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0-08-14张洋王玉娥

知识文库 2020年15期
关键词: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思政

张洋 王玉娥

本文以专业课程《工程测量》为例,就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展开了研究,确定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探讨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模式,对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开展途径进行了讨论,为更好的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大数据时代来临,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兴起,急需大量基础测绘数据作为保证,工程测量员人才缺口巨大,而各个高校在工程测量专业课教育中普遍忽略思政教育,大量学生涌入社会后,测量中一分一毫的误差将会给社会及公众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高校教师如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1 确立课程思政目标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高职教育中,往往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轻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造成了学生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缺乏,导致学生自私,见利忘义,职业精神丧失。因此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工程测量员是工程建设的先行者,将决定工程建设的成败,也是后续项目的奠基者,测量工作枯燥而艰苦,这决定着《工程测量》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无论何种测量工作,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团队合作,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一个人某个环节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最后的观测精度,因此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另外,《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道路自信及工匠精神,让学生切身的体会道到测量工作的魅力及工程测量专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磨炼深厚的专业素养。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是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因此利用好课程思政,就能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明确为谁培养人,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2 形成课程思政模式

课程思政可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运用思政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资源当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中,运用多元方法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仪式化,流程化的运行模式。

2.1 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教师可从知识的来源和发展、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知识内涵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思维、逻辑、情感多个角度来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工程测量的发展这个知识点时,可从测绘是什么——测天绘地讲起,一直延伸到工程测量在海陆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了解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专业道路自信。

2.2 价值模块整合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可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发展到多个“知识-思政”点,由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為一体,从而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在讲解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时,可从传统的测绘方法讲起,仪器及环境的局限对工程测量员的体力和脑力都提出了高要求,让学生体会到测量工作的艰辛不易,让学生感悟到吃苦耐劳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数字地形的应用使得测量工作看似容易,实则对工程测量员的知识面、测量的精确度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引导学生去辩证的思考问题,启发与建立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运用吃苦耐劳精神与辩证思维等思政元素的串联,能够更深层次的加强思政教育。

2.3 大量正反案例将思政元素具体化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大量正例与反例,并从术、

道、德,主客观原因等多维度分析案例,从而对学生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来渗入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测量精度时,可采用“透视”长江的郭志金工程师为了能测出精准的数据,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推倒重来的正面案例与某大桥因测量误差未能准确对接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反面案例进行对比,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精度的重要性,渗入工匠精神这一思政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秉承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的态度打造诚信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才能成就一个个高质量的测量成果。

2.4 实践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工程测量》作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涵盖大量的实践环节,应将思政德育融入实践当中,实践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的承载体,在实践教育中,可播放珠峰测量等纪录片,鼓励学生在寒冷、烈日等情况下不中断实践,锻炼意志,提高品质。通过大量仿真工作环境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对制度的敬畏与自觉遵守,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客观、严谨、细致的测量习惯,引导学生发现与质疑,探索与创新。

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对学生唯数量化的考核评价导向,对学生是否掌握这门课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考核,就专业论专业,评价标准单一。教师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就《工程测量》课程而言,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考核的人文性、多元性,应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考核指标,在考核体系中要着重考核学生在《工程测量》实践环节中的道德表现,要及时对学生在实践场地的测量工作进行评价,还要兼顾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的职业素养、个人素养、专业素养, 从而让考核能够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用科学的考核提升教学效果。

4 结语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工程测量员作为基础数据的采集人员,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在对工程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磨炼工匠精神、测绘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才能满足新时期对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