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对我校的影响
2020-08-14黄超
黄超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停办一年,国家结合前期大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方案,我校作为一所基层职业学校,不可避免将受到一些影响,结合学校实际,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变举措,希望能帮助学校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
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立的初衷
从2008年起,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举办由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立之初希望能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展现职业院校师生风采,营造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产教结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最终实现三个目标:首先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的机制,进而寻求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新体制;其次建立有效的中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规格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探寻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现代教学制度;最后建立开放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机制,从而探索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1 企业参与程度过甚,经济利益驱使大赛偏离正轨
由于近几年大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纷纷参与其中,从参赛经费提供,到比赛软硬件的销售,甚至比赛裁判中也越来越多出现企业人员的身影。因此出现了比赛规则年年变化,比赛软件三年两变的怪现象,各种不公平竞赛的事件时常发生。
2.2 大赛选拔中出现“精英教育”趋势
大赛选拔是挑选学生中优秀分子组成竞赛队,大多数学生实际上与技能大赛无缘;大赛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优秀的师资无暇顾及多数不参赛学生。这种做法其实是对不参赛学生的一种轻视或忽视,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大大地损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认为自己已经处在受教育底层或是弱势的学生。
2.3 学校教学中出现“备赛教育”趋势
由于技能大赛受到了全国各省市空前的重视和追捧,个别学校和地方只看奖牌和名次,给学校和老师下指标、定任务,而每年国家、省级、市级三级比赛时间跨度长,选手的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赛的老师、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中,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2.4 片面强化“技能教育”趋势
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能大賽的目的在于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职业院校为了在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单纯只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职业教育走向注重技能而忽略理论的极端。
2.5 出现“大赛公关”不正之风
由于不少省、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奖牌和名次作为评价职业院校的主要标准,导致一些职业院校不惜代价争名次,甚至不择手段进行“大赛公关”,以此提高夺金牌的概率,尤其在一些主观评判较强的专业和项目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虽然这是极个别的现象,但由此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
3 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的关键点
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就是为了改变前期大赛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提出了以下七点改变:
1)充分发挥各方在赛事活动中的作用,形成多方参与的办赛新格局
关键点:适度发挥企业的参与作用,调动企业支持办赛而不为企业所利用。
2)改革申办主体,实行由原来行业组织申办变为以学校为主体申办
关键点: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根据自身条件,联合信誉好、社会责任强的知名企业,申办当年度拟设赛项。
3)改革赛项设计方式
关键点:大赛执委会牵头组织成立由行业、研究机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专家组成的赛项专家组,进行赛项方案设计。
4)改革赛事组织形式
关键点:实行赛题公开、赛场公开、比赛过程公开、专家裁判信息公开、组织程序公开。
5)改革办赛经费以企业捐赠为主为财政支持为主
关键点:国家财政负责大赛执委会部分运转费用、赛项目录及赛项规程等研制费用,从职业教育相关经费中列支。
6)调整办赛频次
关键点:改革以往大赛每年举办一次的机制,调整为每两年举办一次。
7)加强大赛宣传,做靓大赛品牌
关键点:加大对大赛举办、优秀选手成长成才、指导教师指导大赛、大赛成果转化等典型案例的挖掘、总结和宣传。
4 对我校参与大赛的影响
技能大赛改革的目的是:使办赛质量和竞赛水平大幅提升,大赛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培育工匠精神成效显著提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其中对我校这样的基层职业学校来说,影响最深的是“调整办赛频次”,技能大赛的参赛周期由一年一次变为二年一次,原有学校技能大赛相关指导文件就失去了针对性,为更好的落实今后学校系部技能大赛工作,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落实。
问题一:如何合理安排教师参加技能大赛
当前做法是:每年的市级技能大赛多在11月份举行。上一年度的大赛在每年4月结束后,学校会因招生等棘手工作放松对大赛训练的管理,通常启动新一届的大赛训练会在暑假即将结束的8月底,由于没有规划性,这时新学期的班主任任职、课务安排都已确定,挑选出的参赛教师和指导教师都已被学校委任了教育教学工作,这时再进行调整很困难,这样很多老师就携带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参与大赛训练工作,很多老师私下里怨声载道,参赛积极性普遍不高。除此以外,教师在训练中的工作量核算标准不是很明确,让老师们带着一丝不确定参与训练。
建议:考虑到大赛两年一次,人员变数较大,教师应以团队形式参与大赛的培训与集训,例如电子商务运营项目与沙盘模拟企业经营项目各组织3-4人的团队,参赛教师和培训学生的教师最好分开,保证教师有充沛精力投入大赛。平时训练时间是冲抵课时工作量还是按加班计算,应由学校及早确定并按月落实,保证教师利益的前提下激发教师参赛热情。参考兄弟学校经验,新教师进校五年内需要参与技能大赛,不符合参赛要求的可以辅助并熟悉有关工作。
问题二: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当前做法是:考虑到前期高职学生在1-3年级可以代表中职参赛,4-5年级可以代表高职参赛,因此学校挑选参赛学生时通常会在高职三年级中选择,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在校两年,已经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具备参赛的理论基础,同时三年级的学生也比较服从管理。这样就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在同一项目上多次参赛,比赛经验会更加丰富,学校在学生训练上投入的精力也会较少。同时也告知学生参赛如果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的奖项,也可以在升入本科教育时获得一定优势。
建议:考虑到大赛两年一次,学生挑选上就不能是高职三年级了,原因是高职五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很多事情将占用训练时间,需要在二年级学生中挑选,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在二年级参与中职组比赛,四年级参加高职组比赛。在人才培养允许的条件下,学校需要将技能大赛对应课程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教学,为挑选参赛学生打下基础。后期是以社团活动形式组织学生低强度训练还是直接以技能竞赛队安排每周有计划的训练,需要学校统一决定。
竞赛选手在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待遇需要明确,比如每天的餐补和学习成绩如何评定,以及学校在学生评优上是否有政策倾斜等,学校应拿出标准并可告知学生,参赛频次的变化意味着学生的付出将更多,没有回报的风险将加大。
(作者单位: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