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之说明文解题策略
2020-08-14郭任斯
郭任斯
【摘 要】 阅读能力在英语试卷中得分最高。阅读理解風格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不同风格的文本结构,语义语言结构和阅读策略存在很大差异。在它们当中,阅读解释性文字一直是容易丢分的部分。本文将结合近年全国卷高考真题,阐述说明文阅读理解的题型及解题策略。
【关键词】 高考真题 说明文阅读 解题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尤其是高三三轮复习过程中,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一方面量大,占去整个卷子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分数高,占总分的40%。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好成绩,阅读理解是一块硬骨头。在高三教学中,教师都在尽其所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题的成绩,但是总觉得收效不明显,尤其对于绝大多数中下游学生来说。学生也深有同感:做了大量的阅读理解,成绩平平,常常困惑于已识得字和句,却未解其中味。那么,如何突破阅读,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些看法。
英语词汇中很大一部分符合构词法。掌握基本词汇,运用构词知识,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而且可以利用构词知识分解词,破解词义,消除阅读障碍。构词法主要包括:派生法,合成法,转换法,混合法,还原法,缩写法。
一、派生法
通过在原有词或词根的基础上加前缀或后缀而构成新词。前缀通常用以修饰或改变词意。常见前缀有:in-(il-, im-, ir-), nom-, dis-, a-, un-, de-等表示“否定,相对”;super-, ach-, out-, ower-等表示“等级,大小”;co-, counter-, ani-, pro-, tans-, sub-, re-, pre-, post-, re-等表示态度、位置、时间、顺序。后缀通常显示词性。常见的名词后缀有:-er, -ar, -or, -ent, -an, -ist, -tion, -ment, -al, -ence, -ng, -nesssly, -hod, -ipa, -ee, -h。掌握派生法,单词记忆就可由一及多,省时省力。比如与nation这一基本词相关的派生词有:national, nationalize, nationality, nationalization。
二、合成法
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为一个新词。可构成复合形容词、复合名词、复合代词、复合动词、复合副词等。多数复合词可以通过其组成部分猜测到词意。复合词往往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复合词的使用比比皆是。如carefree, headfirst, overcome等。
三、转换法
即单词词性转换。词性转换后其意义与原意有着密切联系。如:His smile could not mask his anger.其中mask即由名词转化为动词,而动词意义是名词意义的衍生。
从高考阅读材料来看。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更趋于“原汁原味”,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各种方式;文章中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比较常见;阅读材料的文化含量在加大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如果学生按部就班一篇一篇地读,一句一句地读,有些文章恐怕需要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几遍才能读懂,这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
比如,2015年课标卷C篇,文章大意是:Salvador Dali是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和钦佩,巴黎Pompidou中心组织了一次他的作品展。这篇文章设置了2个细节题:1个推理判断题,1个词义猜测题。如果单从题目本身来看不难,学生通过“读懂有效信息”的策略也很容易。但是如果学生先通读全文,一方面对Dali不了解,其次是文章句子难懂,专业术语多,尤其第三段,绝大多数学生是读不懂的。这样的做题方法耗时且准确率低。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而近两年通过对学生错题的研究,发现大多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方法就是从文章开头读到结尾(学生说,如果不通读一遍感觉对答案不放心)。这样做题的问题是学生脑海里的信息量很大,却没有抓住关键信息,反而被干扰选项所困扰。反过来,如果只读有效信息,可以很容易地绕过“雷区”,躲过出题人的陷阱,减少难度,提高速度及准确率。其次,从高考阅读理解题的答案与干扰选项来看,正确的选项往往是命题人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次呈现,其答案选项的设置有几种方法:选用原文中的词句;使用原文词句的同义词或相似结构;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相反结构;答案选项是对生词、长句或难句的解释;答案选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总之一句话,答案都在文章中,答案的设置充分利用了“同义替换思维”。
总之,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不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陈霞.针对高考英语试卷的对学生阅读理解考试策略的指导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7(11).
[2] 贺诗佳.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
[3] 王海霞.浅谈提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