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民俗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2020-08-14彭婧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彭婧

【摘要】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民俗文化来进行教学的渗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学习当中进行思想上的拓展和提升。教师也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传统民俗文化的教学渗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民俗文化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認识到传统民俗文化的教学意义,从而在语文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将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本文就以民俗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受到了严重的轻视

民俗文化是伴随我国社会发展所沉淀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社会当中与传统文化进行交融和碰撞,使传统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抨击。并且现在社会人们思想观念对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认知程度不高,不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导致民俗文化在社会传播过程当中不能够得到很好地重视。民俗文化是延续数千年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民俗文化,与人们生活发展的连续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认知意识。

二、民俗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教师要在语文教材当中进行渗透

1.从民间节日当中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文化的特点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大自然当中的草长莺飞,鸟语花香都能够在传统文化当中得到体现,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对于生活现状地书写和感触。我国历史文化较为悠久,农牧业发展较为久远,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形成了相应的民俗文化,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也包含着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在额头上用雄黄酒画“王”字的习俗。语文课文当中的《本命年的回想》就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京郊运河一带过年的热闹习俗,从吃的零食到喝的粥再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王爷,直到大年三十守岁和压岁钱,从文章当中可以体现出民俗文化在节日当中的表现。

2.从民间技巧当中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技艺缤纷多彩都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例如,在《口技》当中表演口技的老艺人,对于现实生活各种声音进行了解和模仿,表现出出神入化的技巧叹为观止。再例如,在课文《核舟记》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核雕工艺的美轮美奂、精小大方,让我们对传统的老艺人赞叹不已,诠释了当代的工匠精神,都代表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历史性和细致性。学生在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和深邃,提高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从信仰当中感受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从信仰当中能够感受到传统的习俗文化。人们对于信仰是非常尊重和崇拜的,我国传统文化较为悠久,人们对信仰观点也较为深刻,可以从语文课文《故乡》中看出,正月里出祭器,摆放各类供品祭奠祖上,都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在《范进中举》这一节课当中,屠夫说:“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100铁棍,发在18层地狱,永不得翻身。”由此可以看出,屠夫所说的话也蕴含了一定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当时的老百姓的思想和信仰。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民俗文化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充分抓住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深入性地剖析和拓展。学生能够了解课文当中的内容和主旨,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语文学习上地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4.从饮食和服饰当中感受到中华民俗文化的特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最能反映民俗文化的特点之一,服饰与饮食是具有共同性的,所以服饰和饮食在民俗文化当中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例如,在语文课文《孔乙己》当中有一片段“温酒和茴香豆”的饮食特征便是江浙一带的特色,又加之孔乙己身穿长衫,恰好反映了当时的年代以及背景,有效地衬托民俗文化的特点。教师要深入进行讲解和剖析,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把握能力,并通过民俗文化的渗透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观念。在《木兰诗》当中有一句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能够直接地表现出当时女子的装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有效增强中国民俗文化的渗透和掌握。

三、民俗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组织学生到民间进行采风活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以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根据地。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法积极进行提升和拓展,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的弊端。教师将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在课外能够观察民俗活动。教师也要进行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对各地区的衣食住行、文化习俗来进行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节日来进行户外的引导和采风,例如,端午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做相应的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传统文化习俗地掌握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教师还可以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完善学生的思想观念

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民俗文化学习兴趣地培养,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技巧,才能够积极地投身到民俗文化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组织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话题,进行小组上的搭配和合作,进而深入研究民俗文化。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引导,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兴趣爱好,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帮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就可以通过“江南美食文化”来进行民俗文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进行江南美食的资料搜寻,并进行积极地探讨,增强自身的学习观念。在探讨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达到思想交融和拓展,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给每个成员布置研究任务,使学生能够进行合理性的分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交流效率,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民族文化渗透的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的创新和拓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强.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4.

[2]杨榕.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J].群文天地,2018,(12):175.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