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2020-08-15谢文英宋倩红包永生

光明中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诊断学中医药思政

谢文英 宋倩红 包永生 牛 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课程思政”即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3],即在大学专业课(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4]。那么在多元化的今天,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如何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需要思考并付出实践的问题。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基础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5],是基础课,授课对象多为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中医综合人才的基础和重要课程,因此在中医诊断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尤为重要。

1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 思政”,但“ 课程” 是基础,是载体[6]。因此必须将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开展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需要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创新改革,重新挖掘课程资源,在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1.1 深入挖掘中医诊断学中课程思政资源中医药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基于中医诊断学的课程要求的同时,深入挖掘有关“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到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拓展教学内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四诊、辨证以及病案的书写。比如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围绕诊断学的发展过程,从《黄帝内经》《难经》到西汉的淳于意首创的“诊籍”和创立“六经辨证”的《伤寒杂病论》再到《脉经》《濒湖脉学》《伤寒金镜录》以及近代曹炳章的《彩图辨舌指南》,最后到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的“五诊十纲”[7],引入各个大家的学医历程、医案以及成就贡献,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增强对中医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且学习历代医家的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求学精神、“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责任和奉献精神以及严谨、求真、创新的优良品质。再比如诊法内容中的问诊时语言要亲和、和蔼、认真,表情自然,切忌用悲观、惊讶的语言和表情;望诊时要做到以神会神,一会即觉,注意细微之处。切诊时,引导学生冬天给病人切脉时,将自己的手暖温后再进行等等都体现了医生的人文主义关怀,有利于“仁德”“仁术”“仁人”的医德医风根植于学生心中。又比如中医诊断学的原理是建立在中医学“天人相应”“神形结合”“表里相关”的整体观至上,其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以及“因发之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

1.2 建立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发挥专业核心课的优势,充分挖掘中医诊断学的课程思政的素材。以专业教育、思想政治和综合素养的三位一体为授课目标,以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为基础,结合每章节的内容将思政元素纳入到教学内容和授课大纲中,制定每章节的德育目标。如望诊中引入扁鹊见齐桓公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会所谓的“望而知之谓之神”并且向学生传递中医诊断在中医药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望诊作为四诊之首的重要性,使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1.3 调整中医诊断学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作为新兴的课程改革措施,其评价体系是考核课程思政效果最重要的手段,而考量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程度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8]。因此对其的考核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以前的中医诊断学评价体系以单一的专业知识为专业考核目标,以理论考试成绩和包含课堂考勤、提问等在内的形成性成绩为考核方式。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发现之前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能体现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调整中医诊断学的评价体系也是其重要的一环。

1.3.1 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程度,教授方法的掌握情况等,考查其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研室或院系等组织教师互相进班听课,定期举办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更好地将传授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

1.3.2 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依然采取形成性成绩结合终结性成绩的方式。除去之前的考核专业知识的方式之外,增加以该门课的思政思考、心得等为主题小论文一篇;每章节结束后采取以小组为主,将学习成果以PPT等形式向大家展示,以及组间的自评和互评等诸多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细化,保证中医诊断学的课程思政改革能够高质量高速度的运行。

1.4 调整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式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教学加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中医诊断的课程思政改革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及时的优势。比如建立中医诊断学MOOC(慕课)平台,实施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利用平台的交流区,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接触更多优秀的中医文化,坚定专业自信。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引入中医大家的医案,或进行情景模拟,将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辨证部分,引入相关医案,让学生进行思考辨证给出治法;舌诊时,收集附属医院等临床危重病人的舌象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危重舌象,避免其走到临床时延误病情;问诊时,小组分别选出2名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真实的问诊流程,引导学生在接诊时注重对病人的人文主义关怀,真正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提升思辨能力,提高临床技能,又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更好服务于患者,缓解医患矛盾。

2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2.1 提升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习近平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立德树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一名好教师除了传业授道,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把正确的道德观,传递给学生。中医诊断学中加入课程思政教育,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更新的要求。使其不能再安于现状,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重新挖掘知识点,寻找素材,制作课件等,要求其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除了提升中医诊断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熟悉中医各科的历史、哲学等,同时自觉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具有崇尚的医德。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政治素养,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

2.2 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当今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因此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尤为重要。中医诊断学的课程思政改革,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的教育,能够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加强爱国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四诊除了专业知识外,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接诊,如何与病人交流,获得病人信任以采集真实的病情资料。而在四诊部分加入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大医之心”,正如文中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此可为苍生大医”,使学生知道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精湛高明的医术外,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想病人所想,平等对待每一个病人,不能被现在某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干扰,做出一些有违医德的事情。

2.3 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专业自信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网络科技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织,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尤为明显。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中,如脉诊的代表著作《脉经》曾被翻译并流传到朝鲜、日本、欧洲等地,可使学生们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所在,体会到中医药对人类生命的延续等作出的重大贡献,加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可,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

2.4 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多且零散,枯燥无味,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课程思政的改革,教学模式多样化,以学生为本,融入小故事,增强趣味性和对中医药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中医药的精髓,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授课中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将资料融入到自己的感想中,做成PPT等形式,在课堂上主动向大家展示。如舌诊部分,让同学收集不同病人的的舌象,说明属于哪一类舌,并且说出表现为该舌象的原理。在脏腑辨证部分,让每组同学分别准备该证型的病案,其他几组同学进行讨论回答。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 结语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思想交织的当下,加强对单纯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势在必行,而高校课程思政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核心且有效途径。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而润物无声[9]。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课程体系,划分课程思政地图,以及对考核方法和项目验收办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我们将不断探索中医诊断学的思想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立德树人,使课程思政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学生,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努力,努力为中医药培养新时代、全方位人才做贡献。

猜你喜欢

诊断学中医药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