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08-14冯丽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0期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幼儿

冯丽萍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但现今大部分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本文对幼儿如何进行感恩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幼儿;感恩;感恩教育

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幼儿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一时间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乱发脾气;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这一些例子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认可,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首先,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其次,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幼儿阶段是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其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重要阶段。另外,还可以防止一些不良影响的侵入,避免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

二、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1.开展感恩活动,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第一,利用节庆活动,开展“感恩”活动。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 “母亲节”“父亲节”,告诉幼儿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养育他们的不容易,让幼儿学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些想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又如在 “劳动节”中,让幼儿知道是劳动者的节日,包括老师、司机、医生、厨师、建筑师、清洁工、警察、消防员等等。通过举例来使幼儿深刻地了解到各种职业的人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为使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的人的工作情况,我们专门请班上的两名家长来到教室里,一名是医生,一名是警察,让他们说说平时工作的情况,使幼儿们对医生和警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这个时候,一句“谢谢您们的辛苦工作!”及时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一日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学会对教师对同伴的感恩。例如:我在帮小女孩绑头发的时候,另一个小女孩瑶瑶跑到我的身旁,一边哭一边说:“冯老师,我用来绑头发的橡皮筋不见了,绑不了头发了怎么办?”小女孩琪琪听见了,走过来对瑶瑶说:“我书包里有很多橡皮筋,送给你一个。”瑶瑶拿了之后,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趁着这个机会,我把这件事在班中举了例子,教育幼儿:在别人对你帮助之后,应该感谢他人对你的帮助,应该对别人说一声“谢谢你!”

2.以身作则,营造充满感恩的氛围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感恩”意识。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在家中可以很轻松地创设感恩的氛围。比如:家长们在家里得到帮助时,真诚的向对方说声“谢谢”;作为幼儿父母,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可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他们)父母的感恩之情,拥抱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付出和辛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看在眼里的。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地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覺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第二,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幼儿感恩行动。德育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必须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如:在早上来园时,我们老师会微笑地主动向家长和幼儿问好,幼儿离园时也一样;园领导和其他班级的老师到班上时,我们老师首先主动打招呼,然后引导幼儿以礼待人。如: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会叫小朋友带一些月饼盒或纸巾筒回来,当小朋友把月饼盒或纸巾筒递给我时,我都会对每一个带回来的小朋友说一句:“谢谢你!”无形之中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午餐时,是练习说“谢谢”的好时机。大多孩子们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恩。但是,有几个小朋友却总是会在我给她装好饭菜后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便说“不用谢”或者“不客气”。我会及时地表扬到:“最喜欢有礼貌的小朋友,她们总会说好听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成为我喜欢的孩子。于是,轻轻地一声“谢谢老师”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确实不失为我班的一道风景线。

综上所述,幼儿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感恩教育要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吴柳云.加强感恩教育 架起孩子道德支点[J].南方论刊,2006.

猜你喜欢

感恩感恩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