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0-08-14熊九润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 目前在我国教育理念日益变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逐渐兴起并成为新的一个探究热点。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力图实现学生综合发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它为我们指明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数、不是升学,而是通过学习历史来培养自己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历史责任感与爱国情怀。因此,本文结合核心素养的观念,提出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我们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有着更为深切的感受。这与核心素养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强调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成功。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充分吸引学生,为学生创建情景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创建高中历史课堂,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历史教学贯穿了学生的整个中学和高中阶段,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科目。然而高中历史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与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不相符合。

1. 学生学习机械化

现在一些高中学生历史成绩较差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咎于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历史具有明显的抽象性、思辨性。很多孩子初中历史成绩优异,步入高中后却一落千丈,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观。初中学习的历史知识较为浅显易懂,学生仅仅需要背诵下来就可以。而高中的历史知识更加复杂深入,这时候单纯的记忆背诵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只有建立起历史观,才能真正明确历史的含义。

然而,许多学生这个时候忽略了对自己历史观的培养,认为历史作为文科科目,只要将其背诵下来就可以了。在学习时更多时候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将分数成绩视为评判历史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仅仅将历史作为分数的工具,长久之后不免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性的心理,不注意对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要知道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更重要是在历史的学习中中掌握历史的意义与世界格局。

2. 教师授课模式单一化

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他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无论是思考能力还是记忆能力都十分出色。然而这时的他们情绪起伏较大,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容易发脾气,爱钻牛角尖。已经成熟的身体发育与尚不成熟的心理使其处于一个矛盾的阶段,学习的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使初中生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对急于寻求认同感的高中生来说,这时教师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在一些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方法非常单一,枯燥无趣,很多教师的授课方式就是对着课本与教学参考书念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对学生参与历史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成了极大打击。

二、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起教师的广泛重视。教师自然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是陷入困境之中。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具体措施。

1. 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也只是机械地教授教材,再加上有的高中生基础知识较差,很多时候跟不上教师思路,导致课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新课改要求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陈旧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要明确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创造,在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认为学生是什么都不懂的,而要大胆让学生主动接触。比如在讲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报纸或者看新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了解,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而教师只要做好历史引路人的工作,对学生整个历史学习之路自然会造成良好的影响。

2.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高中历史这门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学生才能将其理解透彻,而在高中接受教育的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免觉得成绩见效慢、学习吃力。再加上高中生情绪起伏较大,久久学不会后心情难免烦躁,甚至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情绪。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将课堂内容与情境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不自觉中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的“顺应自然、遵守礼仪”等给学生抛出这个问题,问他们这是运用了哪一家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对我们当代又有什么影响?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迅速投入到教学之中。

3. 现代教学技术,解决重点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形象、生动,通过制作一些flash动画、播放学生喜欢的短视频或者色彩鲜艳的PPT等方式吸引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协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性,为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和了解创造积极的氛围;另一方面,多媒体能够突破历史教学的局限,对于那些比较难讲的历史知识可以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外,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自己进行教学反思,争取在下节课的教学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意义重大。

比如,在讲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播放相关短视频,将重点难点进行着重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于构建有关的历史知识。

4.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句话说得好:“教师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对教师的高要求、高标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实践新课改。尤其是作为一名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高中历史专业教师。我们要抓住机遇,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做学生的榜样。

三、结语

总之,要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师要将其放置在核心素养的大框架下,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在对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今天,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核心素养是关键。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教学学习过程之中养成的,那么在此期间,教师的责任格外重大。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更是必须时刻铭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在核心素养视野下,不断反思进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伍婧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J].科学咨询.2017(41):29.

[2] 董苗.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239.

[3] 许丽红.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7(4):197.

作者简介:熊九润(1988.9~ ),性别女,籍贯河南新蔡,单位新蔡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专门史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变迁与性别制度史。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