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故事记录法”助推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探索与启示

2020-08-14曹雯雯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跟踪学习故事

曹雯雯

【摘 要】 教师运用跟踪式“学习故事记录法”,用照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记录幼儿在吊环区游戏的持续性画面,通过观察、识别与回应,发现孩子们的“哇”时刻,并生发网状式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锻炼手臂力量与耐力的兴趣,让幼儿在实践锻炼和自我悦纳中,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

【关键词】 学习故事  回应  跟踪

一、探究的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攀登架、网等”、“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我班幼儿在大班上学期开始挑战各种过吊环的方式,但由于幼儿个体发展情况的不同,幼儿的运动能力差异较大。经调查统计,班级中70%的幼儿需要借助攀爬架和老师的帮助,才能通过吊环挑战区,7%的幼儿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成功通过吊环挑战,23%的幼儿遇到吊环挑战就会自动放弃。由此看来,我班幼儿攀爬能力的总体水平较强,手臂力量与持久能力的总体水平较弱。因此,笔者决定运用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的“学习故事记录法”,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结构性观察和记录,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记录班级幼儿在吊环区游戏的发展过程,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教育探索实践

(一)注意,发掘幼儿的闪光点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由孩子们的讨论和兴趣点生发,开展一系列“我是大力士”的相关主题活动,通过故事、小实验、扳手腕等小游戏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力气大”“力气大可以帮助他人”,了解“小朋友如何成为大力士”,激发幼儿积极锻炼的欲望,并用照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记录幼儿在吊环区游戏的持续性画面,发现孩子们的“哇”时刻。

(二)识别,关注幼儿个体及个性化需求

作为个体,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老师应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做个性化教育。比如对于能力较弱、身材娇小的孩子,在给予充分的自主尝试时间后,教师可以提供适时适量的帮助,让其循序渐进地慢慢接受这种运动强度与挑战。同时,教师也可以请孩子去观察身边成功的榜样,问问他们的技巧,引导幼儿在学习他人经验后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再进行尝试。

(三)回应,利用好“延时回应”

作为回应,教师可以请幼儿在现场或者在班级谈话活动时分享经验,为其他幼儿做榜样,还可以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融合、生发多个相关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延时回应”。如在阅读区投放《蚂蚁大力士》等绘本,在自由活动区,放置幼儿拉力器引导幼儿自主游戏锻炼,让幼儿在多个环境中体验“我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回应就是不断创造各个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环境、教玩具和活动的互动。

(四)跟踪,螺旋式的前进与发展

在户外运动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力量和耐力锻炼,如开展跑步、跳绳等晨间锻炼以及踩高跷、拔河赛等民间游戏,引导幼儿用小卡片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记录每天的进步,获得锻炼、成长的满足感。同时,结合园特色活动,开展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力与毅力。在家园合作中,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约定记录下每天饮食、午睡和锻炼的表现,引导幼儿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在家中也能够自主地积极锻炼、健康饮食。

(五)回顾,经验的构建与重组

当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将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过程轨迹用照片的方式在主题墙上直观呈现,让幼儿与教师一同再次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与推进。“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们是如何做到的?”教师由这三个问题出发,引导幼儿回顾事件的发生、遇到的困难以及成功的喜悦,一次次讨论、试误、调整,孩子们在回顾中再次体验、分享,这是幼儿将个体的情感经验和能力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迁移他人经验,对自身已有经验的再次构建和重组,因此这个回顾环节,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认知与发展和经验的提升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探究的成果

两个月的时间中,孩子们逐渐养成了积极锻炼、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的好习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也更加愿意积极尝试,更加大胆、自信,愿意动手动脑,合作讨论解决,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活动后期,教师再次对班级幼儿的双手抓杠悬空能力进行计时统计,班级87%的孩子能坚持雙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以上(前期为20%),6.7%的孩子能坚持双手抓杠悬空吊起30秒以上(前期为3%),另有6.7%的孩子能坚持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以上(前期为77%)。对比两个月前的数据,“吊环飞跃”游戏的挑战成功者由原来3人提升到21人,孩子们的手臂力量和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反思与启发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要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挑战者,要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学习故事记录”不光是教师发现孩子们闪光点的过程,更是幼儿实践自我努力、自我满足、自我悦纳的一个过程——这需要教师运用跟踪式的观察和记录不断去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并且教师在活动中是一个支持者的身份,学习故事的本体和主体永远都应该是幼儿。另外,教师通过学习故事的“记录”和“再现”,能够引导幼儿真正感受、发现、实践“自己的力量”,让“我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成为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动力。

猜你喜欢

跟踪学习故事
借鉴“学习故事”,师幼共同建构本土文化主题
工程建设手续办理流程跟踪与规划移动应用研究
跟踪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基于视频的手写数字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