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策略

2020-08-14周静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导策略

周静兰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的要求,但在小学里却有不少高年级学生还对习作感到困难,对习作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习作。面对这种现状,笔者通过实践与研究,积极寻找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高年级习作策略,分别归纳了:积累生活素材;利用思维工具;开展阅读活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等四个方面的指导策略。希望与各位教学同仁一起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 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笔者曾对本校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回收的217份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习作感到困难。造成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困难和畏难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写作文没有素材,平时的积累不够;二是写作文的时间太赶,就是学生觉得得时间太短,还没时间好好写。那么,造成写作文时间不够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依据笔者语文教学十多年的经验和调查研究来看,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可能依然是词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言”“有情可抒”“有意可立”,最终实现“乐于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指导。

一、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第一,记录生活点滴。学生只有拥有足够的积累,做好准备,才能言之有物。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及时把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写生活备忘录,把生活中最特别的事情,或者是自己认为值得记下的片段,以备忘录形式简单记录;关注时事新闻,进行大事件分享,关注社会;开展亲子活动,由家长引导孩子就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坚持写周记。在笔者的班上,坚持指导学生写周记,学生通过每周一记,把生活中最开心、最特别、最难忘、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写下来,每周一交给笔者批改。周记这种主题不限、体裁不限的自由习作形式,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也不会觉得无事可写。而周记日积月累,也就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第三,注重交流和表达。在笔者的语文课上,设有课前3分钟时事新闻或生活趣事分享会。学生提前把分享的内容拍成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语文课上则进行个人感受和收获的分享,同时还有一分钟的互动提问。笔者发现,学生们都很热衷于交流,他们精心挑选交流的内容,并且做好素材的收集,他们更乐于图文并茂地与同学们交流,所以他们经常制作PPT或美编,“无话可说”“无物可言”的情况不断减少。

二、丰富阅读活动,促进读写结合

第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由课内阅读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阅读,由一篇到多篇开展阅读,同时根据单元的习作要求,开展相应的主题阅读,如“名人名家阅读”“发明创造阅读”“名胜古迹阅读”“有意义的活动阅读”“历史阅读”等。通过课外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名言警句、典型事例以及习作技巧。

第二,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结合。在阅读指导形式上,笔者有机利用了信息技术,如利用学校购买的“我爱阅读”开展同步阅读和检测;利用“学习通”开展在线阅读;利用喜马拉雅APP开展阅读分享和交流等。通过线上和线下阅读的同步开展,大大丰富了阅读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去学习和提炼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第三,篇章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每学期把同步的篇章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每月开展一次“整本书阅读”的交流活动,由学生进行阅读片段分享、名家名著的介绍以及写作技巧方面的分享,并且把分享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画报和读书卡的形式进行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利用思维工具,培养习作思维

第一,思维工具的运用。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鱼骨图等搭建有效习作的“脚手架”,会让教师成为写作新知建构的促进者、辅助者,而学生则需要借助“腳手架”在自己的设想和实施等各个阶段做好准备,借足力量,逐步实现习作目标。如五年级的《漫画的启示》,习作要求“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笔者在初次试教的过程中,给出2幅漫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后,尝试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表达,说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一开始不少学生是哑口无言,不知说什么,更不知从何说起。而笔者再次尝试使用脚手架的方式去,把“梯子”放下去的时候,学生就能一步一步说出漫画的启示了。“脚手架”其实就是思维导图工具。

第二,思维工具的作用。利用思维工具搭建“脚手架”,就是把习作的目标解构,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一个大的总目标在学生看来总是那么遥远,甚至望而却步,但是当教师引导学生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思维工具的引领下,学生逐步学会了围绕习作要求和表达的主题进行分布构思和开展习作的思考,学生每次习作都能运用思维导图或鱼骨图写《习作提纲》。在《习作提纲》引领下,学生的习作思维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更有序,更有章法了。

四、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交流与评价

第一,推送习作资源。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习作资源如微课、优秀习作、名家谈创作、名人名言、优秀文段、好词好句等推送到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供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利用《导学单》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信息,自主归纳习作的方法。

第二,开展多元评价。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即时反馈和多元评价的功能,开展在线的评价和个别的辅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和互评。学生在评价基础上进行自改,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习作作品。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自主推荐、同伴推荐和教师推荐,进行每月一次的优秀习作展示,评比“习作小博士”“习作进步之星”“习作创意小达人”等,通过评价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不断积累和归纳优秀的习作方法。

第三,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如小组主题创作、亲子日记、接力写作等。还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和创建交流小组,每个学生自己的空间自己作主。每学期进行一次“习作网络学习空间特色评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的学习和创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习作水平和能力进步很大,获奖不少,学生在习作时甚少说“不懂写”“不知道写什么”之类的话。

综上所述,要想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言”“有情可抒”“有意可立”,最终实现“乐于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与生活素材的积累分不开,与丰富的阅读活动分不开,与思维工具的运用分不开,与信息技术分不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在习作指导的路上积极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学会观察、主动积累、乐于表达、热爱习作,做好孩子习作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

[2]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尊重,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