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和声教学反思
2020-08-14徐俊东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中的和声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非作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声乐或器乐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是自己去从事音乐作品的写作,而是去更好的分析音乐作品、理解作品,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去教学。笔者多年从事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和声课教学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即学、写、分、练、唱——学习理论法则、写作和声习题、分析音乐作品、练习键盘和声、多声部音乐演唱,进行适合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这五步要始终贯穿教学中,对学习声乐、器乐的学生在音乐作品分析与理解上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和声学;和声教学;音乐分析;键盘和声
中图分类号:J60-4;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236-01
一、前言
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中大多数人对和声课有“恐惧”或“排斥憾,他们认为和声理论太“高深”,习题写作难度太大,看多声部音乐作品“眼晕”等等存在诸多的不适应,这样就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出了“大难题”,我们不能像对作曲专业的学生那样来对待他们,因为这些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实践写作能力不强,而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去认识音乐作品,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适应他们的求学目的,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应该从学、写、分、练、唱这五个方面进行有选择性的、适应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方法入手。
二、“学”——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的讲授最重翻深入浅出,直截了当”之法,避免“拐弯抹角,生搬硬套”的照本宣科。比如,和声的定义是什么?最直接得告诉学生就是“和弦应用的法则”,今后课上讲的就是具体的法则,而这些法则也要条例清晰、明明白白、不可含糊不清,然后再去举例去印证你所讲的法则。
再者,讲授有些概念的同时要和其他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看,比如说,和声习题为何选择四个声部作为基本写作模式,结合配器法知识来看,西洋乐器声部组合都是“家族”性的,由高、中、次中、低四个声部乐器组合而成,比如提琴类乐器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组成,混声合唱由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相当于次中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这种混声合唱声部形式也是和声习题写作所采用的基本模式,如此联系起来看这个声部选择的问题,学生也会豁然开朗的。
三、“写”——和声习题写作
习题写作是验证理论知识的第一个环节,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法则。首先,教师要示范习题操作,将理论知识的法则与习题结合起来讲解。其次,课堂上给留出习题时间并现场纠正其中的错误。再次,要有批改学生作业的习惯,并总结其中的优劣然后反馈给学生供其再次写作时参考。这里要强调的是,允许学生在作业写作时“犯错”,先不要讲太多的“限制”性法则,等到学生作业上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时,再讲解其中的道理,教学效果会更好些。比如,“声部交叉”、“声部超越”等问题,不要提前讲解,否则反而有束缚其“手脚,的反效果,不如来个“请君入瓮”,然后再纠正,效果会更好。
四、“分”——分析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分析能力是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所在,这些学生求学目的是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那么,音乐分析能力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及学校相关课程的角度出发,认为《车尔尼599钢琴练习》是较理想的初级入门分析作品,理由如下:(1)学校的钢琴辅修多采用此教材(钢琴学生更是不在话外),其资料的选择不具有陌生感,实际操作也不容易产生“惧怕感”。(2)车尔尼599的写作思路是功能和声的完美印证。作品短小精干,和声材料甚为理解,当学生度过了学习心理‘恐惧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之后再引入适当难度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提升音乐分析能力,也为考研学习中作品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练”——即兴伴奏练习
键盘的即兴伴奏练习由两部分内容完成,(1)键盘实际操作能力,由钢琴辅修课解决这一问题。(2)和弦使用的能力,由和声课来解决。即“手”与“脑”的能力。有的学生未学过和声课,但其即兴伴奏能力也很强,不过,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和弦连接法的不顺暢、和弦的选择没有“章法”等等问题。通过和声课教学系统地讲解和弦应用法则,来解决1.脑”的问题,将大大的促进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同时这一练习将来也会转换成音乐教师的重要工作能力之一。
六、唱”——多声部音乐演唱
和声课习题写作采用的是合唱的四声部织体配置,分为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这样的声部分配与学生实际情况看,将学生分为四个声部进行多声部演唱训练。第一阶段的训练从最基础的单和弦练习,主、属(下属)和弦连接,复式正格进行及正三和弦的转位入手,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的音准把控,声部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和弦变换带来的“色彩,&。第二阶段引入副三和弦后、强调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在大、小调中色彩对比感练习。第三阶段演唱已有的经典合唱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和弦使用规律,然后演唱体会其中和声的“功能”与“色彩”感。
作者简介:徐俊东(1980-),男,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与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