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8-14杜小琼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小学德育问题

杜小琼

【摘 要】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主题活动普遍存在目标虚而不实、教学设计不当以及学生参与度偏低等问题,影响主题活动质量。对此,本文则基于主题活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德育  主题活动  问题  策略

德育是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督促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当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还存在较多问题,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而需要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积极改善主题活动形式,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目标虚而不实。相关研究指出,当前小学德育活动目标普遍存在虚而不实现状,教师惯性从整体方面概述目标,缺乏详细表述。部分教师设定主题目标时过于理想化,可行性较差。具体可总结为,在预设活动目标时没有详细表述目标内容,常用概括性词汇进行表述,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与此同时设置目标时未充分考虑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特征,设置的目标过多、大且高,甚至超出小学生最近发展区。

2. 教学设计不当。当前部分小学德育教師在设计主题活动时缺乏明确目的和有效策略,以致于学生将主题活动当做玩乐途径,并没有从中汲取知识。尤其小学生年龄偏小,性格活泼好动,爱玩是此阶段学生的天性,是否能享受主题活动中的乐趣才是学生的关注点,至于是否能在主题活动中学到知识并不重要。换言之即学生只沉浸在热闹非凡的主题活动中,但很少在活动中认真聆听、体验和反思活动中蕴含的哲理。对此,小学德育教师该如何在主题活动中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设计相应的活动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 学生参与率偏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没有遵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目标,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参与意愿,以致于学生参与程度偏低,更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多和德育教师基本包办全部策划组织工作,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活动策划工作当中,正是这种人为性包办和放弃丧失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机遇,最重要降低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积极性,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无疑降低主题活动效率。

二、解决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存在问题的策略

1. 合理预设活动目标。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目标即是实用性强和目的明确,更是提高德育主题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当前学校面临来自家长的殷切期望和社会高度关注等多重压力,以致于在设定目标时惯性朝着高标准方向要求学生。例如部分德育教师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等,无疑脱离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违背素质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因而在设定主题目标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即围绕学生身心开展各项是教学活动。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全面遵循学生年龄和发展需求,从情、知、意、行等方面设置目标。此外设置目标还需紧贴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跳出形成传统道德知识人的框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小学德育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内容结构方面应充分考虑法纪、道德、心理、思想、政治等要素,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贯彻从浅入深、从低到高、简答到深刻以及具体到抽象等原则设计主题活动。首先活动内容紧贴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研究指出,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惯性在自身周围徘徊,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内容时可充分结合这一特质,学生对生活圈内的事物十分敏感,一旦走出圈外,这种敏感度就会随之下降。

例如在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教师就可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集体智慧,在德育教育领域应重视传统节日教育,促使学生深知传播和发扬传统节日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形成正确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通常传统节日文化有端午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节日饮食方面则有吃汤圆、吃年糕、吃饺子,吃粽子,吃月饼,吃青团,吃咸鸭蛋,饮雄黄酒等,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征选择主题教学内容,使教学有一定的导向性,兴趣性和适宜性,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对学生教育意义。其次活动形式新颖化;如果主题是德育活动核心,形式则是发挥核心作用的得力助手。教师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应引入全新的形式,多种形式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理解主题活动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3. 尊重学生主体作用。一般学生强烈参与主题活动会呈现两种不同结局,其一学生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中释放强大正能量,正是这种正能量推动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其二完全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题活动意愿,打击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而学生也会在被动化学习释放负面因子,进而阻碍活动顺利开展。德育教师应尝试让学生参与到主题活动当中,从活动主题设置到活动组织等一系列过程均可交付学生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征。在具体操作中,班团委可根据学生极为关注的问题和全体学生共同设定目标和确定活动主题,搜集和主题有着紧密联系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使每位学生均能调动大脑思维,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提高活动效率。

总之,小学德育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品质,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主题活动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方案策划和活动组织,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主题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宗兰.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7(9):151-151.

[2] 张锦新.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8(12).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小学德育问题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