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语比较研究
2020-08-14唐甜甜
唐甜甜
现阶段,伴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不同地区人们交往活动也凸显出范围扩大化、领域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显著发展态势,我们将其称作是跨文化交际。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要素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深刻影响着不同国家间民众的信息交流与文化获得。基于此,本文以禁忌语这一文化要素为切入点,立足于跨文化交际背景探讨了中西方的差异所在,希望可以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纵观东西方文化独自的发展以及交流发展历程,无不彰显着因历史积淀、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民族情感等要素带来的多样性、复杂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就文化体系中的禁忌要素来看,这不仅直观反映着一国人民对其所处环境中神秘现象的心理畏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该地区人民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尚与心理认同,是民族文化的显著代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时代背景之下,许多主体往往会爆发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禁忌这一要素的影响。基于此,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1 个人隐私用语
在西方各个国家中,人们十分关注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体的利益并且保障个体的隐私,所以出现了“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这一常见的用语,充分体现了对个体及其家庭隐私保护的重视。究其原因,则离不开在西方国家适用已久的私有制经济与社会制度,所以人们十分关注个体的权益,同时也将随意询问他人隐私看做是一件不太礼貌的行为。因而在同这些国家人民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涉及到年龄、婚姻家庭状态、工作收入水平、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要素的语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以“天气”为切入点的西方交流方式。反观中国,因为人们长期处于小农经济阶段,所以对于农业有着十分基础的依赖心理,在日常交流、交往过程中就会以“你吃了吗?”作为打招呼的首选方式。
在我国的语言体系中,很少有同privacy关联密切的词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重视集体利益、忽视个体隐私的交往特点。究其原因,则离不开长期的集体农业生产与生活,所以人们普遍比较关注他人的“私生活”,这就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之下容易造成许多误会。除此之外,“老”之于中国文化语境不仅仅是年龄的象征,更是一种资历与经验的展现,所以人们在尊称他人的过程中就会加上“老”一词,如我们常说的老教授、老师傅、老同志等。但是,西方人比较崇尚平等的社交地位,因而在日常称呼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掉不同主体间的年龄、地位、辈分、职位等要素,但在中国人看来就有失礼貌,这也是文化差异的显著体现。
总而言之,个人隐私层面的禁忌与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间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与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不同地方的交往习惯,避免陷入该地区日常交往的雷区。
2 数字和颜色词汇
东西方人们在数字与颜色层面也有着较大的禁忌用语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地域国家间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传统。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之中,人们十分忌讳13这一数字,特别是恰逢周五的13号这一天,人们将其称为“黑色星期五”,这一禁忌来源于西方国家宗教传说中耶稣被定死在十字架上的日期,与此同时,也有说法是人类始祖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驱出伊甸园的日期。除此之外,西方许多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都在这一天。因此,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十分忌讳这一数字的出现。而对于西方人来说,7则是幸运与美好的象征。这一说法可以归结到《圣经》里上帝创造世间万物的时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7这一数字,将许多种彩票的刮刮卡命名为幸运七(Lucky Seven)。反观中国,九和六在中国人民看来是兼具神秘色彩与美好追求的数字,这一理念则来源于传统政治制度下的皇室象征,六则充分彰显着广大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八也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交往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提及率,象征着发财的美好愿望。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十分忌讳四这一数字,将其同“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人们很少提及到这一数字。需要注意的是,就同一数字而言,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下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趋向,“六”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
而就颜色这一文化要素来看,东西方也有着不同的禁忌要点,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东西方间的文化冲突。例如,在中国红色作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结婚仪式之上,表达着人们对于红火生活以及美好前景的向往。但在西方这一色彩被看作是火与血的象征,彰显着一种血腥残酷的情感认同。而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是美好、纯洁、欢乐的象征色彩——白色,被广泛应用于西式婚礼的服装、设计等要素,但在中国就是葬礼上的常见颜色,展示生者对于死者的敬意与哀悼。因而在中式婚礼的现场,应当避免提及同白色相关的内容,反之,在西式婚礼也应当避免红色这一要素。除此之外,其他同一色彩在东西方文化氛围之下,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例如,中国人对蓝色有着严肃、安静的感受,西方人则将其作为消沉、沮丧的象征,例如人们常说的“I feel blue today”。
总而言之,数字和色彩作为人们日常交往、交流过程中十分常见的要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其所彰显的东西方禁忌文化间的差异,避免造成更大规模的文化冲突。
3 动物与植物词汇
动物与植物作为人们情感以及价值倾向的重要物质寄托,其深刻彰显着不同文化氛围下的禁忌色彩。例如,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龙是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同时也以龙作为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出现了许多同这一要素相关的褒义词语,例如卧虎藏龙、生龙活虎、龙凤吉祥等。但在西方文化环境中,龙作为一种凶猛强悍的动物,往往凸显出邪恶的意味,并不受西方人们的喜爱与追求。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中,狗是一种善良、忠实的动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并因此产生了许多同狗相关的日常用语,例如luck dog (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但在中国一系列涉及到狗这一要素的词语,往往凸显出反面的情感,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禁忌用语中所凸现的文化差异可见一斑。除此之外,蝙蝠这一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味。在我国,许多民间的图案都已蝙蝠为载体,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五蝠拜寿图。但在西方文化中,蝙蝠被看作是恐怖与邪恶的化身,同时也被看做是两面派的代名词。
而就植物这一要素的文化禁忌差异来看,西方国家人们在日常送花的过程中,不仅忌讳送白色的花,同时也忌讳送双数的花,就同我国人们常说的好事成双格格不入,深刻彰显着东西方的文化禁忌差异。
4 日常生活用语
日常生活作为文化因子最为聚集的载体,深刻彰显着不同地域人民的文化情感认同。在西方各国家之中,人们很少提及打破镜子、从梯子下面走去等语词,因为这样会给他人带来霉运甚至于灾难。但就中西方人们对于死亡和疾病的态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禁忌相似性。一般情况下,无论是直接开放的西方人,还是委婉含蓄的中国人,都会以较为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死亡。例如在西方各国家中人们很少直接提及“die”,普遍使用pass away, be in heaven,be with god,go to sleep forever等说法来代替这一词汇。同样的,西方人用“big C”指代癌症,从而避免直接提及这一残酷的疾病。与此同时,在中国人们也十分避讳日常交流过程中对死亡的直接描述,一般都会以走了、驾崩、仙逝的词汇代替死亡。究其原因,则在于无论其所处怎样的文化背景与宗教环境,人类都会有求生惧死的本能反应。
总而言之,基于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禁忌文化也成為不同国家间人们日常交流、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不同国家间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中国西方人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追求以及情感认同层面差异显著。但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入国问禁,要想更好、更快的融入一国的文化氛围之中,就必须牢牢把握该国的文化背景与人民的语言习惯,尽量避免触碰到别人的用语禁忌。一旦发现触碰到了别人的禁忌,应当立即给予真诚的道歉,同时也应当包容他人的无意识错误,尽量规避不同群体间文化冲突的出现,从而为跨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文化体系中的禁忌要素不仅直观反映着一国人民对其所处环境中神秘现象的心理畏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该地区人民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尚,是文化的显著代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时代背景之下,世界各地人民的交往交流日益紧密,所以极易在大规模的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禁忌要素层面的冲突。基于此,我们要保有一颗开放、宽容的胸怀,既要尽量避免触碰到他人的禁忌,同时也要宽容他人的无意识错误,从而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创设良好的氛围。
课题:本文为大连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案例项目《实用英语》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