协同体系,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整合不同主体的优势资源和能力,根据新的价值网络系统的需要与消费者、商家、供应商等战略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建立关系亲密的核心网络,确立在网络系统中的权威地位,使自身成为产业中商业生态的重心、产业创新与转型发展的引领者,并通过良好的协同保持网络的长期团结与发展,推动持续不断的改进与共同优化。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强调开放的平台,连接起闲置资源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整合盘活闲置过剩的资源,引导流量变现,最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让供需双方能够有效地连接,通过分享、协作的方式协同创造新的价值,提高平台的聚焦效应和平台价值。根据上述分析,可以从理论层面初步构建出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动力因素模型(如图2)。

(二)创新动力分析

通过以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梳理出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四个主范畴,即平台、流量、价值与共享,并构建起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动力因素模型,这些动力因素共同推动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驱动机制1:“平台→创新”:价值网络是一个由核心企业、成员企业、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及它们之间的价值流构成的多主体共赢互利的动态网络,立足多方共赢的竞争策略,通过成员企业利益的相互捆绑,参与致力扩大蛛网的边界,创造新的价值增值[9]。共享经济下,价值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实质是共享经济平台,消费者实质是平台的需求侧用户,供应商实质是平台的供给侧用户,竞争者与传统价值网络中的竞争者出入不大,而补充者则是价值互补、互不重复,促进交易达成的补充企业。核心企业基于自身的条件(如价值网中的地位、电子商务系统),充分利用共享经济的契机在价值网络内部构建起能为需求侧、供给侧用户提供一个发布需求或闲置资源的平台,通过实时匹配为供给侧用户的闲置资源寻找客源,为供给侧用户提供其想要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促成双方交易的达成,平台通过提供增值服務、抽取佣金、赚取流量红利的方式从交易中获利。由此,共享经济下价值网络的核心企业,不但能通过出让自身拥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来获利,还能通过促成自身并不拥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的转移来获利。

2.驱动机制2:“流量→创新”:在价值网络中,消费者、供应商及其合作伙伴、资金、信息等都在这个动态的网络中流动,其动力是顾客(包括消费者和供应商)需求,而共享经济平台则是链接这些网络实体的桥梁和保证。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得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价值网络重构提供了无限可能。共享经济下,价值网络的核心成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网络中用户的需求,形成一个庞大的“产能供给池”与“服务需求池”,精准匹配与联结实现了供给侧与需求侧互助互利,成为供需双方的“新中介”,既能满足需求方个性和定制化服务,同时提高供给侧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平台资源、平台规模等进一步增强了供需双方的粘性[10]。共享经济平台作为流量共享、汇聚的平台,在线上形成了有效的规模性入口,并从线上开始向线下实体商业转变,通过完善线下渠道、丰富应用场景把握好线下的流量入口,并且基于大数据打通了线上线下实现交易闭环,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结合,从而使企业的流量运营进入到了精细化时代。

3.驱动机制3:“分享→创新”:价值网竞争优势的构筑实际上是成员企业跨组织进行资源整合的结果,这里的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创新能力资源、生产能力资源[11]。创新能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共享,而价值网是一个基于对等知识联网的柔性组织,能促进成员企业知识的共享与交流,由于价值网良好的信任结构使得成员企业愿意将知识转移给他人,增加了成员企业获取知识的机会,成员企业间可以通过相互学习,促进知识在动态网络中的流动,根据自身需要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提炼,成为对企业有用的知识,从而使价值网络的知识能保持动态更新[12]。郎咸平说,“共享经济的未来应该是知识共享”[13],共享经济平台能够在价值网络内部形成多向信息流,使网络成员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更加便捷[14],促使价值网络知识创造能力呈现正的螺旋状成长。同时,共享经济能够进一步密切价值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多方互联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将价值网络内分散的资源进行共享利用,实现对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及政府资源等的整合、开放与对接,为价值网络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4.驱动机制4:“协同→创新”:在价值网络的运行中,协同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价值网络不同竞争优势构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的动力机制,推动价值网络不断获取竞争优势进而推动竞争优势的起伏增长。共享经济能进一步放大价值网络的这种协同机制,包括研发协同、生产协同、服务协同等,从而实现了对研发设计、生产及服务等环节创新资源的整合、开放与对接,更好地发挥好各环节的协同作用,增强价值网络的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持续价值创造的能力。以研发为例,共享经济下,价值网络的核心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协同平台,依靠线上线下平台联动将分散于各成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科研力量有效整合,建立了面向全体成员企业的科研成果研发与转化的共享平台,通过研发协同提升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产品或服务需求匹配和共享,在价值网络内部共享适合成员企业成长和创新的各种研发成果,使成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专注于最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营等核心事物,不断增强内生动力,让价值网络成员科研在这样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上协同开展创新。

三、研究结论

本研究围绕着“在共享经济背景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动力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展开,运用扎根理论的思想方法,构建了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动力因素模型。所构建的模型包括平台、流量、共享与协同四大范畴。研究表明,共享经济下这四个主范畴对产业价值网络的创新活动皆有显著影响,但作用机制不同,平台、流量和协同是前因变量,而分享则是调节变量。其中,平台是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基础动力,是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基础条件,解释的是“共享经济下我能够创新”;而流量、协同分别是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外驱动力和内驱动力,共享经济下外在需求和内部需要的交互作用是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动机,解释的是“我愿意创新”;分享是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情境动力,也是共享经济产业价值网络创新的外部环境,共享经济作为一个在很多方面“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业态,改变甚至颠覆了产业价值网络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增强了价值网络创新的意愿,解释的是“为什么要创新及应该如何创新”,同时增强了平台、流量和协同之间的关系强度。这四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相互交融,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Glaser B G. Basics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M].Mill Valley, CA: Sociology Press, 1992.

[2]Glaser B G.The grounded theory perspective:conceptualisation contrasted with description[M].Mill Valley:Sociology Press,2001.

[3]Richards LYN.Using Nvivo in Qualitative Research[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1999.

[4]Creswell J W.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M] . London:Sage Publicatios Ltd, 1998.

[5]Stern P N, Porr C J. Essentials of accessible grounded theory[M]. Routledge, 2017.

[6]Roh T H. The sharing economy: Business cases of social enterprises using collaborative networks[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6,(91).

[7]Gupta S, Chen H, Hazen B T, et al. Circular economy and big data analytics: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 ge, 2018.

[8]Jabbour C J C, Sousa Jabbour A B L, Sarkis J, et al. Unlock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through new business models based on large-scale data: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research agenda[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7.

[9]Bustinza O F, Bigdeli A Z, Baines T, et al. Servitiz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value chain position[J].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 58(5).

[10]鄭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

[11]袁青燕.价值网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12]Woods M. Helping to learn: governance of knowledge-sharing in the Aurora preferred suppliers alliance net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Business Alliances, 2017, 2(1/2).

[13]郎咸平.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14]余东华.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形成机制、竞争优势与治理结构[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共享经济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