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高品质发展的三条有效途径

2020-08-13李辉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3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精细化管理

李辉波

【摘要】  深圳正在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教育肩负以高质量教育打造先行示范教育高地的崇高使命,因此学校高品质发展是当前深圳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高品质发展要在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上下功夫,要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要在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提升创新改革发展的自觉性,突破固化的思维方式,转变角色,更新理念,科学、合理、全面地把握高品质学校发展途径。

【关键词】  高品质发展 有效途径 教师角色转变 学习方式变革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009-03

学校的高品质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校长队伍,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2019年5月我有幸入选深圳市教育局第二期“优秀中学校长培养工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经过了理论学习、机关挂职、省内支教、名校跟岗、督学实践、云上课堂等六个阶段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向名校、名企学习,对比先进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结合自身学,在学懂、弄通、悟透、做实上用心探索,坚持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一年的培养提升了我的教育理论高度、思维视野广度、思想境界深度。这一年的学习,我观察到很多高品质学校的共同特点,为我们分析研判学校发展形势与现状,明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举措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学校高品质发展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上下功夫。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和家长心中,教师是智慧的化身与品行的典范,教师的言行、品格、修养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储备和智力发展,还要为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引路,促进学生品德、人格、体质全面发展。因此高品质学校要在教师角色转变上下功夫,让教师具有高品质教学能力。

(一)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师、教育活动师转变

建筑、服装需要设计,要想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也需要对学习进行设计,教师不能仅是做知识的“搬运工”,不仅要授业和解惑,更要傳道,要关注个性化学习,真实困境,学习需求。根据人类的感觉功能来对学习分类,可以分为五种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味觉型和嗅觉型,在学校主要用前三种。要结合知识内容、学习类项以及校情、学情,重新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构建学习流程,整合学习资源,设计教育活动,不仅只是关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知识输入,更要辅以实践。要建立不同知识点间的连接点,设计学习情景,规划学习进度,促进学习转化,研究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真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日本佐藤学教授对学生的学习设计提出了“黄金三角”:倾听关系、学科本质和冲刺挑战性问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创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设计,创造基于活动、合作、反思的学习。

(二)课程讲授者向课程规划师、学科统整者转变

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做了规定,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往往更关注如何按照大纲开设课程和进行学科教学,而忽视课程规划和跨学科统整,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缺失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课程与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关联度不高,与学生个体发展契合度不高,教师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为此,教师要形成科学的课程规划意识和学科统整意识,改变课本本位和学科本位课程观,要善于寻找跨学科间的知识关联,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维。做好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设计,提升课程规划、统整、开发、设计、实施等能力,从而形成课程核心理念,树立课程品牌意识。

(三)学术权威向合作者、终身学习者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研究使每一位教师走上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是学习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不断进步,高品质的学习才能让教师具有源源不断的职业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我们都在谈教师的专业发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教师要和学生构成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起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学友。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发现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否能够有效支撑学习的真实发生,在学生面临学习挑战时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学生面对学习困境时能够提供温暖的鼓励。要能够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数字化工具,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推动者、有效学习的设计者、研究学习的合作者、终身学习的引路者,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实现教学相长。

(四)辛勤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教师要潜心育人,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也不能只把自己当作“辛勤园丁”,按自己的意愿给“幼苗”浇水、施肥、修剪,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判断去给“幼苗”定型。把不合自己审美的“朽木”、“残枝”、“败叶”,“贴标签”、“判死刑”,甚至残忍抛弃。其实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朽木”也可以雕刻为艺术品,“病梅”更具特色也一样可以笑傲于风霜。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善于激发学生潜能,允许偏才、奇才、特才、怪才的发展。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学生的发展引路,为学生的成长引路,为学生的未来铺垫,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创设无穷的成长空间。要具有教育家的情怀和远见,要充满爱心,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对学生包容理解,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来施教。

二、要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布鲁姆把认知能力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前三个层次为初级认知,也叫低层次思维思维;后三个层次为高级认知,也叫高层次思维。目前我们的课堂和教学通常强调对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方面的認知能力训练,关注的重点是标准化答案和学生的分数,停留在初级认知层次,缺乏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高品质学校要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下功夫,要对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让学生具有高品质学习能力。我们对学习越不理解,就越需要花越多的时间理解学习,选择学习,感悟学习,深入学习。

(一)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18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如果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从上图的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吸收率不一样,学习效果也大不一样。哈佛大学以案例教学法而闻名,在哈佛大学上课,教授们都会以案例为入手,从一个问题开始,然后一环扣一环地讨论。一节课会围绕十个左右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十个问题是递进的关系,一层一层地深入,引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被动学习容易发生,听讲、阅读、听与看等学习形式是目前学校教育中常见的被动学习形式,被动学习通常是机械、死板、教条、重复的,讲授主体是老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步。而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反思、调查、创造等方法,扩展学习内容,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区分主动和被动的思维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情景和方式进行创设,强化示范/展示、小组讨论、实操演练、转教别人/立即应用等主动学习方式训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模式形成,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

(二)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

学习不能停留在知识的知晓、记忆、理解、应用的初级认知层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把有趣的情景导入课堂,把动手的实践引入课堂,把知识的创新嵌入课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除了被动的“听”以外,更鼓励学生通过看、触、做等多通道进行感官训练,感知经验,并鼓励学生在与环境、与专家学者的交互中进行学习,发展高阶思维。学生的学习还要联系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进而获得体验、感悟,并进一步深入综合运用与创新,形成知识融合与情感升华。广州执信中学致力于构建学生深度学习平台,与合作高校成立学研小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组合,学研小组整合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学习策略是“双线并进,双重学研”——课程学习线学习策略为“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教师指导”,课题研究线学习策略为“导师引领,团队促进,小组合作”。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的“学研共同体”,让高中生学研小组成员加入高校导师的课题研究团队中,高中生通过课题研究,在学研共同体团队中向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承担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务,与导师、学长建立紧密联系,获得全面指导。学生将在研究中养成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研究方法迁移于课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有效推进学生深度学习。

(三)封闭学习向无边界学习转变

万物互联的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事物间的边界正慢慢被打破,进入到无边界社会。无边界社会中的组织变得越来越开放,教育的边界也在被打破:学校无边界、学习无边界、课程无边界。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学校把课堂开在线上,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就是无边界学习的最好体现。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学习活动在线上进行,学习已经突破了传统学校和教室的时空限制,延伸了学生的学习边界,再造学习流程,师生创建起各种新型学习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选择和支持。课堂的无边界打破了以往学科边界、学习资源的约束,把各学科之间、各学科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融汇连接起来,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处可学习。

(四)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转变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两者在心理机制和条件上有本质的不同。目前很多学校所布置的课外作业都属于机械学习,学生承担了大量重复的抄写、演算、背诵任务,这些任务讲究标准答案,是机械性的“规范”操作,不能探究方法,也无法激活思维,这些作业往往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让学生产生疲惫、厌倦、懈怠等情绪。有意义学习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生动活泼的、积极思维的、高质高效的学习,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产生了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发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新旧知识做有效衔接,形成逻辑连接,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知识图谱,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像滚雪球似地不断生长和重新组织。

三、在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一)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衡量标准,也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指南;因此,学校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给学校的发展准确定位。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SWOT分析”,去客观地回顾办学历史,梳理学校存在问题,评估学校办学现状,直面学校面临挑战,为学校发展寻找精准、科学的定位。“SWOT分析”通过综合考虑学校发展优势与劣势、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对学校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评估,为学校管理者寻找最优发展战略与最近发展区提供依据。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SWOT分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需要校领导和学校干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依照学校办学理念和传承进行系统梳理,可以采取四种策略:SO策略(利用学校发展优势去抓住面临的机遇),WO策略(利用面临的机遇去改进学校发展的劣势),ST策略(利用学校发展的优势去应对学校发展遇到的挑战),WT(克服学校发展劣势和避免学校发展挑战)。通过四种发展策略,科学应对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二)从零碎管理走向系统管理。

学校是一个动态系统,要形成系统管理思维,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简单问题流程化、将零碎问题系列化,变“拍腦袋”式武断决策变为系统化民主决策,变救火式、打补丁式管理为可预见性、可调控式管理。系统化管理思维对多校联合的集团化学校具有深远意义,系统化管理的规划与设计,对于集团化学校的顶层设计与构建基础至关重要。以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为例,其主体是龙城高级中学,包括龙城小学,龙城初中,东兴外国语学校,宝龙外国语学校,还有建文外国语学校。形成了“龙头校+在办校”、“龙头校+新办校”、“龙头校+民办校”的集团架构,打造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特色化、多样化、系统化的办学新样态,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具体事务上,抓大放小,集团把握方向,各学校享有相应自主权,在办学特色、课程设置等方面各有特色。集团校的成立,不仅让龙高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有效辐射,还激活了教师队伍,让集团化的学校管理更加顺畅,构建起了航空母舰战斗群,也确保集团内的学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品质学校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仅靠人文关怀,难以凝聚力量。但如果制度泛滥,过分约束,教师动辄得咎,思维固化,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学校发展陷入束缚,举步维艰。一位优秀校长要做到既注重制度管理的严格,又注重人文情感的作用,虚心听取师生的合理呼声,接受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学校可以成立相应委员会,放权给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扩宽学校依法、民主、科学治校的途径,体现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理念,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管理者还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让师生在受到制度约束时能感受到尊重、信任和关心;树立“人本也应严要求”的思想,按章办事,严格管理,同时又要加强理解、沟通和包容。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制度与人本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这就需要管理者巧妙化解矛盾与碰撞,讲究管理艺术,进行智慧管理、和谐管理。

(四)从部门化管理走向项目化管理

学校管理是系统化工程,要实行精细分工,要责任落实到人,需要通过项目化管理,高效完成预定目标。以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为例,马锐雄校长对学校管理职能进行梳理,通过项目化管理方案把学校工作细化为学生发展与评价中心、招投标与财务管理中心、基建与校产管理中心、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心、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教学管理与学科发展中心、学生社团与特色发展中心、教务与教学资源中心等15个项目。实施项目化管理,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交叉。项目负责人按照“条块结合、项目管理、责任到人”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掘、整合和优化学校资源,提高管理效能。

建设高品质学校,重点是落实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校精细化管理。一所高品质学校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典范。建设高品质学校,就应当把全员深度学习作为常态化的必修课,抓紧抓实,要开展深度教研,既要靠制度和机制的保障,更要靠全体师生的自主和自觉。只有长年累月的深研细究,才能真正研出好思路、好方法,才能真正领悟出建设高品质学校的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周彬.《学校办学的SWOT分析与战略设计》[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3期.

[2]孙建锋.《怎样走进“无边界学习”——以《孩子们的发现》创课为例》[J].《师道·人文》2019年7期.

[3]何勇,许文学,陈民.《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元培计划"开发与实践》[J].《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1期.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精细化管理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谈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