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2020-08-14任丽娟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

任丽娟

【摘 要】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朗读能力的养成是最基本的学科教学任务。分析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本研究重点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希望助力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实。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朗读  有效性

引言:

朗读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措施。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实存在忽视朗读训练的问题。想要切实解决朗读训练质量不佳的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做出全新的教学策略分析,助力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目标落实。

1. 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朗读氛围

多媒体技术确实给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助力,现代教育技术支撐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带动学生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素材的情感内涵,深化对人物特点、核心思想等要素的理解,助力朗读训练活动。如在进行《丑小鸭》的课文朗读教学时,首先在网上获取丑小鸭的动画片,将《丑小鸭》的动画片适当地做出剪辑调整,在动画片中录入教师的旁白,旁白使用《丑小鸭》的课文内容。教师朗读课文的时长配合着动画片的时长,最终制作出相应的教学材料。在朗读训练前,教师为学生播放制作的《丑小鸭》动画片,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非常形象地了解了当时的情景,同时也学习到了动画片中教师进行的朗读示范,进而初步掌握了朗读中的情感变化。学生进行朗读时,通过模仿教师的朗读示范,显著提高了朗读时的表现效果。学生在完成一次朗读后,教师又从旁进行了指导,将学生朗读中声调、情感等方面的运用一一点评,将有待改进的地方分析出来;学生再一次进行朗读,明显取得了比第一次更好的朗读表现,最终完成了一次比较完美的朗读训练教学。

2. 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好胜心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朗读水平提升才能通顺阅读课文,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掌握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效率和朗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开展朗读比赛,促使学生在比赛之前积极朗读课文,朗读中注重控制语速、声音的高低、断句。学生主动投入到朗读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进而以最佳的状态朗读。学生朗读时按照教师传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带着感情朗读,并结合语句的长短停顿,做到抑扬顿挫,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见开展朗读比赛的重要性。例如,学习《老人与海鸥》时,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而后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朗读能力,必然会提升朗读水平。

3. 表演性朗读,优化朗读效果

传统教育模式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这也是很多学生朗读学习上兴趣和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的教育形势和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朗读活动的过程中,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做好学科教学改革工作,将情感教育和朗读技巧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同时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切实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训练活动中。将学生的情感朗读作为核心要素,以表演为外在形式和检验手段,促进朗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为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朗读兴趣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朗读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分小组朗读、教师领读、表演朗读、朗读比赛等,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基于小学生的表现欲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朗读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分角色朗读地趣味性和优势,通过游戏参与,促进观察、表达、肢体活动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将相和》一课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扮演廉颇和蔺相如,通过对话朗读,了解“将”和“相”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朗读变成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朗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然后实现对文章情境的再现,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和语文素养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4. 渗透技巧,发挥教学指导作用

朗读必须注意一篇文章的整体性和变化性。具体而言,诗歌文章全文为一体,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朗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朗读的作用。若只是泛泛而读,不观其内部含义,为读而读,则如走马观花一般,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厌倦朗读。文章最好能从始至终地朗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文章脉络起到重要作用。当然在朗读中,老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必须自己先入情境再引领学生进入语文朗读的繁华世界;当然在朗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朗读课文的变化性,用语声来反映作者的思绪、感情变化及所处环境带来的感觉变化。如《桂林山水》一文用几个感叹句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在朗读这一句的时候,学生就应以一种怀抱祖国山水热爱之情的感觉来阅读,声音渐而高昂起来,仿若就身在其中并且感叹河山之壮美。教师要在这时候启示和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和音调之间的变化关联性。

结语: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纵观教学改革成果,取得的成就还是比较可喜的。阅读教学占据小学语文课程整体活动的很大比例,作为主要教学环节。但是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朗读训练环节缺失,导致阅读教学环节实效性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讨合理的朗读教学策略,科学布置教学任务。笔者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训练方法展开分析,旨在构建新型课堂,落实语用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香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22(12):122-123,,126-127.

[2] 王雅婷,刘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06):101-102,105-106.

[3] 郭占粉,王丽娜.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8,22(04):172-174,177-178.

[4] 后巧红,张慧琪.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2017,22(39):115-116,118-119.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