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0-08-14肖伟娜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肖伟娜

【摘 要】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围绕思维、知识运用、语言理解、审美意识等方面展开,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以及核心素养目标从多方面开展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基于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即要求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与品质,使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此背景下需创新教学方式,从阅读习惯、审美意识、思维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核心素养

相关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非短期内就能达成,需要体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点滴当中,二者相互协作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水平。首先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如果学生主动阅读文章,则说明学生已对阅读内容产生探究兴趣,因而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正式授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表演,而表演内容则由学生自主选定,可以是学生最喜欢的小说,也可以是教师提供图片改编成的小故事。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良好,那么教师就可给予相应的奖励,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由于学生表演的内容并非固定文本,如果学生想要获取出色的表演效果,就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籍。小学各个年级因学习知识内容不同,理解书籍能力方面自然存有差异。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喜欢图画文字交叉的文字,中高年级学生则会选取紧贴自身知识储备的书籍,再加上每个学生对书籍的兴趣也有不同方向,语文教师需正确引导学生选择书籍。例如教师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书籍喜欢取向,之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推荐书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因未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存在抗拒和厌烦阅读的情况。因而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拓展学生视野,扩大阅读范围。以《江南》一课为例,教师先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自行收集和江南景色有关的资料,次日课堂学习时可为其他学生分享。或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相互讨论课文中哪个段落最好,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想法,提高学生的阅讀水平。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道德品质素养,为形成健全人格和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活动要围绕“情感”和“思想”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后健全思想和形成真挚缜密情感。因而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整合教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想要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可有效挖掘和整合语文教材和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语文课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特有的语言美与意境美。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想象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本内容,增强审美意识。

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中提出以下问题:“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桂林的山与水的美分别体现在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自身认为最优美的语句,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敲重点段落文字,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结合文章内容想象作者描绘的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方式描绘心中桂林山水形象;之后让学生深入阅读凸显桂林山水特征的语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解析全文;最后归纳总结桂林山的险、秀、奇以及桂林水的绿、清、静,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构建教学情境。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结合该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目标,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感知美。以《荷花》一课为例,教师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荷花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由远及近地观察荷花,切实感悟荷花的韵味美与形态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基于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引下,并非单纯掌握阅读技巧即可,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将所学知识和思考相结合,深入理解阅读内容传递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一定程度还能高效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语文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无法缺少质疑,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题应贯穿整堂课。相关研究指出,只要教师善于启发以及科学引导,则有利于让学生在质疑中增强思维能力,并为提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学生在预习时需认真阅读课文并记录疑难问题,大部分学生疑惑鲁迅先生为何赢得这么多人的尊敬与爱戴?课文为何要选取以下事件描述?课文中的“四周黑洞洞”有何种含义?上述问题基本都是围绕课文核心内容,最重要的是学生深思熟虑后提出的问题,说明启发和引导的重要性,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课文内涵,更能增强思维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是当前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完成的教育任务,更是学生必备的品质和能力。语文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征和学生学情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雪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7(18).

[2] 陈广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2019(19):81-8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