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志超教授治疗妇科血证经验*

2020-08-15张雪莉石志超

光明中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血证水蛭化瘀

张雪莉 石志超

中医妇科疾病中,凡是涉及异常子宫出血的病证统称为妇科血证。妇科血证范围非常广,可发生于女性不同年龄阶段,也可见于不同生理时期。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产后恶露不绝,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宫内环、人流或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等。临床中,妇科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激素类药物,常有一些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名中医专家积累了各具特色的诊疗经验[1,2]。

石志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特贴专家,原大连市中医医院业务院长,第四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经验传承老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辽宁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重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石志超教授辨证治疗妇科血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和主要症状

中医的角度主要有肾虚、脾虚、血瘀、血热等几方面,通俗讲原因就是现代很多女性由于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心情抑郁;环境因素;加之一些不良习惯,如饮食不节、过食辛燥动血之品、乱用补品等;不合理的减肥、作息无规律、大量汗蒸,中医讲“汗血同源,津血同源”,大量出汗肯定会伤血耗气;生殖系统的炎症、流产,盆腔的手术等;还有经期产后不禁房事等。以上这些原因损伤脾气,脾不统血,血失统摄;肾虚,不固冲任;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气滞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最终常常导致妇科血证。甚者月经期量严重紊乱,有的数月淋漓不断,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崩漏,长此以往患者身体非常虚弱、纳差、面色萎黄、口唇苍白、乏力倦怠、烦躁焦虑、失眠等。更有许多患者出现贫血,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2 多以和法为治疗大法

妇科血证多为脏腑、气血、阴阳、经络功能失调性疾病,故内治法突出一个“调”字,即按《黄帝内经》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进行调治,以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主线。治疗首先要查找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大法,石师认为治疗妇科血证应多用和法。什么是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在《伤寒论》中,仲景对桂枝汤,小承气汤提到和字,包含“和解”和“调和”之意,把“和解”两字归于半表半里专剂的小柴胡汤,则是成无己的意思,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引申其义,以小柴胡汤为主,连及清、温、补、润,兼表,兼攻者,较之原意稍有扩展,大大丰富了和法的内容。正如戴北山所言:“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但有一条精神不变,这就是指“调和”而言。分类也比较多,主要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透达膜原,疏肝和胃,分消上下,平剂缓调等[3]。石师认为和法乃是阴阳、寒热、气血、虚实并调之本,然妇科血证病变错综复杂,极少有单一大法所能完全覆盖者。如见寒热错杂,或虚实夹杂,虽有孰轻孰重之别,但亦无法以单一之法论之。更何况即使是须以补法为主论治的血证,用药之际补阳药易于助阳生火,补气药易壅胀滞中,补血药易腻膈滞胃,补阴药则易敛邪滑肠等,故用药之时亦当稍佐他药,或以滋凉配温壮,或以健运制壅遏等,皆体现了“和”之大法的精髓。它不同于汗、吐、下三法的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非常适用于女性脏腑气血不和,或阴阳失调,或寒热错杂,或虚实互见的血证,和法不偏不倚,不容易犯虚虚实实之戒。

3 急性期以“塞流堵漏”为主

对于流血量多、时间长,急当“塞流堵漏”为主。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恰当的基本方进行加减化裁,比如固本止崩汤、归脾汤、保阴煎、举元煎、安冲汤、固冲汤、失笑散、金匮肾气丸等都是常用的基础方,恰当的配合四大类止血药立竿见影。对于虚寒性出血,石师常用艾叶、炮姜温经止血;对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常用地榆、大小蓟凉血止血;对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常用茜草、蒲黄、三七化瘀止血,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熟三七还有补血的作用,茜草还是化瘀通经的要药;用仙鹤草、藕节、紫珠以收敛止血,紫珠还有消炎的作用,用于流血时间长,子宫内膜有炎症的患者,效果非常好,仙鹤草还有补虚的作用,为防此类药物留瘀恋邪,临证每多配伍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石师善用蒲黄治疗血证,并有独到的见解。蒲黄味甘、性平,入肝、心包经。功效:行血祛瘀,收涩止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生蒲黄化瘀行血力量强,炒蒲黄化瘀止血力量强,用于瘀血导致的妇科血证。蒲黄用量和配伍也灵活多变:①一般化瘀止血,经量少而不畅,淋漓不断用10 g。②经量中而不止带血块者用15 g。③血瘀崩漏,通因通用,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用30 g化瘀止血,寓通于涩。④血虚夹瘀,通涩并用,15~20 g,配伍阿胶10 g烊化,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生蒲黄有收缩子宫的作用,止血而不留瘀,补血而不滋腻,寓涩于养,动静结合,配伍巧妙,瘀去宫宁,血止归经。⑤血瘀出血伴有腹痛,常配合五灵脂,即失笑散,化瘀止血止痛,配合延胡索、荔核、乌药、小茴香等。

4 血止后求因以治本

血止后,缓解期以求因治本。待血势缓解后,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切不可概投温补或寒凉之剂,这样容易犯实实虚虚之戒,而应该补不足,损有余,以固本善后,治法或补肾、或调肝、或扶脾、或气血双补、或清热凉血、或活血化瘀、或寒热平调、或益气养阴等。中药建立月经周期,根据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药物。石师常用当归、熟地黄、桑寄生、菟丝子、肉苁蓉、茺蔚子等促卵泡生长;赤芍、丹参、香附、泽兰、桃仁、当归、红花、紫河车等促排卵;当归、白术、熟地黄、川续断、肉苁蓉、龟甲等促黄体生成;经前期常用赤芍、丹参、香附、当归、泽兰、桑寄生、茺蔚子等。以上就是中药建立周期[4]。对于炎症引起的异常出血,临证加入鱼腥草、赤芍、败酱草、皂角刺、蒲公英等消炎。对于瘀血日久而致痰瘀浊毒互结的血证,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石师认为寻常草木难以取效,需用虫类药走窜搜剔,通络追拔,方可尽祛其邪,使瘀去新生。石师常用水蛭、蜈蚣、僵蚕。水蛭,咸、苦,平。归肝经。《本草经百种录》言:“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力而无害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言:“水蛭破瘀血不伤新血,存系水之精华生成,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千金要方》言:“水蛭散:水蛭治下筛,酒服一钱许,日二,恶血消即愈。治漏不去血不止。”蜈蚣,辛,温,归肝经。《名医别录》言:“疗心腹寒热结聚,去恶血。”《得配本草》言:“蜈蚣入厥阴经,能截暴风,消除瘀血。”僵蚕,辛、咸,平,入肝经,化瘀通络,解毒散结,走经窜络,无处不致,善逐恶血死血以生新。《名医别录》言:“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药性论》言:“治口噤,发汗,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5]

石师强调临床中还要考虑到少年、中年、老年不同生理阶段用药的区别,少年以补肾为主,补养先天的不足,中年以调肝为主,舒肝理气解郁,老年以补脾为主,补养后天的不足。

5 未病先防 “截留”养血

石师强调女性平时更应以预防保健为主,注重气血调摄,未病先防,“截留”养血。女子因本身特殊的生理规律,已经耗伤阴血,而现代社会女性的生活环境、方式、节奏与往日有所不同,承受比古人更大强度的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不规律的生活状态,更加重了女性的阴血耗伤,也容易出现妇科血证。因此,平时“截留”养血是至关重要的。女性朋友在平时生活中要“截断”使阴血耗伤的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和因素,保持阴血“驻留”体内。如何“截留”? 女性朋友要合理饮食、作息规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在工作、生活中需注意这些方面:①避免大量出汗;②不提倡节食减肥;③避免熬夜;④调畅情志;⑤禁食辛辣刺激食物;⑥禁止乱用补肾壮阳助火之品;⑦避免房劳多产。

需要指出的是,凡是血证患者,需要先排除妇科恶性肿瘤、凝血障碍等其他严重疾病,以免耽误诊治,排除后方可辨证论治。

6 讨论

妇科血证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也逐渐提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血证成为了一个研究方向。石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抓住病机从虚、热、瘀病理特点入手,治疗多以和法为治疗大法;急性期以“塞流堵漏”为主;血止后,求因以治本;并有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特点,巧用止血药及虫类药。并强调临床中要考虑不同生理阶段用药的区别及注意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证水蛭化瘀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处理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血证的概念辨析*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