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误区

2020-08-13杨惠彬

教育界·A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用设计应用审美

杨惠彬

【摘要】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还存在不少误区,如重审美轻实用,重工艺轻创新,重传授轻体验。这无形中阻碍了“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许多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欲走出上述误区,就要对“设计·应用”教学领域进行合理的定位,优化及改进日常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设计应用;审美;实用;工艺创新;体验文化

美术课程标准有关课程内容的说明中定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1]。笔者发现,作为小学美术四大领域之一的“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还存在不少误区,有些问题甚至长时间得不到重视和解决,这无形中违背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阻碍了“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许多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重审美轻实用的误区

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这段表述体现了该学习领域中的课程意义,提示了该领域课程学习中的设计创意和功能性相统一的指导策略,也帮助我们从小学美术教育视角理解设计和应用的内涵。

作为艺术特殊呈现方式的设计不能脱离它的物性根本,即實用功能,而这一物性根本的实现必然和技术的发展乃至后来的科技进步有着不解之缘。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教学体系还不够成熟,存在将审美教育放在最重要的设计地位的问题。审美的确是设计教学的重要元素,产品的外观漂亮,更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应了解人们对产品的审美需求,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产生设计美的审美冲动,但停留在感官愉悦和形式的美感并不是“设计·应用”领域最高的标准。设计师只注重作品的造型、色彩的设计创新,单纯解决外观美,只专注于审美上的追求还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教学“新颖的电脑”一课,有些教师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引导学生探究苹果电脑外观改良的新颖之处,比如造型从方形向弧形变化,色彩搭配更加具有现代气息,比如出现大胆的红色、粉红、金色系列。教师带着学生一味钻进电脑设计的色彩和造型里头,设计的新颖性视角停留在电脑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外观。其实,造型美只是让产品锦上添花,实用性才是在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以问题为导向,提醒学生在设计时要注意避免不够实用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新颖的电脑在功能上可以怎样改进,如未来新颖的电脑外壳可以更加柔软,更有弹性,耐摔,针对无线的鼠标怎么解决易耗易坏的问题,电脑屏幕可否防水等等。

培养学生通过探究生活中常见物品在实用性上存在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发现产品设计的缺陷,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一件产品的设计首要原则应当是实用性,如果缺失实用功能,也就失去了价值[2]。当然,审美和实用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也不是相互代替。我们在注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所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既要讲究审美,又要研究实用功能,它既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是艺术和科技的有机统一。

二、重工艺轻创新的误区

虽然当前“创新教育”的口号已深入人心,中小学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教研活动,但是实用的美术创新教学研究成果寥寥无几,甚至出现了创新理念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相分离”的现象。意识观念上的模糊必然阻碍美术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等同于原来美术教学大纲里的工艺,把“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上成单纯的手工工艺式的劳作教学,缺乏创新设计的观念,也没有启发学生创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其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充其量只是一种手工制作。美术课程标准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这是通过该领域学习所期望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生活需要设计,设计需要创意,创意需要激发。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追求更有创新更新颖的思维能力,养成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兴趣。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穿编的乐趣”一课,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各种穿编的材料,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上一下有规律交织的穿编工艺,全班的穿编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拓宽编织的视野,学生没有创新设计的意识,课堂就陷入传统的工艺传授,缺乏创新设计的乐趣。

创新是产品设计的核心问题,一件设计作品如果没有任何新意,很快会被社会所淘汰。设计活动中凸显的是创新思维与设计意识,而这一点对美术教师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三、重传授轻体验的误区

有些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设计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设计·应用”知识的过程,教师只要能利用较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美术课上能够按计划完成美术设计的作品就行了,至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掌握这些知识,是否体验到美术“设计·应用”的乐趣是无关轻重的事。如此严重偏离了核心素养的教育宗旨,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机器,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和发展。体验式学习应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需要学生通过足够的生活实践和反思才能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学生亲身体验设计与生活应用活动的学习,获得丰富的体验。学生在设计活动中为解决问题冥思苦想是弥足珍贵的思维体验。

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的学习体验,不断地培养他们综合实践与发展创新的能力。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我设计的服装”一课为例,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环节,在播放课件时总是匆匆而过,对作品的图像识读完全不够深入,不能有效地解读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不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最终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无法形成自己的审美态度。如何走出以上教学误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天天穿的校服礼服和运动装(冬装和夏装)入手,让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先上网了解中外校服的品种和设计风格,自己动手改一改本校的校服设计,上课时带着草稿图来谈谈“假如你是校服设计师,你是怎么设计我校的校服的?你选择马克笔手绘还是综合材料法来展现你的设计效果?”学生有了充分自主的学习体验,在先学后教中更有自己的领悟和理解。这样在学生生活中的学习体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设计·应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教师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向性错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学流程都只是走过场。我们必须调整和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只有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过程性体验,才能达到该领域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

在新时代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美术“设计·应用”教学领域教育的误区困扰着美术教育教学。追根溯源,笔者认为一些美术教师还不够明确“设计·应用”教学领域的方向。欲走出上述误区,需要对“设计·应用”教学领域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教学的方向。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旨在优化及改进美术教师的日常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新时代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尹少淳,段鹏.美术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8.

谢念群.你能让我满意吗——產品改良设计教学案例[J].中国美术教育,2018(06):17-2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3.

猜你喜欢

实用设计应用审美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实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