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在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13杨羽何茂彩王立玲厉明芹

健康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康复效果中医护理

杨羽 何茂彩 王立玲 厉明芹

【关键词】中医护理;周围性面瘫;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13-01

周围性面瘫也被称为面神经炎,主要是由于面神经管的非特异性炎症引发的周围面肌瘫痪,患者多表现为口眼歪斜。该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段,且多数患者为单侧发病,少有双侧发病。目前临床仍未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受寒、病毒感染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容易引起面神经水肿、压迫,从而导致该病的出现[1]。该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确诊后需要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有很多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后达到了痊愈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后遗症,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临床治疗与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中医护理主要是利用中医治理原则提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文章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中医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88例患者中有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47.8±8.1)岁。对照组88例患者中有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48.1±9.4)岁。入选标准:经体查、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以及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面部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饮食管理以及面神经康复锻炼等措施。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措施为:①艾灸护理:选取颊车、下关、四目等穴位,每个穴位用采用雀啄法,持续时间为5min,以穴位皮肤微微发红为宜,患者感受到面部发热时效果最佳。1天1次,持续治疗10天,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决定后续是否继续艾灸。艾灸时需要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艾条之间要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艾灸结束之后30min叮嘱患者不能吹风、着凉。②穴位按摩:选取太阳、四白、鱼腰等穴位,按摩时采用推拿揉捏等多种手法,按摩时需要保持动作轻柔,持续时间为30min,1天1次,持续治疗10天。③耳穴贴压:使用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穴上,贴压过程中保持耳廓干燥,夏天每隔3天更换一次,冬季每隔7天更换一次。若耳穴瘙痒,可用水浸湿后取下。④辩证施护:辨证施治是中医重要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证型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例如对于风寒袭络证患者需要配合驱寒扶正、通络化瘀的中医汤药,同时饮食上药少食生冷寒苦的食物,例如苦瓜和绿豆。风热袭络证桓则需要加入清热祛风汤药,同时饮食上药使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海鲜等。肝胆湿热证则需要加入清热通络的重要,同时饮食上要多使用清淡利湿的食物,例如冬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康复效果评价标准参照面神经评分系统进行评价,>80分为显效,60~80分为有效,<60分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差异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目前西医中主要是采用对症治疗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为后遗症而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中没有周围性面瘫这一病名,主要是将其归纳至“面瘫”的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导致寒邪之气侵入面部经络,因此主要是采取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治疗原则[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采用了多种中医治疗手段。其中艾灸是利用艾灸燃烧后的热力刺激血为,从而激发经络正气,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利用温热刺激局部皮肤,从而改善毛细血管痉挛,加速血液循环,能够改善平滑肌痉挛的症状,提高皮肤的代谢能力,改善炎症、黏连等,同事还能够降低神经系统活性,达到镇静的效果。穴位按摩主要是以经络腧穴为基础,通过按摩穴位来激发经络之气,从而调整人体机能,达到祛邪扶正的效果。穴位按摩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国外也得到推廣,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的耐受度较高。耳穴贴压是一种通过植物籽压贴耳穴达到持续刺激耳穴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多种实验中得到了重视。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理论,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着手,纠正不良的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中医护理的康复效果要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加符合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种翠红.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209-210.

陈艳丽.中医护理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Z2):242-243.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康复效果中医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