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诊断脐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8-15陈秀桔
陈秀桔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0 引言
脐尿管囊肿为临床较为少见内科疾病,多发生于男性,以脐下正中腹壁深处,介于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主要指脐尿管两端闭合,中间未闭合,于胚胎发育期间,尿囊管于出生后未经纤维化闭合,因早期病理表现不典型,临床较为少见,临床鉴别诊断难度较大,于单纯影像学检验中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无法对疾病进行客观评估,延误疾病治疗进程,针对脐尿管囊肿开展有效的诊疗措施、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1,2]。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化,可为尿管疾病诊断提供客观参照,可借助有效的影像探查方式,明确病灶结构,并借助血流、回声等情况,显著改善影像学检验漏诊及误诊情况,以开展早期诊疗措施。现笔者特针对超声检验技术于脐尿管囊肿诊断有效性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内科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脐尿管囊肿患者,参与研究患者28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6岁,年龄中位数(3.04±0.17)岁,其中4例患者于体检中检出病灶收入本院,8例患者因腹部包块收入本院,16例患者因无诱因下腹部疼痛收入本院。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符合《疾病鉴别诊断指南》中对脐尿管囊肿的评估依据[3],患者均为初诊,符合外科手术开展指征,遵医嘱接受手术治疗;(2)患者入组前均对本研究项目知情,授权资料开展研究。
1.2 方法
均由相同影像科医务人员开展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设置超声探头频次为2.5MHz-12.0MHz,设置滤泡为50-75Hz,设置脉冲频率为2.5MHz-6.0MHz,于耻骨联合上方-脐部进行探查。
1.3 评价标准
病理诊断:(1)单纯脐尿管囊肿超声征象,于超声检查时可谈及脐部与膀胱间腹腔内无回声,囊肿组织与周围健康组织边界清晰,可见囊肿呈圆形,囊壁光滑,形状整齐,囊壁较薄,回声性较好,经血流信号分析显示,于肿块及其周围组织无血流信号,与膀胱组织不相连;(2)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超声征象,经超声探查下,可见囊壁中后呈现不规则增厚情况,可见无回声或弱回声,囊壁不光滑,回声密度高,回声呈点状回声,低音且细;脐尿管囊肿局部形态呈不规则样改变,于下腹部可闻及低回声,回声无规律,可于膀胱右前上方见液性包块,可见膀胱壁增厚,包块成上开口,呈索状延伸。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χ2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28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一致性分析
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检查,脐尿管囊肿检出28例,检出率100.0%,其中8例患者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经术后诊断显示,10例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超声诊断检出率80.0%,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8例患者脐尿管囊肿超声检查分析
所有患者经超声探查下均可见大小不一囊肿,最小囊肿直径10mm×11mm×14mm,最大囊肿直径42mm×60mm×25mm;经囊肿形态分析,20例囊肿形似圆形,6例囊肿形似倒置袋装,2例囊肿形似哑铃。
3 讨论
尿管囊肿为先天性疾病,主要是指胚胎发育期间,机体尿囊主要于卵黄囊内发育而成,经由腹腔一侧,逐渐发育形成膀胱,其尿囊组织与膀胱顶部开口相连,为正常生理结构,随着胚胎逐渐发育,尿囊组织与膀胱间隙逐渐增大,临床将两者之间的纤维质细索称为尿囊管,在胚胎成熟,胎儿娩出后,脐带切断,其腹膜外尿囊管逐渐退化,进而被结缔组织所包裹成脐尿管,待胎儿正常娩出后,纤维化闭合,若未良好闭合,极易出现脐尿管畸形,临床较为病理表现以脐尿管囊肿为主,严重危害小儿机体健康[4]。脐尿管囊肿临床病理表现不显著,加之婴幼儿年龄较小,无法主述临床症状,极易被临床所忽视,延误治疗时机[5];据临床流行病学显示,临床就诊脐尿管囊肿患者中,以儿童为主,患者主要以下腹部疼痛收入院治疗,临床鉴别诊断难度较大,需与多种腹腔内科疾病相鉴别诊断,存在较高漏诊及误诊情况,严重影响疾病治疗质量,易导致不良医患纠纷情况发生,需针对脐尿管囊肿开展有效的病理诊断[6]。
脐尿管囊肿临床病理表现以腹部疼痛、耻骨联合至脐间存在可触及液性包块,伴有局部按压痛,部分患者合并结石或感染情况,起病较为急促,对临床治疗时效性要求较高;临床针对脐尿管囊肿,多采用影像学检测方式,并结合囊肿与周围组织关系,评估脐尿管临床症状及体征,以评估囊肿与周围组织关系,并借助影像学探查手段,评估是否合并结石感染等情况发生,以开展针对性治疗对策[7,8]。本研究笔者于脐尿管囊肿治疗时,辅以超声检验手段,于超声探查中显示,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检查,脐尿管囊肿检出28例,检出率100.0%,其中8例患者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经术后诊断显示,10例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超声诊断检出率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超声探查均可见大小不一囊肿,最小囊肿直径10mm×11mm×14mm,最大囊肿直径42mm×60mm×25mm;经囊肿形态分析,20例囊肿形似圆形,6例囊肿形似倒置袋装,2例囊肿形似哑铃,超声检查临床应用优势显著,主要基于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彩色多普勒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不断提高,针对微小病灶检出率得以有效提升,可有效降低诊断漏诊及误诊情况,相较比CT、X线等影像探查手段,可有效规避组织遮挡等情况,借助高清图像反馈,对其病灶进行客观评估,临床开展利用价值较高;同时因其超声检验性价比较高,临床操作简单,对检验人员无特殊要求,临床开展时效性较稿,为无创操作,患者及医务人员接受程度较高,于临床探查时,可进行重复操作,以获得最佳图像,针对病灶位置、形态等进行客观评估;并借助超声回声、血流分析,开展有效的病理鉴别诊断,借助血流分析,为疾病诊治及预后转归提供客观参照,临床应用优势显著[9]。
综上,超声技术可为脐尿管囊肿诊断提供医学参考,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于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存在误诊情况,可开展联合诊断,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