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忘初心”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2020-08-15刘庆港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同样师德师风是教师的根与魂。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对策,以“不忘初心”为引领,打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这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关键词:新时代;不忘初心;师德师风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实现教育强国目标,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随着新形势下时代的进步发展,人的思想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始终秉持积极、高尚的师德师风,存在一定挑战性。由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围绕“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从强化主体意识、回归坚守初心、健全各项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可供参考的改进路径,为师德师风建设平稳推行与实际成效提供不竭动力。
一、师德师风的理论概述
(一)古今背景
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古方今,远观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及孟子提出“君有三乐”其中的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近观陶行知提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及现今我们把教师比作“红烛”“工匠”“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均体现了我国始终倡导“德”在教育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教师所展现出勇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师德风范源远流长。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更是大势所趋,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的同时,革故鼎新,以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守住心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守住责任。
2019年11月15日,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更高期望,引领教师不忘初心、克服困难,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理论概念
师德,即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是中华民族重视的美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即教师所秉持的工作作风、风范气度,同时也代表整个行业的风气。师德与师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建构了互相促进的概念范畴,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整個教育行业的音容风貌。
一名教师若要始终秉持良好的师德风范,明白内涵是基础,坚守使命是必然,自觉修身是捷径。师德师风是为人师的首要阶梯,衡量标准数不胜数。不仅仅表现在自身信念、思想觉悟、价值观、言行举止等方面,也在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工作态度、风格特色等方面的示范展示,与教师终身相伴,如影随行。
(三)实际意义
“师德师风关乎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更关系到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师德师风不正势必会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2]”。不断加大力度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将各项工作落实,保证实效性和长久性。
一是从教师自身做起,遵守纪律法规,对不良风气时刻警醒,加强自身学术、道德修养,树人先树己,有利于带动身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投身于师德师风建设,见贤思齐,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进一步建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奠定基础。二是,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促使各项机制的公平运行,互相监督、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推动发展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
二、当代师德师风建设现存问题
(一)主体意识模糊
面对社会不良风气,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够明确,大体表现在:使命意识、修身意识、奉献意识等方面。
首先,个别教师没有将“育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内心,使命意识淡薄,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仅把自身工作当成收入来源,很难尽到教师的本分和职责。其次,个别教师自我约束、自我充电、自我完善的觉悟处于低层次水平,不能时刻遵守和践行师德师风的规范,工作信念动摇,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这些师德师风建设的漏网之鱼,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太原市幼儿园虐童事件”、“高校教授猥亵女学生事件”、“翟天临事件”等等。
以上恶性事件的出现说明,个别教师违背了教育的初心,主体意识模糊,理想信念弱化,道德品质败坏,对自己所坚守的道德底线也是摇摇欲坠,甚至以教谋私,显露人性丑恶的一面,为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形式大于内容
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从未缺席,但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导致一些不良事件屡屡出现,其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
其一,目前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无论是工作中“科研、教学、考评”等方面的压力,还是生活中“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等方面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并没统筹利用有效时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去完成,仅仅是走流程、走过场。同时,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过于频繁,传播方式与以往如出一辙,使大家疲于置身、置心于其中。给部分教师带来些许心理压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愿从内心深处接受学习和改变,反而助长了工作环境的歪风邪气。其二,大部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然而学校还是比较注重课程进度、教学计划、教学成果,只是选出一些教师代表或青年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并没有让每一位教师都真正参与其中。只管完成师德师风建设形式上的任务,保证过场走得红火,将务实的作风远远抛在脑后。
因此,当代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自然被附上了“形式主义”“一阵风”“临时抱佛脚”等新的标签,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该提升的方面没有丝毫进展。不仅延缓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进程,实现“全面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也更是遥遥无期。
(三)规范管理缺失
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部分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管理机制僵硬,还存留形式主义:“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能不高,导致可实施力度逐渐减小。同时,管理部门将文件内容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认真制定出与当时师德师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具体规范细则,向教师传达的信息过于笼统和陈旧,不能完全切身实际地了解教师的真实诉求,会挫伤大部分教师自觉向上向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科学的考评与奖惩机制是重要导向。教育部门或学校还要不断完备考评与奖惩机制,考评目标的明确、考评过程的严谨、考评结果的真实、考评方式和奖罚的公正公开等都是待提升的方面。目前部分学校仍存在“官僚主义”,比如:教师收取礼品、礼金;进行有偿家教等。由于对没达到师德师风考评标准、违反规章制度的惩罚落实不到位,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导致少数教师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弱化,才敢于突破自己的底线做出违规行为。同时,对于教师的榜样行为只进行精神上的褒奖是远远不够的,很难保持教师向上向善、敬业奉献的持久性,不易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
三、以“不忘初心”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一)强化主体意识,内外兼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3]师德师风建设要注重对教师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强化,让内心“有方向”。
首先,通过督促教师及时跟进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扎实丰厚的学识,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使教师对师德师风的内涵、目的有深入的了解与启发,明确教师的职业使命,将“立德树人”作为关键触及内心。其次,搞好师德师风建设从自律开始,激发教师自我管理、自我更新、自我升华的修身意识,形成终身学习观念。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挖掘教师的自省意识,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总结、反思与改进。坚持学习常态化,不断充实自己,实现道德水平与教学水平双向提高。
另外,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道德事业,要引领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引导每一位教师(无论是老教师、新教师,还是教师团体的后备力量)对教学、对学生施以关爱、教育与帮助,既让学生感受到师德的温暖和激励,为学生立榜样,也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深入思考,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深入思考,总结经验,更新教学思路,教学相长。提升自身境界,为同行做表率,践行共建良好师德师风的新要求,以德育德,担负起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伟大使命。
(二)回归最初本心,刚柔并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4]分别体现教育、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展露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初心——“教书育人”,而师德师风建设的初心是让教师“以德育人”。审视目前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形式大于内容,与初心背向而行,我们必须悬崖勒马,齐心协力走出困境。
其一,在师德师风建设进程中,要切实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杜绝一切形式主义。落实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结合实事开展师德师风相关活动,逐步培养教师的“生活大德”、“职业功德”“个人道德”。例如:抗击疫情期间,通过在线连接医护人员、武汉一线教师、志愿者等各界人士,分享疫情期间的自身经历、师德师风故事、教师育人先进事迹等等,进行网上面对面、零距离互动交流,从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角度深刻感受在特殊时期中的职责与使命,深刻领会教育专业所展现出教师大无畏、敢担当、知奉献的精神风貌。其二,《意见》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思想铸魂、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引导教师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使教师认清并不是为其增添有形无形的压力,而是从思想上产生师德师风建设的真正认同,乐在其中。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不在多在于精,采用“软熏陶”形式,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既润物无声又深远持久,让高尚的师德師风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中,回归心底坚守的那份初衷。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回归本心,牢牢守住师德师风的底线,不仅要让教师遵守硬性规定,坚持根本路线不动摇,而且要营造优美的文化环境,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貌,刚柔并济,让内心“有坚守”。
(三)健全各项机制,点面结合
“道德用于自律,好过一切法律”。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就是以德育德,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保障对“德”最终底线的坚守和“德”价值内涵的不断升华,依旧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一方面,健全管理与监督机制,要深入贯彻会议及文件要求,结合所处实际情况,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中。强化主体责任制度,科学合理地把控局面。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应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并践行规章制度,引领正确方向。构建由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社会多方等组成的“监督共同体”,集中多方力量,杜绝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走过场”“重形式”的现象。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考评与奖惩机制,加大对师德师风先进人物的宣传、奖励力度,包含精神褒奖、物质奖励、同等条件下具备良好师德晋级优先等等。推行考评负面清单制度,让内心有“警示”。针对师德丧失、学术不正等突出问题,狠抓落实,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一次出局”。此外,各部门坚守各自岗位的同时,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形成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灵活体系。注重各项机制的共同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坚决打击、避免一切“官僚主义”思想和行为。为广大人民教师吃一颗定心丸,确保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专心从教。
四、结语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篇章。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培养“以德育人、以德育德”的好教师,共建良好的教师风貌,强化管理是手段,教师自律是捷径,完善机制是保障。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探索新特点、新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倡导广大人民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回归教育的本质,明师理、强师能、扬师德,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使“初心”变“恒心”,做新时代合格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
[2] 韩松航.树立良好师德师风[N].中国教育报,2019-01-10.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
[4] 林崇德.师魂:教师大计师德为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
作者简介:刘庆港(1997- ),女,汉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