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2020-08-13单文娟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危重症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

单文娟

【摘  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2020年3月我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并予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2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接受标规范化管理后,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并减少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提高危重症护理质量。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危重症;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37-02

危重症患者由于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受损,加之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摄食及吞咽功能下降,极易发生营养风险,如不能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则可能出现负氮平衡,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及压疮等风险增加,影响伤口愈合,甚至造成病死率上升。《2016年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7年欧洲危重病学会《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SICM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ESPEN临床重症营养指南》均提出:如危重症患者的消化功能无明显异常,应首选肠内营养作为营养支持途径[1]。然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常发生如腹胀、腹泻、胃潴留、误吸等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有研究表明[2]:ICU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高达88.9%至少发生过1次胃内容物的误吸,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则高达80%。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不仅降低了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也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肠内营养作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十分必要。本文将规范化管理应用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有效预防并减少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3~2020年3月我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并予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2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14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周岁;(2)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3)血流动力学稳定;(4)排除合并有胃肠道疾病者或吸收功能障碍者;(5)APACHEⅡ≤16分;(6)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干预前营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营养筛查:使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3],结合患者的年龄、BMI指数、近期胃肠道症状、活动能力、疾病营养需求、皮下脂肪厚度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床位医生,并邀请营养科医生会诊,以便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2)规范化管理:可采用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等作为肠内营养的途径,临床上多采用鼻胃管及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并观察患者误吸、胃潴留的发生情况,如患者胃潴留及误吸发生率较高,应考虑置入鼻肠管,因鼻肠管的营养摄入量高于鼻胃管,且胃潴留及误吸的发生率低于鼻胃管[4]。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注意呕吐、腹泻、胃潴留、误吸等并发症,测量腹内压,并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营养支持方案。(3)并发症的处理:持续泵入营养液的过程中应每隔2~4h用20~40ml温开水脉冲式冲洗管路,鼻饲药物前后也应使用温开水冲洗,以防管路堵塞。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已开封者应低温贮存,超过24h则不可再使用。严格无菌操作,营养泵的管路、注洗器等均应每日更换,以防管路及营养液污染,造成患者腹泻。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床头30°~40°,并在肠内营养结束30~60min内尽可能保持患者体位的相对稳定,以防发生误吸。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胃潴留的判断标准是肠内营养期间6h內累计胃残余量>250ml。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呕吐、腹泻、胃潴留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标规范化管理后,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误吸发生1例,腹泻发生16例,胃潴留发生5例,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2例(19.30%);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误吸发生4例,腹泻发生26例,胃潴留发生9例,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9例(34.21%),试验组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地维持患者胃肠道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降低继发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改善疾病结局。然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患者常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症状。有研究表明:喂养不耐受不仅与患者营养、免疫等机体状态和疾病本身有关,还与临床措施密切相关。本文将规范化管理应用于ICU肠内营养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高了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提高了危重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淑香.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状及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7):7-10

[2] 朱力,绳宇.持续与间断肠内营养喂养方式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8):1113-1116

[3] 程伟鹤,刘华平.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8):1140-1143

[4] 王小玲,蒋雪妹.鼻肠管的运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506-1510

猜你喜欢

危重症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