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情毁灭的人生——分析2012版《安娜·卡列尼娜》
2020-08-14杨文晔
杨文晔
摘要:从电影开始诞生的时候,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导演将文学改编为电影的已经屡见不鲜了,不仅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并且在质量上也不断提升。今天我们要提到的是在2012年9月,由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改编的剧本,导演乔·怀特执导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全球上映,改编的正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本文将分析电影当中的视听语言和以及其他版本进行比较。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版本;文学改编电影
前言: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了当时背景下俄国资产阶级思想对贵族的“腐蚀”及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冲击。
托尔斯泰以深刻细腻的描绘将19世纪的俄国社会现实尤其是贵族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备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广。迄今,已经有过12部根据该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尤其在2012年上映的乔·怀特导演的版本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实现了双赢。
一、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的情节非常复杂、起起伏伏,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小说主要是分两部分来讲述的: 一部分是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主线,讲其不惜放弃自身拥有的一切包括名誉和家庭,社会地位,只为爱情的自由,最终她还是遭到情夫冷落而自杀。第二部分是以列文为主线,通过作者巧妙的构思使两条线索的故事构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感人故事。让读者了解到 19 世纪俄国呈现的生活状态,将上流贵族、农民、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将小说情节影像化需要精简故事情节,必要时对小说内容进行删减、调整,挑选适合影像拍摄的内容来创设影视场景,从而突出影片主题。需精选场景将具有典型意义、矛盾冲突明显的场景提取出来,通过组合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比如如小说中为了描述人物、铺陈故事作者描绘了大量的场景,有上流社会生活的聚会、歌剧院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将文本内容影像化,导演会适时调整原著情节的内容或顺序。如原著在描写安娜生下孩子的情节时作者安排安娜难产,安娜在即将死去之前恳求卡列宁的宽恕,最终卡列宁以宽容的心原谅了安娜并抚养了她与渥伦斯基的孩子,这段情节不同版本的电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调整了原著情节的内容或顺序,但不管处理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宗旨都是一样的,为突出电影主题而服务。
二、改编不同版本的比较
由于小说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内涵,吸引了众多导演纷纷改编成电影登上大荧幕。首先是人物塑造的比较,1935年版的由美国导演克拉伦斯布朗导演,嘉宝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她把安娜对爱情的挣扎与自责塑造的淋漓尽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尤其是对心里的刻画十分到位。嘉宝版的安娜是一个美丽与智慧共存的女子,1948版的费雯丽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多了几份柔情,她看上去更加像一个外表看起来无助的少女,但是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却一直在压抑着,更加显得楚楚可怜,1997年苏菲玛索版的安娜更显得高贵与庄重,更显得迷人。2012的安娜是由英国演员凯拉奈特利表演的,在影片中,她的表演对于原著来说是夸张的,这也与此版本的改编有关,版的电影更类似于戏剧,很多场景都是舞台布景,所以夸张的表演则不足为奇了。
虽然都是讲述安娜的故事,但是描述的侧重点也有一些不同。纵观四部电影,有些情节是都没有删的,比如男女主人公的初次相遇、卡列宁与安娜摊牌、安娜卧轨等等。但是也有一些情节被导演做了适当的删减与修改.例如在影片的最后,卡列宁在一片花草中坐着看书,谢辽莎带着妹妹玩,顿时提升了卡列宁的正面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人情味。不同的人对原著的解读各有想法,但是不管怎么取舍,都没有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学会取舍,最终将故事叙述完整并且能做到精彩。
三、影片的视听语言
该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类似戏剧的表演方式,包括女演员的表演也比以往的版本都有些夸张。例如通过场景的移动和演员的更换迅速推进着剧情,这样就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觉。除了场景的转换还有华丽的舞台效果,以及运用得当的配乐,使得每一个场景都非常精致完美,同时也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质感,影片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安娜和沃伦斯基看马的这一场景,通过挥舞扇子的声音来增加影片的节奏感和紧张感,以及对安娜的局部特写,马蹄声,音效的处理都能让观众感受到紧张感和担忧。这也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
四、结语
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有来自多个国家的电影改编版本,由于各国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不同,再加上编剧自身的个性化差异,因而虽然这些不同版本的电影作品都改编自同一部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但是却各自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银幕审美。
参考文獻:
[1]王倩倩.《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J].现代语文2007(09).
[2]于大海.探寻梦的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浅谈《安娜·卡列尼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3]施一蓓.简论安娜·卡列尼娜与托尔斯泰的妇女观[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