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越剧小镇建设的理念与启示
2020-08-13孔红云
摘要: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推进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统领和手段。嵊州越剧小镇建设紧紧抓住中国戏曲文化这个“灵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以“文化”支撑小镇、以“小镇”创新文化,实现特色小镇与文化建设共生共荣。
关键词:越剧小镇;文化协调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9. 27;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140-01
“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推进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统领和手段。
一、以越剧的名义,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浙江绍兴辖下的嵊州,作为越剧的诞生地,历经两年规划与紧锣密鼓的建设,我国唯一一个以地方戏曲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越剧小镇,在2019年元旦开启了第一期的试运营。越剧小镇以越剧文化为核心,休闲旅游为主导,农业产业为辅助,居住生活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建设,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生态良好的中国戏剧第一镇。经过越剧小镇的创建,实现弘扬戏曲文化、发展相关产业、提升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的预期。
作为小镇整体建设的核心,小镇以五个板块组成整体的艺术架构。
一是剧场。规划设计晚宴剧场、经典剧场和音乐剧主题剧场。晚宴剧场是近千人规模的圆形餐厅,观众环绕而坐,舞台位于中间,以还原水乡社戏草台民俗为原则,提升娱乐休闲的本土化风格;经典剧场则专注于以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主的中国戏目和莎士比亚作品为主的外国剧目,形成专题性的戏剧体验场所。
二是工坊。风情各异的近十个小型戏剧工坊主旨是尽可能地呈现实验戏剧的可能性,邀请国内、国际戏剧,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老师,来小镇免费实验、教学、研究、演出。另外,小镇专设一座剧场,接待国内外濒危剧种,做到对传统文化、优秀艺术的实质性传承与扶持,改善当下稀缺剧种的生存状态。
三是艺术大学。越剧小镇计划对国际标准打造高端女子艺术学校,以原有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为基础,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规格,强化师资能力,兴办高端艺术培育。除越剧表演做为主科教育之外,还将囊括其他艺术学科,为学员提供更为成熟的培养体系和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小镇将不断邀请艺术大师来此免费休闲创作,并在学校进行专题授课教育。
四是工匠艺术村。依托嵊州丰富的民间工艺品类,小镇还将打造一处工匠艺术村落。落户知名的艺术大师,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和条件,发展小镇的未来,扎实小镇的艺术基础。
五是影視娱乐。小镇将引进和创立国内先进影视娱乐基地,活跃青少年对影视科技、艺术的参与,并建立戏曲博物馆和戏剧数据库,让游客亲身体验艺术主题,感受越剧历史的优秀文脉,并在影视娱乐活动中获得自己的艺术作品录影,以供珍藏。
二、越剧小镇文化协调发展的模式
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说:“特色小镇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并且有机结合的功能平台。”我们认为,越剧小镇文化协调发展的模式也应该这样:
(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三生融合”——生产,是指越剧产业的产出(越剧产业的产出是指职业越剧团的年产值及其文化生产力、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还包括衍生品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要有生产的主体(越剧产业的生产主体是职业越剧团,戏迷是越剧产业生产主体的重要补充)和客体(越剧产业的生产客体是职业越剧团的每一台好戏、大戏、经典戏);生活,是指越剧小镇的产业要有配套的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使产业人业时乐、居时安,生产生活一体化;生态,是指生产生活一体化进入良性循环并且已形成一种良好业态,在小镇,既有优化产业资源的大环境,又有孵化动力动能产能的好氛围,人与自然相融共生。
(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
“四位一体”——产,是指越剧产业;城,是指越剧产业的空间载体;人,是指越剧产业的建设主体;文,是指越剧产业的文化土壤和越剧小镇的人文底蕴、文化特色。
三、嵊州越剧小镇建设带来的启示
嵊州越剧小镇建设紧紧抓住中国戏曲文化这个“灵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以“文化”支撑小镇、以“小镇,,创新文化,实现特色小镇与文化建设共生共荣。
(一)挖掘保护文化资源,有序传承文化遗存
要挖掘、保护好越剧小镇区域内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其亮丽的风景,让人们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归宿,才能建立起支撑越剧小镇未来发展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运用和融入文化、创意、艺术等手段和元素,才能把越剧小镇营建成处处流淌创意灵感、设计匠心、艺术气息的精美空间。通过文化建设,将有力促进越剧小镇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使越剧小镇更加美好宜居。越剧小镇历史悠久、遗产资源丰富,要做好小镇建设中的历史遗存活化利用,让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赢得尊严、享有地位,让历史文脉永远延续。
(二)提升文化带动作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1.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越剧小镇的核心是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利用得好、开发得好,可以富一方百姓。既传承传播了优秀地域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的多样性需求。同时,越剧小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科技、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
2.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互促互进、互融共赢的发展新态势。越剧小镇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产业资源为引导,以旅游业态为载体,建设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特色小镇。通过深度整合属地特色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等关联性资源,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打造以“微度假”为品牌的乡村度假型产品集群,逐步形成全领域、多层次、多品类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小镇文化功能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特色文化活动和优质文化资源向越剧小镇倾斜,建设一批体现小镇特质、蕴含小镇精神的重大文体设施,如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派驻激励文化志愿者参与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丰富特色小镇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多渠道参与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搭建更加有效、更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2.提升文化亮点,推动文化成果互联互通。鼓励小镇以特色建筑为平台、属地文化为灵魂,加强对传统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区或主题文化景观生态线,营造与现代城市差异化的情景。立足文化积淀和文化产业特色,搭建民俗节、艺术节、戏剧节、音乐节、产品博览节、展会论坛、文化赛事等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和特色性文化节会,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展示小镇文化风采,增强小镇知名度、美誉度。
3.呵护小镇文化传统,提升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持越剧小镇生活习俗和劳作方式等社会性生态元素的完整性,尊重本地居民的历史记忆,以系统化的特色文化标识为指向,构建文化、生态、生活、产业有机融合的生态型空间体系,让懂得本地历史传统与民众情感的“文化人”“乡贤”立足小镇,发挥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责任。
作者简介:孔红云(1973-),苏州市市属文艺院团管理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艺创作与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