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重型肝炎行血浆置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2020-08-13丁林
摘要:目的:总结重型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开展研究,以我院8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例进行对比研究。分组方式参考随机数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別采取传统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措施。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重型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可以促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更好的提高临床医护工作价值,值得普及。
关键词: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血浆置换属于肝功能衰竭后的重要治疗方式,同时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1]-[2]。血浆置换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血浆中致病性抗原、抗体以及免疫复合物等有害因子的消除,从而实现机体对于药物敏感性的激发,促使整体治疗效果得以改善,缓解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有利于患者综合预后以及生存质量的优化。血浆置换期间,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与生存质量非常重要[3]-[4]。对此,本文基于护理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在重型肝炎行血浆置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开展研究,以我院8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置换治疗。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完成分组,分组结果为实验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25例,年龄中位数38.64岁;常规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26例,年龄中位数39.04岁。上述资料无对比,P>0.05。
入选标准:通过肝功能测定、彩超以及CT等检查被确诊为重型肝炎;患者及其家属自愿接受血浆置换;研究认可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存在精神异常性疾病;血液系统异常;无法接受完整的血浆置换治疗;肝癌。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左右侧股静脉插管完成通路建设,血流速度为90到120ml/min,不能置换量为2000到3000ml,跨膜压为30到50mmHg,每次治疗间隔时间4到6h,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具体治疗频率,标准为5次。
常规组不采取任何特殊护理措施,主要是提供病情监测。
实验组基于患者的康复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1、治疗前的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症状反复发作,病程时间较差,再加上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对临床治疗技术水平会存在一定怀疑,此时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无助等情绪的可能性较高。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讲解治疗原则、方法特征以及预期疗效等,并为患者列举近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2、治疗中的护理:在血管通路构建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液在管路与分离器中的颜色,观察静脉压、动脉压、TMP1、TMP2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整肝素的用量,确保治疗过程顺利。在治疗期间做好体位训练以及饮食指导。体位训练主要是让患者规避过多活动,同时预防管路压迫的体位。在饮食方面则需要控制蛋白饮食,降低消化道的压力;3、治疗后的护理: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出血。常规术后3小时松静脉穿刺点,5小时松动脉穿刺点,如果存在出血则应当适当延长加压包扎时间,每隔1小时巡视一次,直至穿刺处出血停止再解除压迫,必要时可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如出现术后皮下出血至肿胀或瘀斑可用冰袋外包毛巾后局部冰敷处理,48小时后无局部瘀血扩散则逐渐改变为热敷。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保持局部无菌,如有感染迹象及时拔除导管。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手足抽筋、震颤等症状,一旦发现应当及时做好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
1.3评判标准
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标准以体征、表现为主,疾病体征消失、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总胆红素减少到51.3μmol/L则判断为显效;疾病体征和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总胆红素明显减少则判断为有效;其他患者判断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对比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对比。核对数据录入,录入后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百分比数据采用X值进行检验分析,对于均数数据采用T值方式进行检验分析,数据的处理均实行2次,结果在不一致时由2名人员进行校核。数据资料P值<0.05时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2.2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重型肝炎患者的体内肝细胞会大量死亡,此时会导致肝脏的解毒功能发生异常,此时疾病会持续性的发展,体内的代谢产物不断增多,最终导致肝细胞无法再生,从而引发并发症,其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都存在比较突出的威胁。重症肺炎患者本身的预后水平就比较差,血浆置换治疗属于重症肺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血浆置换可以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以有效改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综合预后水平,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5]-[6]。但是,在血浆置换期间与置换后,护理措施的实施属于临床的难点与重点。如何有效提高护理综合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血浆置换治疗本身也属于一个侵入性的操作,再加上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特殊性,导致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此时会影响最终的预后疗效。对此,在临床中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7]。在治疗前、中、后不同阶段都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护理之前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准确掌握血浆置换的操作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患者的情绪状态,使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得以有效的改善。在血浆置换期间,需要做好密切的体征检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血浆置换的综合治疗效果,并做好相应的体位调整,使患者的血浆置换期间的疗效得到保障。在治疗后需要做好相应并发症的预防控制,例如针对最为常见的出血并发症,需要定时做好穿刺点的松动,保障患者的穿刺点血液循环,同时做好热敷消除瘀血,使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得到预防控制。另外,还需要做好水电解质紊乱等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控制,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血浆置换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作为重型肺炎患者的高质量治疗手段,护理人员需要在血浆置换治疗期间做好对患者的关注,基于患者的康复需求以及治疗期间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使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风险以及疗效影响因素,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疗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的高质量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在重型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可以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更好的提高临床医护工作价值,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孙心爱,李汾香,夏军香.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019(010):1753-1755.
[2]许甜.综合护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应用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18,v.31(04):40+55.
[3]金柳珠,郑子梅,李影.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8,008(028):276-277.
[4]盛蓉,李家翠.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011(003):158-159.
[5]张文娣.针对性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8,14(7):933-936.
[6]卢梅.舒适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情绪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评价[J].心理医生,2018,024(023):294-295.
[7]和鹰,秦小超,潘燕妮.单纯血浆置换与其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效果比较分析[J].内科,2018,13(05):70-72.
作者简介:丁林(1990-)女,河南永城人,助理实验师,学士,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