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
2020-08-15代丰霞
代丰霞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0 引言
急性痛风在临床又被称为“高尿酸血症”,对于该病症临床上通常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急性痛风患者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且活动受限严重,因此,仅给予患者单纯的西药治疗,无法在短时间内控制与改善患者病情[1]。为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意义。
1 痛风病因分析
痛风在临床属于关节性疾病,由于单钠尿酸,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和关节残疾。
临床针对致病因素不同,将痛风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痛风是指将其他疾病排除的基础上,因先天尿酸排泄障碍性和(或)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继发性痛风是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肿瘤化疗、骨髓增生性疾病、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原发性痛风与继发性痛风具有以下区别:(1)40-50岁的中年男人是原发性痛风的主要发病群体,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是继发性痛风的主要发病群体;(2)相较于原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尿酸结石的发病率高;(3)原发性痛风的关节炎症状,相较于继发性更加典型[2]。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探究
伴随着医疗行业技术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被更多的应用于临床,其临床疗效与优势日渐显现,即:一是最大限度减少西药对患者的副作用。二是从病症根本上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提高显著。下面从三个方面,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进行探究。
2.1 药物疗法
2.1.1 西医药物治疗方法
2.1.1.1 秋水仙碱
该药物为首选药物,对于有效控制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疗效显著。通常情况下,患者服药后6-12h,其临床症状即可减轻,而服药24-48h多数患者症状即可得到有效缓解。临床表明,采用静脉注射秋水仙碱时,起效快速,且胃肠道副作用较少。
临床用药方法[3]:将2mg秋水仙碱溶于10ml生理盐水之中,且注射时间不短于5min,若患者病情需要,可隔6h后再予其1mg,但24h总剂量需严格控制在3mg之内。注意事项:①予患者静脉注射时,需严加防范出现药液外漏情况,以避免引起组织坏死。②秋水仙碱不仅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而且可引起患者骨髓抑制、呼吸抑制、脱发、肝细胞损害、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等。因此,对于患有原骨髓抑制及肾、肝功能损害患者,其服用剂量应减半,且需严格观察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对于存在有血白细胞减少患者,需严格禁用。
2.1.1.2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若患者对秋水仙碱不能耐受,则服用该药物最为适用,且该类药物与秋水仙碱合用,对于患者的临床止痛效果即可增强,但为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需在餐后服用。该类药物临床常用的有吲哚美辛、羟布宗、吡罗昔康、保泰松、布洛芬、萘普生等[4]。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吲哚美辛。采用本类药物治疗时,通常在开始予患者最大剂量,以实现最大程度地控制急性症状,待症状缓解之后,再逐渐减量。
2.1.1.3 糖皮质激素
该类药物可迅速缓解急性关节炎发作,但一旦停药,即存在复发的可能性,且若患者长期服用该类药物,极易导致其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对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短期使用该类药物。临床多使用泼尼松(强的松)片,剂量为3次/d,10mg/次,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减量,以避免病症再次复发[5]。
2.1.1.4 注入皮质类固醇酯
该类药物需在抽吸关节液后,再注入,可有效控制痛风急性发作。以患者受累关节大小为依据,注入10-50mg强的松龙叔丁乙酯;与静脉用秋水仙碱一样,ACTH80u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方法非常有效,尤其适用于术后不能服药的痛风发作患者;若患者多关节发作时,可短期予患者服用20-30mg/d强的松[6]。
2.1.2 中医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痛风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肝肾亏虚型、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针对不同类型痛风症状,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7-9]。
2.1.2.1 肝肾亏虚型
肝肾亏虚型痛风临床主要表现为痛风日久,关节不可屈伸、肿胀畸形,严重者腰膝酸软、疼痛、肢体活动不便,若遇冷遇劳则疼痛加重,且畏寒喜暖,时有低热,舌淡苔薄白以及脉沉细无力或脉沉细数。中医认为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应以除湿通络、补益肝肾为主。具体药方:寄生20g,鸡血藤、当归、茯苓、川牛膝、杜仲、白芍、生地、秦艽各15g,川芎、防风、独活各10g,甘草6g,人参、肉桂各5g,细辛3g。
2.1.2.2 湿热痹阻型
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筋脉拘急,肿胀疼痛剧烈,手不可近,下床活动更难,且日轻夜重等症状,其脉滑数、舌红苔黄。中医认为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应以活血通络、清热除湿为主。具体药方:土茯苓、薏苡仁各30g,虎杖20g,泽泻、滑石、灵仙、萆、海桐皮各15g,秦艽、赤小豆、蚕沙、杏仁、防己、姜黄、连翘各10g,半夏、各山栀6g。
2.1.2.3 寒湿痹阻型
寒湿痹阻型痛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红肿不甚,疼痛剧烈,关节曲伸不利,得热则减,局部有冷感等症状,且其脉弦紧,舌淡红苔白。中医认为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应以祛风化湿、温经散寒为主。具体药方:土茯苓30g,黄芪20g,当归、鸡血藤、炒白芍、萆、生苡米各15g,甘草9g,麻黄、川乌头各6g,桂枝5g,细辛3g,生姜3片。
2.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临床通常采用瑜伽康复训练,指导痛风患者进行练习。如瑜伽体位法中的“膝伸展”、“幻椅式”、“抱膝式”练习,利于增强患者膝关节的柔韧性,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少膝盖受伤。运动疗法对于痛风患者身体恢复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10]。
2.3 饮食疗法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有效控制与改善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因此,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严格戒酒,多饮水,是痛风患者需要格外重视的。同时,若患者晨尿呈酸性时,同时需配合服用250mg乙酰唑胺,以防止结石形成[11]。
3 小结
综上所论,痛风作为临床常见与多发性疾病,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而临床所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与改善了患者临床痛风症状。由于临床实践有限,上述探究还需进一步论证[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