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误区与对策分析
2020-08-13李运梗
摘要:文章从学科选择、生涯规划、素质评价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管理的典型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学校;学科组合
引言:
新高考改革提出了“分类高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新思路、新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对高中学校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产生了冲击。据此,我们有必要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误区与对策展开探究讨论。
一、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管理的学科选择误区及其对策
(一)误区表现
新高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中泾渭分明的文理分科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学科选择权利。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选择科目的自主性越强,“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教育观念的落实质量就越好,进而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自由选择学习科目的行列中来,并极少对学生的规划思路、选择结果进行干预。还有部分教师认为高中学习应以职业发展作为核心,要求学生明确建立自己的就业体系,并选择相应的学科组合。
除此之外,我国的新高考改革分化有“3+3”和“3+1+2”选择模式,使得很多“3+1+2”地区的教师人员持有异议。此类教师认为,与“3+3”相比,“3+1+2”的选择模式缺少了8种组合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若高校的综合人才培养力度弱于其他地区,3至10年后将会影响到本市、本省的高端人才质量与社会发展潜力[1]。
(二)应对策略
首先,由于学生缺乏对新高考改革的正确认知,且对高校招生的相关问题不甚了解,其将很可能形成错误的高考学科选择思路,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報考大学的自由度。所以,即便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下,高校教师在教学管理时也应充分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避免陷入到“甩手掌柜”的角色误区中。例如,教师可制定出集“选”、“讲”、“改”、“调”于一体的工作策略,从教育领域从业者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可选科目特点、高校招生要求等方面信息的剖析解读,并配合学生完成学科组合方案的进一步调整。这样一来,可有效避免学生在“放羊”状态下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学生有效时间内的学习价值,促使学生的升学愿望得到满足。
其次,教师要避免将职业需求作为学生学科选择的主要导向。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职业兴趣测评理论等研究结果显示,高中阶段仅仅是学生对社会职业产生初步认知的阶段,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价值。因此,教师应坚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将“报考高校要求”、“自身特长”两项内容作为学生科目选择的导向重点。
最后,学科组合数量与高中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并无直接关联,通常来讲,8至10个学科组合即可满足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甚至在学生数较少的学校中还可进一步降低组合数量。同时,若学科组合过多,也会造成组合教学与走读教学两种模式之间的选择冲突,不利于办学资源的有效协调。
二、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生涯规划误区及其对策
(一)误区表现
“生涯规划无用论”也是新高考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从业者的常见偏误论调。此类教师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势必有大量的传统职业逐渐消亡,同时也会出现更多、更新的职业类型。所以,高中学生整体处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状态,不必过早地涉及职业生涯知识,在高中课程中引入生涯规划元素的作用并不大。同时,高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其学习重心应放在学课程、考高分上。若此时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不仅会使学生背负更大的学业压力,还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顺利高考升学弊大于利。
(二)应对策略
高中学生虽未成长到确定职业、选择职业的阶段,但其有必要对职业活动产生清晰的认知和理解,为其发现自身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夯实基础。同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励志心理,从而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热情的姿态迎接高考、面对挑战,避免学生青春期负面心理的产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范畴中,通过组织职业体验活动、建立生涯规划档案、举办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正确职业观、发展观的渗透输出[2]。
三、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素质评价误区及其对策
(一)误区表现
在新高考背景下,多地高中已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招生考察的指标体系当中我国教育从业者在这一方面也存在一定误区和争议。部分教师认为,为了保证学生的顺利升学,家长、教师、学校等主体势必会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能帮则帮”、“能同情则同情”,终将导致评价活动流于形式,不具备高水平的参考价值。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目前上海、浙江等地并未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普通招生体系中,所以评价机制具有应用价值上的局限性与特殊性,即仅可作用为“三位一体”招生、自主招生等非常规招生活动的参考依据。
(二)应对策略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切忌秉持“唯分数论”的错误观点,而是要适当跳脱出高考的方向性限制,将培养学生长期性、综合性的素养发展作为目标。这样一来,综合素养评价的价值便体现出来,即促使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评估学生,从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质性依据,最终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达到理想化的人才培养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虽然保有了更加自由、自主的高考学科选择权利,但由于年龄尚小、经历尚浅,其并未形成完整、正确的自我认知与未来规划。此时,为了保证学生选择行为的科学性,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管理中做好选择指导与规划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曲艳.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9(13):91-92.
[2]李海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变革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13):1-3.
作者简介:李运梗(1978.11-)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临沭县,学历:本科,职称: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