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挖掘情感主线的策略
2020-08-13孙美玲
孙美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仅要有完整的情节,还要完整的体现主人公随着事件的发展而产生的心理变化,不仅可以使故事具有更强的趣味性,还能有效地拓宽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抓住核心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
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可以从语言、神态、动作中体现出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清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情况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能主动地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体会文本的内涵,进而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并实现情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How do you feel?》一课的过程中,课文中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因爸爸生病而无法和家人去动物园玩的失落心情。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勾画能够体现主人公心情变化的词汇和语句,接着带领学生针对核心词汇和语句展开讨论,进而将整个故事的情感脉络串联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找出了“sad”、“angry”等形容词,同时找到了一些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语句,通过分析,学生基本理清了文章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脉络,包括听到妈妈叫自己时候的疑惑,得知爸爸生病不能去动物园时候的失落,听到妈妈说下次可以再去的时候燃起的希望。通过归纳文章情感主线的方式来串联故事的情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更能帮助学生回忆故事的情节,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根据文中插图,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新版的小学英语教材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中,有意地减少了文字部分的内容,很多知识点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使学生能记住图片中传递的直观的信息,迅速地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需要提高对课本中插图的重视程度。借助插图的呈现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在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的过程中,小学生能主动地发散思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建立文章的知识框架,感受文章中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情况。
例如:在教学《How tall are you?》一课的时候,由于本课涉及到了很多有关高度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内容,对此,在编教材的过程中编者就加入很多包含小学生生活中常见事物的高度的图片,比如书包的高度、学生的高度、同学的高度等,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小学生对高度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进入文章正题的教学,本节课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恐龙的高度,最初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在听到恐龙的高度有4米的时候,和学生一样,对于4米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待知道恐龙的高度比两个同学在一块的高度还要高的时候开始感到惊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在随着故事主人公的情感而发生着变化。这节课的教学中,插图的内容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但是却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主人公情感变化轨迹的最关键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重视,适时地加入对插图内容的讲解,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还能有效地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3. 将学生代入角色,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要想深入地挖掘课文中故事主人公情感变化过程,单纯地依靠讲解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将以“学生的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英语故事的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尝试将故事的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情况,加强学生与故事文本之间的情感沟通,在实际的情境中自主建构,进而有效地深化对文本内容以及故事主人公情感变化情况的理解,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次走心的阅读教学总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鳴,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材料中显性的感情线索之外,还应该重视挖掘文章中隐性的感情线索,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将自己当成是故事的一部分进而有效地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