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治疗对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
2020-08-15张秀恩柏友霞蓝柳艳
张秀恩 柏友霞 蓝柳艳
1.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天峨 5473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人民医院内科,广西天峨547300
肺炎是内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的症状为咳痰、畏寒、咳嗽、气促、胸闷、心律不齐、听诊肺部可闻及湿啰音[1]。病死率或者是发病率在临床比较突出,治疗方法一般是控制肺炎感染,帮助呼吸功能恢复为目的[2]。临床上对患者都是进行常规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近年来使用联合抗感染治疗肺炎,最终的效果较为满意,不仅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过相关的诊断,符合肺炎标准;(2)所有患者知情本研究,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3)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的妇女;(2)患有肺癌、肺结核患者;(3)有肾、肝功能疾病患者。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4~75岁,平均(49.5±2.1)岁,病程(12.35±2.16)d;研究组31例,男 20例,女11例,年龄 23~73岁,平均(45.6±1.7)岁,病程(13.12±2.07)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强心治疗、利尿治疗、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辅助呼吸治疗等。
1.2.2 研究组 联合应用抗感染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呈现最高体位,并且对患者进行鼻导管吸痰、气道湿化、体位引流、鼓励咳嗽、胸部脉冲短波、翻身拍背,还要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深呼吸。对患者进行体位引流10~15min/次,2~3次/d。并且加用静脉滴注广谱抗菌药物抗感染,具体方法:使用头孢曲松(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50020275)1~2g/d,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辽阳鸿宇制药有限公司,H21023348)1~2g/d,分2~4次,静脉滴注,或者是根据培养结果或者是涂片革兰染色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雾化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H20073956)15mg/次,2~ 3次/d,帮助化痰,或者是使用特布他林(注册证号H20140108,AstraZeneca AB;1.25mg/次,2~3次/d)帮助支气管舒张。
1.3 观察指标
(1)比较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检测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因子α水平使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试剂盒来自上海酶联生物,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相关的操作[3]。(2)比较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两组肺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检测,使用的是肺功能检测仪。主要包含内容:最大呼气压、峰流速、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中段流量[4]。(3)比较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包含内容:气道峰压、呼吸做功、肺动态顺应性(肺动态顺应性)[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肿瘤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呼吸力学参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做功、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患者出现肺炎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呈仰卧体位,所以会造成患者出现胃部内容物反流、气管分泌物,这样会导致肺部感染率增加,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肺部毛细血管更加的通透性,从而造成患者的肺部组织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6-8]。如果患者长时间有这种现象,会造成鼻、口表面有物理黏膜屏障功能,最终导致发病率的增加。在之前的治疗中一般都使用常规的方法治疗,虽然治疗效果有一些缓解,但是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7-1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x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x ±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变化比较(x ± s,分)
肺炎发病的主要症状为体温异常、呼吸受阻等,在治疗中会使用呼吸力学指标来对患者的呼吸进行相关的评价,对医生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性,肺炎感染率极高,在所有的感染率中占据50%以上,所以对此病情进行相关的预防,也是治疗的一部分[11]。一般发生的原因为:(1)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的概率较高[12]。(2)在一定的环境中也会导致患者患病。(3)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和抗菌药物,导致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减少身体中的粒细胞。(4)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发病率会高于普通人。(5)进行人工气道建立时间越长,发生的概率越高[13]。(6)在胃中保留胃管也是发生的主要原因。
对肺功能进行反应的指标包括最大呼气压(最大呼气压)、峰流速(峰流速)、最大吸气压(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14-15]。根据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对肺炎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这其中的机制主要包括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增强分泌物的排泄,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合成,减少黏液的滞留,减少肺表面活性张力,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症状。
联合应用抗感染治疗肺炎,可以改善患者在临床中的症状。治疗前两组肿瘤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还可以改善预后。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对比中,治疗前两组呼吸力学参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做功、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患者的呼吸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对肺炎当中,联合抗感染的治疗效果最好,增加患者的有效性,降低炎症反应,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