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2020-08-13张美英杨超
张美英 杨超
【关键词】护患沟通;脑外科;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40-01
在医院中脑外属于非常重要的科室,如果患者在手术后护理中发生操作失误等不良护理情况后,则极易造成护患纠纷情况的发生,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了脑外科的护理质量[1-2]。因此,本资料研究的时间段处于2018年05月--2019年10月期间,抽选出在我院脑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应用护患沟通后在脑外科护理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研究的时间段处于2018年05月--2019年10月期间,抽选出在我院脑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1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均有68例,分析组中纳入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0岁,均数(45.8±3.5)岁。对照组中纳入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数(50.2±4.0)岁。此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且患者自愿参与,组间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数据对比没有差异性,即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则是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展开健康宣,并且实施基础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内容。
分析组中患者则展开护患沟通模式,其一,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主要是定期将科室的护理人员聚集在一起,展开沟通技巧的强化培训和,并且展开脑外科护理风险评估工作,做好相应的绩效考核,以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主动沟通价值,给予患者全过程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其二,沟通技巧的应用,以往的護患沟通属于单一性的提醒与告知,忽视了患者的感受,为此需要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交流,即可以借助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主要是在和患者、家属沟通的时候确保自身的态度端正,在眼神上鼓励和支持患者,同时在沟通的时候适当的抚摸换手臂,以给予患者肯定和信任,且在沟通过程中保持微笑;语言沟通技巧则是直接的沟通方式,不但需要全面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进行评估,进一步强化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和认知率,并给予患者讲解成功的案例,以进一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其三,心理暗示护理干预,当和脑外科患者实施沟通的时候,应该适当的给予患者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结和担忧,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并在倾听的过程中让患者了解到被尊重和理解,切记不能随意打断患者和其家属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语言沟通态度和护患沟通方式,以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2 结果
2.1护理数据对比研究
于两组中患者护理前的HAMA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比较没有任何差异性,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分析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比对照组的数据优异,具有临床不均衡价值(P<0.05)。
表1 护理数据对比研究[n=68/-x±s]
2.2护理纠纷发生的几率
分析组中只有1例护患纠纷发生,所占比例为1.47%(1/68);对照组中有7例护患纠纷发生,所占比例为10.28%(7/68),(X2=6.9138,P=0.0023),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当今医疗服务逐渐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愈加升高,然而在脑外科的护理中,由于护患沟通不和谐进而造成医疗纠纷的现象频发,不但是降低了护理满意度,也给医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本文中采用护患沟通模式后,能够进一步培养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沟通的意识,大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也为提高脑外科患者提供了更加优异的服务,且经过护理干预后,分析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比对照组的数据优异,具有临床不均衡价值(P<0.05)。分析组中所占比例为1.47%(1/68);对照组中所占比例为10.28%(7/68),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护患沟通模式的应用能够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王海霞.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5):75-76.
罗瑶.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8,5(41):217-218.
崔璘.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5):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