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20-08-14王云龙沙治邦王君涛董昊
王云龙 沙治邦 王君涛 董昊
摘 要:组织力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义。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牢牢牵住提升组织力这个“牛鼻子”,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政治意识淡薄、队伍建设不科学、组织生活不严格、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突出政治功能、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关键词:组织力;基层党组织;有效途径
组织力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基础,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党组织组织力是党在高校的领导力、生命力、战斗力的体现,关系到党组织的精神状态和发展活力,影响着学校或者学院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的落实。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现状,探讨提升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途径,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党的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力的概念及其内涵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础。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要求来看,组织力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在运行和发展中,为实现其目标任务、发挥其工作职能而将组织内部各种各样的要素进行整合所体现出来的合力。其基本指向就是根据特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在其职权范围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和发动群众所焕发出来的动员力、发展力、监督力、管理力、执行力、知识力、战斗力、凝聚力形成的合力。
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党的生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内容,反映了党的自身力量和对社会的领导力量。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和阵地,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牢牵住提升组织力这个“牛鼻子”,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现实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有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着政治意识淡薄、组织涣散、组织生活不严肃等现象。
(一)政治意识淡薄,领导力缺失
高校党委普遍都是很重视组织建设和组织力提升的,但部分高校还是存在重视不够,政治意识不强而导致各项工作停留在表面,落实不到位,指导不认真,起不到督促、警示的作用。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思想上不重视,执行上走形式,活动突击应付,组织力明显弱化。
(二)队伍建设不科学,凝聚力下降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和干部队伍设置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以行政机构、院系、专业等传统模式上,不能满足新时代党组织学习教育管理的需要。党组织除书记是专职外,其余基本上都是兼职,而且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从支部书记到支部委员均为兼职,日常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对党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缺乏,导致工作不细致,不到位,组织功能弱化。
(三)组织生活不严格,管理形式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都有一套较完整的组织管理制度,但念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现象比较普遍,制度落实上不规范、不严格、不深入;“三会一课”不规范、“两学一做”不常态、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内容乏味,形式单一;很少组织党员开展思想汇报、自我批评工作,即使开展了也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多见于宣读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常见于召开会议、座谈交流的学习形式;党员管理缺少人文情怀,从严管理多、关心激励少,故而不能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
(四)工作落实不到位,机制不完善
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宣传和动员群众工作不力,没能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特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开大会、发文件和说教式的方法上,有的甚至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组织内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从上向下,以通知、要求的方式加以推动,缺乏自下而上的联动,致使很多工作难以真正落地见效。有的党员更热衷于自身的专业业务,对于党建业务则是应付了事,满足于做表面文章,甚至连工作计划都不能及时完成。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责任落实机制和问责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力度。党建工作创新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统,注重抓“点”的选树,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够。
三、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必须扣紧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从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本色着手,不断加强党组织领导、优化党组织结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员干部能力,有效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
(一)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政治领导力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才能更好地肩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要突出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运行机制,规范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履行好院(系)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同时,领导班子要做到“六个带头”,即: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上讲台讲党课,带头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带头担当负责,带头改进作风,切实发挥“头雁效应”。要建立覆盖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考评机制,推行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向院(系)党组织述职考评制度,将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到基层。
(二)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高校以方便开展组织生活而组建的各类基层党组织,群体不同、性质不同、工作时间不同,认识水平也有差异,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上難免“良莠不齐”,亟需制定标准,强化规范,提高组织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化水平。基层党组织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党员活动日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要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坚持改进方式方法,着力解决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精神。
(三)优化组织设置,提升党建覆盖力
随着高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学科设置、办学形式发生新变化,有些传统的设置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工作需要,不利于组织生活的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不断优化党支部设置。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等设置党支部。打破原有既定的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分类设置形式,组建师生混合党支部,加强师生互促互动、教学相长,促进人才培养。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
要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牵引,把符合条件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成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学科专业带头人,全面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发挥教师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以党建工作引领教学科研,以教学科研成效体现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同频共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共同发力,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基层全面落实。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创“三先三优”(学在先、用在先、行在先,党性优、师德优、业绩优)先锋、做“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活动,发挥教职工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党支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广泛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抓品牌文化,提升凝聚保障力
通过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信仰的力量、理论的力量,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3+”模式开展经常性教育,即:集中学习+个人学习,专题培训+党课宣讲,理论学习+专题研究,通过集中学习、参观红色基地、党员亮承诺、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使之成为教育、监督、管理党员的有效载体和凝聚、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从而把党支部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有机统一,推动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
(六)创新方式载体,提升工作吸引力
智慧在民间,创新在基层。一方面,通过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优秀支部工作案例评选等措施鼓励基层创新。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宣传推广可资借鉴的高校基层党支部优秀工作案例和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等经验做法,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网络新媒体具有大众化、普及化、易于操作和易于接受的特性,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创新党建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宣传载体和平台,丰富了党建工作创新的内容。高校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指尖微党建”平台,探索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党校、网上课堂,推动每个党支部建立一个覆盖支部全体党员、务实管用的网络互动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切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师生员工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汇聚广大师生的力量,为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2] 周振华,新时代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2月,第39卷第1期:91-95.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0-31.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党建研究基金项目(DJ201914)
作者简介:王云龙(1982- ),男,陕西延安人,讲师,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研究方向:党建及思想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