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的建构
2020-08-14金治国
金治国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思政教育以及德育工作,为学生学习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有健康的身心和高尚的品德。基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效应当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能够树立以德树人的教学培养理念,正确的培养并评价学生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细微之处落实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协同发展,
1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价值观缺失现状
1.1 价值观扭曲
以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入人们的生活之中,高校教育教学方式也更加多元,例如微信与QQ平台、微博等各项新媒体设备,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展,并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刺激学生的未来生活选择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社会文化变革,对于社会阶层进行了再次调整,由于受到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有的学生追求虚荣,重视物质消费,但是忽略精神培养。与新媒体时代构建的虚拟网络会滋长学生的狂躁心理,导致学生出现不符合实际的行为,学生缺乏对于人生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1.2 传统教育缺位
由于大学生处于成长期与青春发展期,内心十分敏感,缺乏自我思想与判断意识,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所以新媒体时代下对于各项新生事物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可能会陷入泥潭。由于社会对于高新技术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所以高等教育对于专业课程十分重视,将教学重点也放置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就业率上,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1.3 过度沉溺网络
无论是社会文化的心理变迁,还是每届改革步伐的深入,都促使了大众传播媒介进入全体浮躁的时代格局,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对于网络的接触程度逐步加快,手机以及电脑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度的游戏和娱乐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容易沉溺于网络,所以会给学生的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1.4迷失自我
在大学期间在大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强度相较于高中而言较弱,这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混迹于网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加快,并且依托智能终端设备为学生呈现了更好的视听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在此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长时间沉溺于互联网使得学生失去了自我控制力量。最终学生在互联网中无法分清现实与网络,导致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出现偏差,最终在互联网中迷失了自我。使得学生玩物丧志,丧失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最终影响自己的人格,使得自身行为偏激,如果再遭遇学业、就业等压力,学生会在挫折中走向极端。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
2.1受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信息的传播加快,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总是接受着最为先进的文化潮流。而互联网作为各种思想和文化的聚集地,在新媒体的加持下,依托各类信息和传播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而当代青年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自身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这种新奇的网络文化极易引起大学生的模仿和追捧,而且文化口味也更加适合当前的大学生价值观念,导致学生在网络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失去了自身原有的价值观念。
2.2对网络的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在互联网使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通过匿名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这种无约束的参与形式使得大学生失去了对自身行为和思想的控制,学生在互联网中发表意见时,根据自身的所思所想进行随意的表达。同时,由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营销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以不正确的网络谣言、网络热点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尚未形成的三观,由于大学生缺乏理性思维,在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价值观的变化。
2.3网络本身具有的特性
互联网本身具有隐秘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不受外界控制,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扩散性和渗透性,其传播速度极快,渗透面和深度极广,大学生会在不经意之间受到新媒体搭载的网络信息渗透。新媒体搭载的信息具有独特的特点,如网络营销好标题中经常用到的“震惊”、“定了”、“大事发生”等标题刺激着大学生薄弱的敏感神经,而学生在接触这类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影响到自身的思维,在长期的碎片化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思维和行为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进一步导致价值观缺失和行为失范。
2.4高校的教育体系弊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构建大学生三观,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确立和立德树人的落实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啊,由于高校没有紧跟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导致其教育模式僵化,教学活动死板,没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没有丝毫兴趣,教师也难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落实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3. 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构建对策
3.1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因材施教
随着当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和实施,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的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实际状况。教师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塑造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也
要在以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当中,贯彻落实教学的实际工作充分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也要在实践中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在以德树人理念为基础的引导方式下,塑造高校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使高校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中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和各项综合素质提升的自信心。教师也要采取符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行为增强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度,从而逐步的强化学生个人学习理念。例如教师可以采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领导学生在活动当中参加舞台剧进行互动和沟通,并且将舞台剧融入德育知识,丰富学生的活动学习观念,增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学习理念。
3.2 实现上下联动,进行全员育人
高校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工作时,高校领导要积极的重视学生德育素养的强化,并且在精神层面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也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工作当中树立科学的学习心态。高校领导教师在学生工作管理时,要通过上下联动的管理方式,使高校师生上下齐心共同的开展德育工作,强化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责任心,使教师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教学,融入德育知识的重要意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心态,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学习成长当中树立科学的学习素养。
3.3 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
高校在开展立德树人教学工作时,要改变以往传统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将新形式的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增强学生对于活动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也要在思想道德素养中强化学生的个人学习观念,丰富学生的正确学习思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探究当中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规范学习行为,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通过互联网及时的在网络当中发现积极正能量,并且明确自身的分辨是非能力和学习心态,使学生在学习和发展当中,通过课内外互动和结合,逐步的提高自身的良好学习素养和学习心态。
4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需要加强学校与教师的重视程度。高校应当勇于承担起对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通过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能够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有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克服自身教育存在的局限性,掌握社会发展趋势,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促进学生更好学习与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