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0-08-16刘江闫伟艺张艳红宋燏高婧李红侠
刘江 闫伟艺 张艳红 宋燏 高婧 李红侠
【摘 要】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本校医院未规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时接诊的2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本校医院规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接诊的309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1)研究组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4例,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2)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评分为(80.65±3.26)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3.68±3.64)分,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筑。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这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既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直接渠道,也是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直接因素之一,护理工作中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医院及医护人员还要承担经济、法律、人身风险,因而做好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既是保证患者病情痊愈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医护人员的重要手段[1-2]。本文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本校医院未规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时接诊的282例患者和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本校医院规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接诊的309例患者,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干预措施,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本校医院未规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时接诊的2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本校医院规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接诊的309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0例,女性102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6.59±2.15)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1例,女性118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55.98±2.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其病情种类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下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广泛开展面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多个层次进行调研,了解到当前医院存在如下问题:门诊各部门治疗护理流程不一、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完善、个别人服务意识淡薄等。2)针对上述问题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应对措施,具体如下:①统一规范治疗护理流程,增加高峰期护理人员值班人数,保证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护理治疗等待时间;②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通过集中讨论、意见征询、完善修订的方式弥补原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漏洞和不足,从候诊、接诊、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提高护理质量,力争实现“高效控制”和“预防为主”;③定期开展质量检查,护理部、科室质量检控小组定期严格对护理服务开展检查监督,通过自查、互查的方式充分暴露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制定措施整改;④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一方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院内学习培训,通过研讨交流快速提高护理人员经验水平,另一方面遴选优秀人才送上级单位部门培训或进修,整体提高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实施组间对比。利用院内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就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实施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4例,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调研评估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评分为(80.65±3.26)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3.68±3.64)分,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P<0.05)。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不良事件对医院及医护人员产生的影响也愈加恶劣,因而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成为保障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通过有效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差错事故减少至最低限度,以创造一个安全高效护理环境、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综合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意义包括以下三点:1)护理安全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3)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医院及医护人员信誉。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发现,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4-5]。
本文就實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实施规范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对照组患者,实施规范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组患者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此外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也较对照组高。笔者分析认为,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但当前传统的护理制度存在多项不足,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规章制度意识、缺乏以人为本服务观念、技术水平有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环境不达标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而本文中通过面谈问卷调查、制定措施、完善制度等方式有效地规避了上述危险因素,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对护理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筑。
参考文献
[1] 马敬华,崔玉庆,王晶晶,等.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04):286-287.
[2] 肖峰.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1):13-16.
[3] 闫妍,李海燕,王金萍,等.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05):36-39.
[4] 沈小玲.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17):52.
[5] 魏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8):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