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020-08-13李慧

数码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李慧

摘要: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策略方法和信息伦理道德等五个方面。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信息人才的需求,信息技术课程走进高中教学课堂,旨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核心是让学生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高中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捷服务,而且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新课程标准将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模块,就是提出如何制定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教学摆在了我们学习的首位,我们通过新课标课程结构调整让大部分学生感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资源优势,但真正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凸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我觉得还要结合恰当的培养策略与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渗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项目教学法,体验大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新的一轮科学技术冲击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根据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普及率(以湛江市区为例)学生普遍认识和感受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信息时代,但是信息使用引发的相关问题和对相应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学习引导,正确指引学生与信息技术零距离接触,揭开信息技术实用率的神秘面纱。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法,“学中做,做中学”层层深入,扩大、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

例如学习第五章《数据处理认识大数据》时,我结合关联分析设置 “网络购书”实践项目,组织学生探究“网站为用户自动推荐商品的原因”辨析网站获取用户数据信息的基本类型,了解基本分析方法,思考网站数据可能对我们的影响。还可以引申下载、查找数据联系,发散学生思维,逻辑递进,操作步骤考虑到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能完整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重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是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老师作为实施过程的引领和咨询者,引导学生“尝试----验证---修正”的“试错”过程,促进思维发展,体验大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在这次网络学习中得到了验证 ,经过这种授课训练模式的学生,一能熟练使用网络下载工具,运用登录设置等操作模式;二能通过网络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具备利用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三认识到既要积极利用网络大数据,也要注意网络安全方面的意识,不随意透露自己个人隐私,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二、自主操作,提升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需要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主上机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而夯实信息技术基础,为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眼于教学进度,在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设置自主实践环节,也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中《选择适当的形式发布三维作品,实现表达意图》,这一知识点除了注重教师的示范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还切实培养学生三维设计与创意能力。

上机操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述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如何操作才能使界面的视觉效果更好。然后导入各种有创意的三维作品,如“创意帽子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操作、自行编辑。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予以及时纠正。但在实操前,老师要规范标准,培养学生美学思维,建模规划开始,鼓励学生多看作品,实用与设计创意结合,借鉴案例先模仿后探究,独立思考,个人审美又具备作品功能性,注重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结合。

比如有的学生修饰帽子时,往往随心所欲,此时,教师应当指出学生的实操设计问题,并指导学生,细化他们的作品,艺术的效果,特殊的功能,科技含量,如现在针对疫情情况可以设计具有防护,红外线测温,病毒警告功能的帽子,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校平台,班级平台发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交流思想,在好的美的正面的环境中熏陶信息化教学。

运用三维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进行创作与表达,通过学习中的交流和互相评价,树立数字环境下积极进取(信息社会责任)的态度,了解信息技术。利用科技,掌握科技,将科技用于生活。

三、正向引导,各抒己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纯熟,一些不法分子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病毒传播、黑客攻击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致使一些单位或者个人信息泄露,给整个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给单位与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名誉损失。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师应当积极传递正能量,正确引导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个人价值观。并通过召开班级座谈会的方式,针对网络犯罪以及非法行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信息道德品质,为推动信息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以《大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病毒传播、网络黑客攻击的反面教学案例,来诠释信息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阐述如何界定信息道德。因好莱坞大片《特洛伊》而一举成名的“木马”(Trojan),在互联网时代让无数网民深受其害。无论是“网购”、“网银”还是“网游”的账户密码;,只要与钱有关的网络交易,都是当下木马攻击的重灾区,用户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遭受重大钱财损失甚至隐私被窃。 2012年12月6日,一款名为“支付大盗”的新型网购木马被发现。木马网站利用百度排名机制伪装为“阿里旺旺官网”,诱骗网友下载运行木马,再暗中劫持受害者网上支付资金,把付款对象篡改为黑客账户。

当教师讲述了病毒传播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危害以后,以班级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个人看法。比如学生甲:“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一项高科技技术,我国应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不法分子。”学生乙:“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去恶意窃取他人信息。”学生丙:“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互联网举报机制,让不法分子无处容身。”学生通过发表个人感想,既活跃了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正义感,对信息道德观的养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了解科技,选拔人才

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学习、工作、购物、旅行等都融入了信息技术元素,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也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灵活运用,并充分发挥创造创新能力,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思路、新方法,以体现信息技术的最大化价值。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及社团活动等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及时发现技术创新达人以及技术应用高手,进而为省科技竞赛做好人才选拔。

五、结束语

高中是学生理性思维成熟的关键阶段,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信息道德观的养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水平,使学生在未来肩负起信息社会的光荣使命。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始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抓手,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全能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谢瑜.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0):64.

[2]肖树文.浅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新课程·下旬,2018(10):120.

[3]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