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Shapley值模型的PPP项目收益分配研究
2020-08-16刘欢徐敏峰
刘欢 徐敏峰
[摘 要]自2014年我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全面实践PPP模式以来,PPP模式已经成为地方债务风险管控下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拓展融资渠道、激发社会资本提高运营水平以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重要模式。随着大量PPP项目进入落地和运营期,尤其在日益趋紧的金融领域风险与地方债务管控等政策环境影响下,PPP模式“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逐步经受现实考验。PPP项目中各方收益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PPP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为避免单纯依据风险因子决定分配因子,分配因子决定各方收益额度这一片面决策路径,笔者以自身参与的莱阳市某PPP项目实例为研究分析对象,构建PPP项目收益分配博弈模型,通过求解改进Shapley值确定PPP项目参与各方收益分配情况,以更接近现实环境的实例,为PPP项目合理收益机制及方案提供方法论。
[关键词]PPP模式;收益分配;风险因子;Shapley值方法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20.012
1 背景
1.1 我国PPP现状概述
自2014年以来PPP模式在制度建设、供给调整、调动社会资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19年9月底,财政部PPP中心共入库PPP项目12180个,总投资金额17.259万亿元。但实践中也出现了泛化滥用PPP、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上项目,甚至借PPP名义变相举债等一些突出问题,增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2019年3月7日,为推动PPP回归本源、规范发展,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按照PPP项目“能进能出”原则,财政部PPP中心公布了2019年各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的地方主动退出管理库的项目清单。见表1。
经分析,这些PPP项目退库原因不一,一部分退库PPP项目是由于入库之日起一年内无任何实质性进展的,尚未进入采购阶段但所属本级政府当前及以后年度财政承受能力已超过10%上限的PPP项目,不宜继续采用PPP模式,或因构成了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而被清理出库;还有一些地区优化项目开展节奏,通过退库,为新项目、紧急项目进入腾出空间;还有比重最大的退库项目因为前期工作准备不到位,风险共担与利益分配不合理,项目无法落地,选择采取其他模式而主动退出项目库。
综上所述,除违规项目外,其余退库项目本质上都是由于前期论证不充分,方案设计及决策不科学、在利益相关方利益博弈过程中收益分配与风险承担不匹配等原因导致项目生命力降低,无法有效推进,直至项目操作成本过高而被迫选择退库。因此,建立一套保障项目参与各方获得合理利益,并使PPP项目整体效益最优的一套利益分配机制和方法论,成为提高PPP项目生命力的关键工作之一。
1.2 利益分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
PPP分配模型是建立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系数从项目最终收益中分配各方应有的收益,传统PPP分配模式的处理方式仅仅把一般分配结果加上风险因子修正求得或直接根据分配主体求得分配因子,后通过博弈模型确定各方最终分配额度,以上两种方式中前者放大了风险因素的作用(实际客观上项目风险非常有限)而使项目分配失真,后者虽然采用了分配因子,但在量化、指标赋权重过程,难免加入很强的主观意识判断,作出偏离客观事实的决策。
因此,综合以上问题,笔者基于Shapley值方法,结合投入主体的各方投入因子及风险因子的因素的权重确定分配因子,最终求得分配收益值,并通过莱阳市某PPP项目实例验证改进Shapley值模型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性,并为未来项目决策提供完整、有效的决策思路和方法论。
2 建立收益分配模型
本文将收益分配相关方设定为纳什谈判模型理论中的谈判方,通过求得纳什均衡解确定谈判方的合理收益点,其中建模过程如下。
2.1 确定可行集和冲突点
3 PPP项目收益分配案例分析研究
3.1数据来源及处理
莱阳市五龙河流域湿地项目是解决当前城市开发与湿地保护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双赢”途径之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旅游,以环境效益为核心内容,兼顾经济效益,并带动社会利益,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五龙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对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改善莱阳市生态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居住质量、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位于莱阳市郊南部,设计范围为古柳办事处及照旺庄镇区域内的五龙河以及清水河河段。总体用地北起丹崖路大桥,南至众水段拦河坝;西起城铁新区控规规划九支路,东至清水河,全长约15千米,总体规划面积约7.19 平方千米(包含水面)。项目总投资约 20亿元,资金来源包括自筹 20%和贷款 80%。莱阳市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作为本项目的实施机构, 莱阳市属国有公司作为市政府指定的参股主体与中选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负责本项目的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运营期为17年,项目资本金为总投资的20%,即4亿元,资金筹措方案及现金流量表如表2和表3所示。
如果本项目采用政府(或授权其管理的投资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时,总投资额为 20亿元。融资成本为4.9%,土地按照略高于成本价格获取,经财务测算后其收益大约为23353.26万元。如按照社会资本单独投资建设,有效提升了后期运营能力,控制了运营成本(按政府运营成70%计算),扩大运营收入,在融资利率6.4%,没有土地、税收等优惠的前提下,其收益大约为40178.56万元。如采用PPP模式,项目公司的总收益约为71264.22万元。以下将通过建模分析本项目采用PPP模式下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收益分配問题。
3.2 收益分配分析
3.2.1 根据Shapley值模型计算投入因子
本项目利益相关方为政府方(N)与社会资本方(V),项目建设投资运营任务由两者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全体局中人的集合为S(N,V),则政府方单独投资收益V(N)为23353.26万元,社会资本方单独投资收益V(V)为40178.56万元,合作联盟S可获得的收益V(S)为71264.22万元,利益相关方i(i=N,V)应获得的收益分配为Xi,由Shapley值模型计算可得:
3.2.2 风险因子
根据孙伟峰和徐敏峰关于PPP 项目参与各方可承担的最优风险贴近度研究结论[1],笔者进行正向调整得下表4。
把表4数据代入式(7),根据公式,可得到每个参与主体的风险因子为以下公式,相关各方风险因子表见表5。
4 结论分析及建议
4.1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PPP模式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单独收益都比单独运作项目收益高,且理想收益分配比为34.5%和65.5%。
(2)通过改进Shapley值模型将风险因子量化,实现风险管理价值化,计算结果表明收益分配方案中风险因子对分配结果影响明显。
(3)在风险承担过程中,本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均由社会资本方一家承担,按照上文模型推导,如果财务投资人、金融机构、运营商、总承包方为不同个体,项目的风险投入收益比会更小。
(4)本项目后续跟踪发现,最终政府方占比偏低,且收益仅考虑股权比例因素,而风险承担内容和程度并未降低,该部分转化价值转移为社会资本方价值收益。当项目融资较为困难,原本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风险损失,因权责机制导致政府方不得不连带承担相应损失。
4.2 建议
(1)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优先使用PPP模式,较传统政府方或社会方单独投资在资源配置、风险分担和项目整体收益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和价值。
(2)在前期利益分配方案決策过程中,加强项目风险分析,在分配模型中加入风险因子并确定风险价值,有利于项目后期管理提升、明确权责及收益增减值调整。
(3)PPP项目中,尤其体量规模大、涉及领域复杂的巨型PPP项目,尤其在我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企业现实环境下,建议引入多方参与管理机制,如引入风险承担影响大的金融机构、财务投资人等共同参与PPP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感谢每一位PPP事业从业者不懈的努力,感谢创作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人们,尤其是丁敬梅女士在建模、关怀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伟峰,徐敏峰.基于熵值法和TOPSIS法的PPP项目风险认识及分担方案实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9).
[2]寇杰.基于政府视角的PPP项目风险分担与收益分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刘欢(1988—),男,汉族,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徐敏峰(1988—),男,汉族,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