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家庭”教育生态,培育未来公民
2020-08-16王静
王静
[摘 要] 把学校、原生家庭、社会的关系重新定位,角色互相融合,以家庭的视角来办教育,让学校教育在家庭中渗透,让家庭教育在学校中延伸,让社会为家校助力。
[关键词] “大家庭”教育生态;“学校家”;“原生家”;“社会家”
“家”给人以温暖,“校”给人以力量。寻找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我们一直在做。自建校以来,望海园中学秉承培养未来公民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构建“大家庭”教育生态,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
所谓“大家庭”教育生态,就是我们把学校、原生家庭、社会的关系重新定位,角色互相融合,以家庭的视角来办教育,让学校教育在家庭中渗透,让家庭教育在学校中延伸,让社会为家校助力。
“大家庭”教育生态思维导图如下:
“大家庭”教育生态行动策略:一是依托校园文化和全员导师,形成家文化,打造温暖的学校家庭。二是通过家风家训和父母大学,构建家课程,塑造智慧的原生家庭;三是借助研学旅行和志愿活动,融合家力量,铸造和谐的社会家庭。
一、温暖的“学校家”
1.环境暖:“洄游”酿温馨
望海园中学的建筑风格就是“庭园洄游式”。无论是宽敞的走廊、楼梯、庭园、屋顶绿坡、空中平台,还是随处可见的读书角;无论是温馨的糖果色沙发、创意无限的书架,还是汇集了一百多种植物的微型物博园以及分布在各处的摆件、微景观等,处处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尤其是“家校办”的设计,我们完全放手给家长,按照家的风格自主设计。家近情深,我们的教育乐章如溪水般潺潺动听。
2.情意暖:“导师”伴成长
入学当日,望海学子便通过随机抽取红包的方式邂逅成长导师,建立了家庭式结对关系。这种导师制打破了班级和任课教师的限制,让孩子多了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导师制实行一年多来,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与欣喜。校园角落里,留下了师生亲切交谈的身影;餐厅吧台前,弥漫着家校共话孩子成长的温馨;周一的劳动课,导师和孩子们在劳动中增进对家的呵护与眷恋;导师故事交流会上,那些说不完的故事就是“大家庭”教育的缩影。
二、智慧的“原生家”
1.“家风家训”立家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立德树人的保障。如何树立每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如何“立家规、树家风、传家训、扬家德”是走进望海园的每一个小家庭上的第一类课程。每学期我们都会举行“家风伴成长”系列活动,让原生态的家庭文化根植于心,传承发扬。“家风墙”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意义;家庭故事挖掘正能量,引领孩子成长;红色家书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古圣先贤的家训帮助家长领略家训的能量,实现家风与校风的有效对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2.“父母大学”有方法
成长导师让老师成为暖心的家长,父母大学则让父母成为合格的老师。望海园中学从建校之初就开始筹办父母大学,开设了父母大学智慧课程,包括两类:一是专家引领课程,二是读书观影成长课程。
(1)专家引领课程。
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课程实施:
时间:每月最后一個周周六上午,每学年8次课程。
师资:区市家庭教育的金牌讲师。专家有:张涛主任、温勇主任、李静主任;常驻讲师有王在玲;同时引进“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优质师资。望海园中学已经成为新东方家庭教育威海首个基地校。
方式:家长持电子邀请函,通过访客机刷卡身份证进入校园,并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课程内容;课后进行反思,通过交流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流程:课前调研落实,关注热点;课中团体辅导,体验感悟;课后反思总结,实践行动。
以本期的父爱课程为例。课前:我们先通过书面问卷和班级QQ群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介入程度。课中:以沙龙访谈的方式,通过各种互动活动调动父亲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明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传授有效的操作方法,让家长有法可循。课后:采取一系列的跟进措施,如爸爸心得分享会,“父爱不缺席”行动打卡,保证“父教课程”有效落实。
(2)读书观影成长课程。
读书:制定父母读书计划,每日读书,每周论坛,每月分享,每学期好书推荐。开展“家长读书交流会”,每月推荐一本好书,开启家长读书模式,要求家长每学期至少读4本教育专著,以提升自己的育子理念。利用父母大学课堂,选拔优秀家长代表交流,或亲子共读,或阅读分享,或好书推荐,唤醒家长自我成长的欲望,以培养更多的“智慧家长”。
观影:推荐优秀家庭教育影片,号召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如《天才少女》《垫底辣妹》《她比烟花寂寞》《小花的味增汤》《银河补习班》《我和我的祖国》等,让亲子关系在观影中更加亲密。
分享:开展家庭教育故事征文比赛,举办家庭故事分享会,以点带面,共享家庭教育的成果;学生写“我眼中的弟弟妹妹”,致力于解决独生子女、二孩家庭的教育困顿,以营造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
效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父母大学开办一年来,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爸爸们说,孩子成长,爸爸不能缺席,要和孩子交朋友,多关注,多陪伴;妈妈说,教育孩子不能唠叨,不能简单粗暴,要多倾听,多理解;孩子们说,我和爸爸妈妈成了朋友,一起读书,一起旅行,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三、和谐的“社会家”
1.研学旅行:在体验中成长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之家,在研学之旅中感受社会家庭的和谐与高能。
人力支持:学校将家委会活动与研学活动相融合,通过前期培训与交流,让每一次家委会活动都按照研学课堂的形式开展,家长正是这些生动的研学活动的倡导者与践行者。研前,积极调研、实地考察、周密计划;研中,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引导孩子深入研究、协助孩子搜集素材;研后,归纳总结,制作美篇及照片影集,为孩子留下成长路上的美好印记。
物力保障:社会积极为学生搭建研学平台,仙姑顶研学就是望岛社区联合仙姑顶旅游基地送给孩子最好的“六一”礼物;家长主动挖掘社会资源,天福山、刘公岛等红色研学之旅就是家长能量的汇聚。
技术支撑:科技研学拓宽了学校特色建设之路,让学生充分领会到社会科技力量的发展。威海双创街、科技馆、图书馆、哈工大威海校区、山大威海分校、威海实验高中、创客中心等纷纷为孩子们送来科技研学项目,哈工大张继春博士的3D打印课程、实验高中的编程课程也送教进校,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高端引领:未来学校的发展理念,为我们吸引来很多高端研学项目。新西兰、比利时的国际研学吸引着家长及孩子的目光,为孩子们开阔国际视野打开了绚丽的窗户;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山东科普行”活动来到我校,杨俊华院士亲自带领二十余位专家现场指导孩子们完成科技作品,进行科技专题讲座,捐赠了航模、船模、科技书籍等,让孩子享受了一次科技盛宴。
2.志愿活动:在奉献中提升
家长层面:分工协作的家长志愿者团队贴心服务。他们是校本社团的“专业讲师”,每周三下午的校本课,走进课堂为孩子送来精彩的课程,如小裁神社团、钩织社团、素描社团、国学社团、朗读者社团等;他们是运动会的“教练员”“服务员”,班级方队的风采展示、彩排练习他们全程参与,运动會上,他们细心管理,贴心服务。他们还是亲子体验活动的“积极者”:亲子跳绳,与孩子的默契配合加深了彼此情意;万米接力赛,家长的拼搏与努力,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辩论赛上,家长与孩子唇枪舌剑,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植树造林,家长与孩子干得热火朝天,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家长在志愿活动中不断成长,我们在志愿活动中感受着家长们的奉献与大爱。
教师层面:我校是特教基地,每年都有个别需要照顾的孩子。我们针对不同情况,定期组织专门的送教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或补课,或聊天,或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他们,让每一株幼苗都被用心呵护。
效果:社会满意度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深深根植在每位家长和孩子的心中,家长走进校园,孩子走进社会,在家、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刚满周岁的望海园中学民主测评满意度为100%,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学校积极地探索与实践,需要家长投入心血和努力,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助力。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构建“大家庭”教育生态,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责任编辑:刘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