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2020-08-14高婷
高婷
摘 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也开始逐步转型,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多元化经营方式转变,其中对外投资就就不失为一种获利方式。但作为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而言,投资结果不仅是利率上的盈亏,更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现状进行浅析,提出改进国企投资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国企投资项目的内控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内部控制
一、引言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力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除了从主营经营活动中获利,对外投资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获利的途径之一,而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国有企业又因为其资本来源的特殊性,不仅仅要考虑经济收益,还必须考虑该投资项目管理对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的影响,如果是跨国项目或者是中外合资项目等,则更要考虑该项目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而从近几年发展形势来看,除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的投资收益还比较稳定外,大部分的国企投资项目基本上是不容乐观的,甚至亏损项目也不乏少数。因此,加大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管控力度,提升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是迫在眉睫的。
二、国企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现状
(一)宏观政策和环境的预判不足及不可测性
一是对于跨国投资项目而言,目前国际市场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地缘政策风险、东道国当地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监管方式、税务要求及法律透明度等均是在进行项目投资规划前期就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但是事实上,有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因为缺乏对东道国当地法律监管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使得项目异常状况百出,远远偏离原项目实施计划,从而不断更新计划,最终使投资结果与预期相较甚远。二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因为国有企业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快速适应变幻不定的宏观市场环境,从而使得投资项目内部存在着未知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其内部管理与监控的独立性比较差,虽然在组织层面上设置了相关的投资规划部或者是战略发展部等职能部门,但是在工作流程上因为行政职务职级的差别,特别是审计部门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及赋予的职权不等等问题,在真正的投资项目管理和运作的过程中,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起不到相应警示预警作用,从而导致其丧失风险导向作用。事实上,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从前期的调研论证到后来的流程批准及筹资,甚至是项目过程中的监管等一系列环节上,都普遍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体制。一方面原因是监管机制对于投资项目管控监督的流程及项点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另一方面是即使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也基本主要停留于企业的账面信息等数据,缺乏对项目的了解,监管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具体。
(三)风险控管机制不健全
评估及防控风险是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管控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事实上大部分国企在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当中,不能有效地去辨识、监督及评估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点,它们识别项目风险的能力滞后,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使得风险预警一直被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项目之前,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等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时,没有全面考虑到外部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投资环境可能导致的风险因素,简而言之就是投资期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缺乏或者是不完善。二是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风险防范与处理相关制度,受制于项目管理能力或者说是风险处理应对能力的限制,在风险来临时,项目组缺乏成熟的风险应对能力。国有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因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淡薄,一般会忽视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导致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不健全。
(四)投资项目分析人才缺乏
人能力的不足或者是专业人员的匮乏等都足以影响投资项目的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在信息网络急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投资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技术对传统的企业投资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投资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人才的匮乏和投资方法的欠缺直接导致了所要投资项目的完整性、有效性、前瞻性评估的不足。
三、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议
(一)提高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全局意识
第一,要提升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及投资规划等相关部门对于投资活动的前瞻性和预判性。所谓未雨绸缪,预则立,不预则废,国有企业要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超强预判分析、及投资项目地区的法律监管和风土人情等当地政策和风俗的研究,提升对外投资的风险意识,提升风险危机应对处理能力,特别是涉及人身安全、劳资纠纷、环保等社会环境问题,为后续投资活动打下良好的评估基础,保证投资活动的科学性。第二,要提高对投资项目预算管理的全局意识。企业通过全局预算控制,来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对于非主导业务的投资项目而言,在投资之前做好详细充分的预算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投资项目的预判进行预算编制,详细完整的预算不仅可以为后期投资提供可靠保证,还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
(二)完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内部环境
首先,从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入手,注入健康、积极向上、充满危机和竞争意识的文化元素,这是推动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正向充满动力的企业价值观强化企业财务、审计等人员的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有效推动投资项目内部的监管工作。第二,建立或者是完善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并要确保机制的落地。通过机制有效监督管理投资项目的资金运用情况,切实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降低企业风险。第三,加强外部监督力量,特别是政府的监督、调控职能。可以通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通过设立监督责任人,定期以及不定期地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跟进,一方面可以通过创造和谐的项目运行环境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助力,另一方面通过监督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
(三)建立健全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
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初始,风险预警系统就要开始考虑,同时尽可能的从全局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进行风险把控,通过实时的风险预警系统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反馈,及时采取对应的防御措施。在评估过程中最好通过数学、概率方法等要能够量化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造成的损失。可以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投资风险管理效率,保证风险管理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人员之间的有效传递,实现企业财务和投资风险管理的无缝对接,通过第一手资料信息的传递,保证风险信息的真实有效。信息系统的应用,同时还能提升投资项目资料、信息及财务管理的公开透明性,尽可能最大化预警企业财政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高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加强投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要做好投资项目,人才也是必要保障。加强投资项目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也就成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在通过对投资人才引进解决短期需求的同时,必须要以战略的眼光,建立企业自己的投资人才储备的长效机制,培养切合企业文化、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的企业内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考虑人才激励政策,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针对性的优化绩效考核制度,保证人才的留用、延续性,否则得不偿失。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正在从粗放向精益化管理进行转型。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大部分国有实体企业是一项新的挑战。只有真正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加强内控监督,优化激励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为投资项目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德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控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6):39+45.
[2]石川.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初探[J].全国流通经济,2017(3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