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之下猪场引种隔离驯化的关键点
2020-08-15任庆海萧国顺
任庆海,萧国顺
(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太仓 215400)
众所周知,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场人员、车辆、物资进出及卖猪是很大的风险点,除此之外,猪场引种也是很大的一个风险点,长期不引种对于有些猪场的生产成绩不利,引种又存在风险,那么该如何引种才能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呢?安全引种后,又如何保障引入猪群与现有猪群顺利过渡确保猪场内猪群稳定呢?这里和大家谈一下非洲猪瘟之下猪场引种隔离驯化的几个关键点。
1 引进流程
1.1 引种前的准备
1.1.1 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 引种的原则是在引种时尽量从一家种猪场引进。引种数量及时间关系到核心群的组建,如果是新建种猪场,选购种母猪头数要比最大母猪容量多15%,因为种猪在生产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淘汰,如果不多引种15%会造成产房等设施不能满负荷生产,降低设施利用率。
引种数量要根据后备猪利用率和最大母猪容量来核算,一般种猪年更新率25%~30%不等;根据配种计划测算出每个阶段体重猪只需要量;考虑到运输成本及引种风险,建议1年的种猪进行最多2次引种,有条件猪场建议引进15%的纯种母猪进行繁育,定期引进公猪精液调整即可。
1.1.2 双方猪场信息对接 双方猪场负责人应对下列情况作详细了解:目前双方猪场疫病情况;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生物安全体系;当场相关生产成绩报告。提供购买方当场疫病情况以及猪群重点几个疾病的状况如蓝耳病、伪狂犬病,并讨论引种后的免疫保健程序。
1.1.3 相关检测 引猪前,技术人员提前驻场,在引猪前1天,亲自监督拟引种猪群随机采血30份,送检公认第三方机构,检测非洲猪瘟抗原、猪瘟抗原、蓝耳病抗原,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猪瘟抗体、蓝耳病抗体、口蹄疫抗体。
1.1.4 卖猪方的准备
(1)拉猪车:避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种猪,最好用本场专用或供种猪场专用的车辆;最好选择熟悉路况的开车师傅,转猪前24小时开始消毒,空置1天后再装猪;如果条件允许,选择全封闭式运输车。
(2)检疫:检疫票、防疫耳标提前规划。
(3)药品: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如绳子、铁线、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药及镇静剂等。
(4)停料:供种场提前5~6小时对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饲喂饲料。
1.1.5 买猪方的准备
(1)猪舍准备:采用独立场作为隔离舍,要求至少距离生产区1 000米以上的距离,在种猪到场前的3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舍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环境温度较低时,进猪前,需对猪舍提前1天进行升温预热,50千克以上的猪环境温度应升温到18~20℃,以避免造成冷应激。
(2)物资准备:备齐单独的一套隔离舍使用物品,如饲料、料车、铁锨、扫把、体温计、基本的维修工具、基本的记录工具等;要有专门的压车人员、赶猪人员。
(3)运输路线:提前设计好运输路线,尽可能避免经过屠宰场等高风险区域。
1.2 彻底做好卸猪区的清洗消毒
卸猪人员提前半小时就位;提前准备好赶猪通道。
1.3 根据猪只大小、品种、公母进行合理分群
赶猪卸猪过程中,仔细观察皮肤、肢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行走姿势等,出现肢蹄问题、应激问题的猪只单独在专门的一栏,及时治疗,每次赶8~10头,赶猪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应激。
1.4 饲喂与定位
饲喂:进猪后当天不喂料,次日将少量饲料撒在地上饲喂,以进行定位;第3天开始饲喂1千克/天,第4天1.3千克/天,第5天1.5千克/天,第6天2千克/天,之后采用自由采食模式。
饮水:猪只到场后,由于长途运输等应激,抵抗力下降,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1周。
定位:进猪后前5天,将粪便集中在排泄区及时清扫,对趴卧区排粪的及时清理后撒布稻壳或干土保持干燥,同时对排粪区进猪前可使用消毒液泼湿以更好定位。
1.5 降低应激
准备好抗应激药物,如电解质多维等投入到猪只饮水系统中,连投7天,对出现打斗严重、出现外伤的猪,应进行消炎处理。
1.6 对猪只按比例随机采血
引种后15天左右,对引进猪群再次按引种5%~10%的比例采血,检测猪只检测非洲猪瘟抗原、猪瘟抗原、蓝耳病抗原,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猪瘟抗体、蓝耳病抗体、口蹄疫抗体,以制定防疫程序。
1.7 隔离期间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进入隔离舍需严格消毒,人员洗浴,水鞋用消毒盆浸泡消毒;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保持栋舍卫生;每天观察猪群采食、精神、呼吸频率等是否正常;做好后备母猪的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隔离45天结束,猪群正常,方可混群。
2 隔离驯化3步走
2.1 隔离
隔离以减少引进未知病原的机会。前两周为完全隔离期,禁止隔离猪舍的饲养员与其他生产区内的饲养员和猪只接触;人员进入隔离舍时应洗澡,更换衣服和靴子。
观察:每天观察猪群状况,10%的比例抽查引进猪只体温。每天2次,做好记录。
治疗:对任何有发病症状的猪要立即进行适当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3天,若怀疑是传染病,立刻通知种猪场,同时让本场兽医作进一步诊断。
2.2 疫苗适应阶段
通过疫苗注射的方法,使猪只建立起主动免疫,疫苗应选用质量好、性能可靠、引种场使用的疫苗。根据猪群日龄来确定免疫时间,首先免疫的应该是猪瘟/口蹄疫。注意免疫时注射的位置、角度和深度,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导致免疫失败。在配种前应对猪群进行驱虫,可选择害获灭/通灭注射驱虫或选用伊维菌素/芬苯哒唑饲料加药驱虫。
参考防疫程序见表1。
2.3 猪只适应及加强免疫阶段
目的:适应存在于原有猪群的病原,让新种猪对病原产生免疫,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继续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2.3.1 消化道驯化
(1)唾液驯化。将棉绳系在40~60日龄保育猪栏杆上,让猪咬0.5~1小时,然后再将棉绳系在后备猪栏杆上,让后备母猪啃咬1~2小时,每天2次,连续进行7天。
(2)粪便驯化。收集产后1~3天内的头胎母猪的粪便,发生腹泻仔猪的粪便及肠道内容物,每头后备母猪饲喂50克,用生理盐水稀释好后马上拌入饲料混匀后饲喂后备母猪,每隔2天饲喂1次,连续饲喂3~4次。在后备母猪配种后妊娠79天及93天再分别用粪便饲喂1次,最好是对仔猪腹泻粪便及肠道内容物在饲喂前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没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等再进行饲喂。
表1 参考防疫程序
2.3.2 混群驯化 对需要淘汰的年轻健康母猪(最好是头胎母猪)与后备母猪关在同一个栏中饲养7天以上。每头母猪对应不超过10头后备母猪,使后备母猪与淘汰母猪充分接触进行呼吸道及体表微生物的驯化,与母猪混群还有利于后备母猪提前发情。
2.3.3 驯化效果评估 驯化期间观察后备猪群的健康状况,每周两次全群体温检测,若猪群体温高于39℃,持续1~2天后恢复正常,说明驯化效果良好。若后备猪群有5%出现疾病症状,且经过治疗可以痊愈,说明驯化正在进行。
2.3.4 采血检测 后备母猪完成免疫和驯化程度后,检测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疾病病毒抗体,评估后备猪群免疫效果。血液检测合格后,将猪赶入猪场配怀舍,按计划进行配种。
综上,猪场的引种及隔离驯化在任何时期都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关系到猪场未来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稳定,严格做好猪场的引种、隔离、驯化至关重要,在非洲猪瘟时期尤其关键,除做好常规工作外,还需做好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