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研究

2020-08-14官瑜潘有顺刘杰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网络学习空间雨课堂

官瑜 潘有顺 刘杰

摘  要:针对当前茅台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决定推行课堂教学实践改革。该文结合“大学计算机”课程特点,叙述了利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实施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课前线上给学生发布预习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线下实施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分块、对学生进行分组,师生完成知识内化;课后线上通过试题,推动师生教学反思。文中同时也指出了翻转课堂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翻转课堂;大学计算机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in Moutai Institute,it is decided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hybrid teaching mode by using the Yuketang network learning space. Pre-class courseware is released online for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In class,offline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implemented,knowledge is divided into blocks,students are grouped,and knowledge is internaliz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fter class,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through online examination questions.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new challeng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Keywords:Yuketang;online learning space;flipped classroom;university computer

0  引  言

“大学计算机”是一门具有基础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从当前高校教学实际来看,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活力低下、学生参与度不高、课时压缩等问题,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各行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要求: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进程,要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这些都是要推进各级教育教学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本文针对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推行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从本课程内容实际出发,借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实现翻转教学,实现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的无缝融合。课堂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分组教学,采用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真实学习情境和个性化支持,也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1  我校“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問题

1.1  教学方法传统

目前,“教师先讲演-学生后仿练”是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对教师的演示操作进行简单的模仿,课堂整体参与度不高,课堂组织比较单调缺少创新性,学生真正需要的分析、综合与创新等高级智能得不到训练与提高。

1.2  学生初始计算机水平不同

我校各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来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基础远远好于西部地区的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区分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材选择上进行安排与细化,容易出现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和厌倦学习的情况。这样无法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求知欲,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1.3  课堂教学课时不足

按照我校本科生(非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大学计算机”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且只有32个学时。对于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规定要求来说,课时明显不够。如果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章节删减,教学质量和等级考试结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高级智能的培养训练也会受到很大限制。

2  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在“大学计算机”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9年9月,以我校酿酒工程专业2019级的4个班作为教学试验班级,将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大学计算机”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实施的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2.1  第一步:课前线上教学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内容、学习对象、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其次,教师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符合学习对象特征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并发布。将学习任务、教学视频、检测练习等教学资源插入到教学课件中,并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发布,课件如图1所示。再次,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学生使用的学习工具(电脑、手机或者平板)按学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线上自主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利用约10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检测练习。课前线上的教学实践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完成,任务清单中的要求做到具体明确详细,包括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视频要讲解清晰,噪声小,视频片段播放时长以15分钟左右为适中。检测练习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练习实践并上传提交。自学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在讨论版面中发表主题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将问题整理,留到课堂中讨论;最后,教师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中查看学生课前学习数据,记录了解学生学习任务达标情况和测试结果,收集学生的疑问。

2.2  第二步:课中线下教学

教师根据课前线上教学效果反馈,以及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课中教学环节,包括制作课件、设计测试题、设计问题或项目等教学资源。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中充分考虑知识内化、深度学习,甚至创新,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性及对两级化学生团体进行协调、引导学生的创造性、调控课堂节奏。教师启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的授课功能,学生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签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节省了课堂中教师的点名时间。课堂教学活动由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仿”变成“学生讲,教师导”,从先前的面面俱到“讲知识”变成精挑细选“讲问题”。

首先,课堂练习。教师在教学课件上点击发送练习题,学生在手机端限时作答,答题结束,雨课堂会统计答题结果,并给出所有练习题的正确率与学生的得分情况,如图2所示。这部分练习活动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练习的结果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针对性更强,切合性更好。

其次,分组教学。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中把班级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个小组5~6人。将本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设计成几个问题或实践项目,分发给不同的小组,开展任务驱动、问题探究、项目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合作解决。问题或实践项目应该设计成具有意义的任务,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可以从课本、课前课件或网络中寻找学习资源,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与体验各种活动,进行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撰写并提交学习报告和作品等学习成果,由每个小组代表展示汇报讨论结果,师生根据汇报结果给小组评价考核。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示范、答疑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辅助学生撰写学习报告和制作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互动,充当好活动过程中的“导演”。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其活动的设计和选择应遵循目标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用“弹幕”功能实时发表留言。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课中线下教学突显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念,经过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很好地内化吸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

2.3  第三步:课后线上教学

对于课后线上教学,以习题测试为主,教师通过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推送测试题,测试题内容要尽可能涵盖该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发布测试题要设置截止时间和测试时间,测试结束,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将按教师设计的评分标准进行自动评分,并给出答案详解。教师可以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上查看答题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这种作业反馈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性化辅导,帮助基础薄弱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指导优秀学生适当知识拓展。学生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反思,整理学习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调节学习节奏和策略。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各环节中的内容、手段、方法等进行总结和优化,进一步完善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针对我校2019级4个教学班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实践,分析评估了“课前线上教学、課中线下教学、课后线上教学”三个教学环节实施情况。课前学生能按照要求主动完成预习;课中课堂互动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完成线上测试题,上机实践质量明显提高。在雨课堂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生自己能便捷地获取教师推送的资源,能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间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通过课堂师生互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出勤率,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和信心,提升学习主动性,结果如表1所示。同时,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及方式,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丰富了课程评价方式。师生角色发生反转,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学习能力也不断增强。学生整体计算机应用水平切实得到切实提升,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挑战

借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实施“大学计算机”课程翻转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高级的学习智能也得到了训练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3.1  师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不足

利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团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发布,根据授课效果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授课教师还需要通过在线实时互动指导学生。但现实中,很多一线教师已经疲于应付大量科研项目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缺乏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上课听教师讲,课堂记笔记,课后完成作业,考前勾画重点等学习方法。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学生课前自学表面化、形式化,对课前内容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导致在课堂上跟不上师生互动的节奏,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课堂上不能根据所学知识点提出高质量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逃避排斥课堂小组学习,产生学习抵触情绪。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参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

实践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一新型学习模式,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这一教学模式的多方面宣传,理解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对提升学习效果与提高学习能力的意义,熟练使用雨课堂学习空间提供的功能创新教学模式。

3.2  欠缺教学资源数据共享平台

利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制作出包括视频、练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的线上线下课件,发布到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实时问题交流与答疑反馈。在整个教学准备过程中需要耗费教师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学生自学反馈进行教学资料的重新归纳和整合,重新设计和创作出更切合的教学数字资源。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更优质教学资源,并讲究时效性。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迫在眉睫,需要在相关专业教师团队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基础上,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用先进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建立并完善教学资源,发布到共享平台,不断积累形成资料库,供师生共享。

3.3  学生自控力和注意力較差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手机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必备工具,部分学生自控力和专注力下降,可能会出现学习倦怠情绪。移动网络提供的娱乐与聊天功能,对于这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诱惑。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手机游戏、聊天通讯或者网站浏览等与学习无关的情况确实存在。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教学效果,同时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也存在上述领域对学生实行监管的盲区,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4  结  论

利用雨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通过“课前线上教学—课中线下教学—课后线上教学”三个环节的教学实施,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单向传递”转换为“互动内化”,使教学成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协同合作的过程,教学主体角色发生了转变,两者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培养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本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不断优化、完善与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和积累,以期构建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龙,付道明.一种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支架应用框架——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2):115-121.

[2] 彭红超,姜雨晴,马珊珊.基于翻转课堂的协作学习效果实证分析——以大学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课程为例 [J].中国远程教育,2020(1):62-72.

[3] 李祁,杨玫,韩秋枫.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应用——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 [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39-143.

[4] 张红梅,拓明福,赵永梅,等.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70-173.

[5] 官瑜.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J].现代信息科技,2019,3(5):128-129.

[6] 罗丽苹,李相勇,贾巍.基于“SPOC+微课+BYOD”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为例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8):158-164.

[7] 陈明阳,阳亚平,陈明,等.智慧教育视域下混合式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J].中国远程教育,2019(11):79-85.

作者简介:官瑜(1978—),女,汉族,贵州金沙人,讲师,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与管理信息化。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网络学习空间雨课堂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以NCRE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