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超声的发展和展望

2020-08-13吴小芬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前检查遗传学产科

吴小芬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0008-01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但这也加大了母婴之间的发病率,使得新生儿健康质量下降。如今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健康的新生儿将有助于一个家庭的和睦发展,为降低妊娠期孕妇的发病率,并保证腹中胎儿的身体健康,需要在分娩前对母婴进行产前全方面的检查。当前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为超声诊断,本文将为各读者对该检查方式的发展进行简要科普,并对其未来的展望进行说明。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孕前咨询和检查,二级预防:坚持产前检查,三级预防: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超声检查是筛查胎儿结构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通过将探头置于检查位置,观察显示器中显示的回声情况来实现诊断,从而将肌肉和内脏器官,包括其大小、结构和病理学病灶进行可视化。目前在医院所使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较多,而超声检查则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该诊断方法对产前诊断具有操作方便、医疗成本低、耗时短、无禁忌、可反复执行以及基本能达到无创检查等优势,同时在检查的准确度方面也较高,可以说是当前最佳的检查方式。通过彩超检查,医护人员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疾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其次,该检查能够实时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动态运动,利于医生检测、发现各种异常以及观察孕妇及胎儿的发育状况。

早在1986年美国超声医学会就发表了第一部产科超声指南,但受当时技术限制,其主要内容仅涉及胎儿数量、羊水量和生物学测量,尚未要求对胎儿解剖结构进行检查。随着世界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超声检查在妇产科中得到极大的发挥。我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则在2012年制定了《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其中涉及到对早孕期超声检查、中晚孕期超 声检查及有限产前超声检查。而中晚孕期超声检查又包括:一般产前超声检查、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以及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等。

近年来有关超声新技术被应用于产前检查的情况越来越多,像是三维或四维超声成像得以迅速发展,该技术现可对唇裂、小下颌、外耳畸形等面部畸形特征的胎儿进行更加直观的成像。同时在胎儿骨骼成像方面,现已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其脊柱、肋骨等形态。容积对比成像增强组织中相似結构与组织的对比度,与其他技术结合,有助于直观显示以往超声检查无法显示的信息,如对于胎儿小脑内部发育的显示等。多平面成像、自由解剖成像等为一些常规扫查难以获得的切面提供了简易的获得方法,让以前难以被诊断出的疾病(如手指关节异常、唇裂等)的诊断成为现实。除此以外,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加之高分辨率血流成像、电子矩阵探头被证实应用于实践当中,能够实时并清晰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空间关系、血管连接及走行。容积超声的发展也推动了远程会诊及人工智能在产科的应用,其有效简化了相关操作的流程,更方便医护人员之间的使用。相关专家发现指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可表现出某些超声线索,这使得超声检测与遗传学相关方面的联系和研究逐渐被推上日程。无创产前DNA检测能够通过测序结果分析胎儿的生物信息,在整体风险检测上具有较好的表现,通过超声诊断能发现明显的或微小的结构异常后,进行适宜的遗传学检测,将使诊断更为精准,同时针对超声诊断及遗传学检测结果如何进行正确、合理的咨询及处置,需要包括产科、超声科、新生儿科、遗传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给予支持。

通过根须现有医疗诊断技术不断更新产科超声检查指南能够进一步规范不同类别胎儿的产前诊断,为从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护人员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产前超声检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国产前超声检查也在与国际接轨。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推出、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胎儿异常的诊断向精准化方向发展,产前咨询也更具有挑战性,多学科协作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对产前超声的发展道路进行科普,并对未来相关技术的前景展开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什么时期,自超声诊断被应用于产科检查当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进一步优化该技术在产科中的作用,从而掌握各时期胎儿各种基因综合征的超声特征,把握侵入性产前检查的时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产前检查遗传学产科
影响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因素分析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研究
遗传学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教学法的关键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