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

2020-08-15徐爱好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摘 要:基层干部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对加强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创新存在创新思维缺乏、创新主动性不足,政府创新管理体制不顺,基层干部创新方法不足,法制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应从提高基层干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完善基层干部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干部“互联网+”技术推动创新,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等多角度入手,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基层干部创新能力素质提升。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创新发展;素质能力提升

“郡县治,天下安”。我们党历来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时代,政府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正值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实需要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对基层干部队伍执政水平和素质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

一、“创新发展”理念下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转变公共行政理念,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形象

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基层工作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有了很大变化。基层干部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党和政府各项工作要靠他们落到实处。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转变基层干部传统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行政方法、行政理念,将执政为民理念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真正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不断适应社会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让党的方针政策落地,体现执政水平,展示党的形象。

(二)有利于提供增强精细化服务,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基层干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普通群众,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如交通、就业、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而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风俗习惯、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老百姓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要让老百姓在经济发展过程更多“获得感,需要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调研,在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根据地区实际,为当地老百姓实施差别化、精细化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充分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有利于应对社会稳定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双转”阶段,社会贫富差距在逐渐扩大,社会矛盾激增,信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面对工作环境复杂化,基层工作事务杂、任务重、压力大、处置难,基层干部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就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得到当地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转变社会风险为社会认同与尊重,最大限度地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杂音”、“噪音”。

二、“创新发展”理念下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干部创新发展思维缺乏和创新主动性

一是不敢创新。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缺乏改革创新的魄力,缺乏自我否定的勇气,固于政治风险不敢创新。改革创新意味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有的基层干部工作不敢突出重点,不敢剖析自己,不敢追求突破;

二是不愿创新。创新需要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权力成本。成本意识主导下,创新伴随着高经济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权力损失,导致自己权力范围缩小。因此,部分基层干部甘当鸵鸟,不愿横向比较。政治上采纳中庸之道,不让位,不作为。即便偶有创新举动,也不能坚持,虎头蛇尾。自己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也压制下属的创新行为,以阻滞创新为代价来实现利益平衡;有的干部不愿学习,不愿思考,习惯于经验主义处理问题,最终形成了一种贯性的、固定的、自己的工作思维模式;

三是不会创新。创新需要用心。部分基层干部创新不调研,不了解工作实情。创新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主观独断,弄虚作假。这种脱离实际的创新,违背了创新工作的初心,没有起到实效,反而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经常以“工作忙”,“条件复杂”,“学习不够”,“培训不够”等为借口,拖延创新。

(二)基层创新管理环境有待完善

基层干部创新制度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创新需要制度保障。创新本质上是新制度、新工作模式的建立,必然涉及利益群体利益分配,要突破这些阻力,必须有创新组织制度保障,但基层政府创制度尚未构建;二是创新需要政策上的持续性。由于干部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基层干部创新面临着人员更替,存在“人走茶凉”的问题,难以保证政策上的持续性,创新不能连续。

(三)基层干部“互联网+”技术应用缺乏,创新方法受局限

部分基层干部身素质欠缺,能力有待加强。个别领导干部忙于事务,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知识缺乏,创新方法不足,遇到问题显得手足无措,满足于运用直线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基层干部法律知识淡薄,创新界限

部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淡薄,用法律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有的领导干部任性行政,基础工作尚且做的不实,更缺乏工作创新能力。

三、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提高基层干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基层沉淀着大批优秀人才是领导创新的关键。基层干部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学习领导创新的思维方法,打破思维定式。活学联想思维和逆向思维,善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以自己创新拉动下属创新,以自主创新推动组织创新,引领组织走上创新的跑道。

一是思想要務实。要勇于直面困难和问题,敢于突破“人云亦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调查研究作为力求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念。要锻炼自己坚持真理的勇气,敢于和善于坚持正确的东西,敢于较真,要从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解决好求真务实的问题,下大决心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坚决反对唯上不唯实、追求虚假政绩的错误做法。

二是作风要扎实。工作靠抓,事业靠干。培养、锻炼自己真抓实干的好作风,这是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基层干部应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每办一件事都要严谨细致,化细微处见功夫、显水平、求突破,精于前瞻,深谋远虑,精益求精,使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形并进。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有的放矢地为他们下情上达,反映社情民意;上情下达,落实各项惠民的政策措施,当好“公仆”服好务。

三是工作要落实。任何好的政策、方略都要靠“落实”来真实地体现出来,不落实就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纸上谈兵。要善于谋事半功倍,把上情与下情、外情与内情、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紧密聚合,谋求落实的合力。要坚持抓关键环节,抓重点突破,抓细节到位。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所在的乡情社情结合,完成规定动作与创新自选动作结合,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检验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如何,不仅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和效果,是否有突破、有发展、有进步。在工作落实的这些环节搞好了,就是很好的“創新”。

四是保持学习习惯和加强调研。知识越丰富,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作出科学的决策。深入实际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所需、所想,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对实际情况了解掌握,才能在决策问题时敢于拍板,在解决问题时敢于下注,打有把握之仗。

(二)完善基层干部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是培育政府创新文化。建立良好的政府创新环境,营造浓厚的政府创新氛围,对政府创新的形成、实施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与时俱进进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重塑国家主导价值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奠定政府创新建立和发展的文化基础。

二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机制,提升创新空间。培训要走出去模式,向内地等高校、教授听取关于干部在基层中相关工作管理知识,更高更广的视野中去观察认识基层的实践,对基层的实践做出理性的思考,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和载体,坚持基层干部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专家辅导与学习交流、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形式,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干。

三是建立政府创新激励机制。有效推进政府创新,自上而下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形成促进政府创新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包括设立政府创新奖励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引导地方政府改革、鼓励政府创新、推广创新经验。

四是建立基层干部创新考核办法。健全规范政府权责体系、健全完善选拔任用制度、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基层干部创新项目的加分力度。基层干部问责制度上,在一定范围内,设立创新免罚成本,消除基层干部创新顾虑,给基层干部工作容错空间。

(三)加强基层干部“互联网+”技术推动创新

鼓励基层干部,学习、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力争完成服务的集成传递并向公众提供一个无缝隙的公共服务平台。去除僵尸网页、公众号,切实利用好互联网媒介平台,打造成熟的电子政府治理模式。

(四)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践行,创新发展才能落地生根。基层干部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要在法律的框架范畴内创新,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牢法治信仰,维护法治权威,真正弄明白法律规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自觉规范和约束行为,不滥用权力、徇私舞弊,远离违法乱纪的“高压线”。坚持用法治手段维护稳定,把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基层有着广阔的空间,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经之路和大展身手的舞台,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思维不能在原地踏步,不能被各种框架束缚,要敢于进入先辈未敢涉足的领域、盲区、禁区,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形势、用新的思路推动工作、用新的机制和办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金芳.基层领导干部治理“力度”与“温度”兼顾的艺术[J].领导科学,2019(23):49-52.

[2] 刘明翠.领导干部应对左右为难型决策的策略[J].领导科学,2020(07):47-49.

[3] 孙建梅.基层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结构与测量[J].领导科学,2016(26):28-30.

基金项目: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项目:重大民生政策社会稳定风险链及其阻断机制研究(2019DFDXKT009)。

作者简介:徐爱好(1982- ),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