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跌宕起伏”家长须举重若轻
2020-08-15龚俊波
龚俊波
考试,是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阶段性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地拾遗补阙,使学生对知识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现实生活中,由于考试的选拔功能,考试分数和排名被全社会看得越来越重,每次考试学生分数的升降和排名的先后,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如何让考生和家长科学正确地看待考试成绩和排名的“跌宕起伏”这不仅关系学生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家长须举重若轻,科学理性看待孩子成绩。
·平等沟通找原因·
考试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检测和反馈,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而孩子的心态、身体状况、学习状态等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考试的结果。作为家长,不要一味地看重考试结果,更要清晰地告诉孩子自己对其成绩的态度,心平气和细心细致地与孩子一起分析考试情况。无论考试结果好与坏,都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共同找到得失成败的原因,并协商制定具体详细的整改措施。相信在这样平等温馨的沟通氛围中,孩子一定会心有所感,心有所触。
·家校协作求合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校的通力协作,成绩更是如此。面对孩子考试成绩的起伏,家长不能片面地分析、指责,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要在与孩子沟通前,提前备课,尤其是多多请教孩子的老师,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通过老师的信息反馈,家长再结合孩子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使各科学习协调进行。同时,还要定期与老师沟通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情况,适时地调整学习方案,求取家校协同育人的最大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多方鼓励强信心·
教育是慢的艺术,成绩的提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树信心、提升耐心,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想变优秀的,是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同的。家长要学会用放大镜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的“进步点”,鼓励孩子加长自己的“长板”,让优势更优;对于孩子身上的“短板”,家长要与孩子认真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修改建议,鼓励孩子迎难而上,迎头赶上。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做好其他人员(如亲属、老师)的相关工作,争取更多的合力,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信心满满。
总之,家长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孩子考试成绩的“跌宕起伏”,厘清“成长”与“成绩”的关系,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谆谆教诲,少一些求全责备,就一定能够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举重若轻,化短为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