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路遗产的叙事空间理论应用

2020-08-13高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遗产文化遗产要素

高姗

摘要:线路遗产是文化遗产研究中的新热点,遗产区域辽阔,情况复杂,研究难度大。本文讨论了叙事空间理论在城市规划学中新的应用方法——叙事要素可视域的地图叠加法,分析其应用在线路文化遗产学中的可行性,尝试给文化遗产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线路遗产;叙事空间:地图叠加法

中图分类号:G112;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03-02

线路遗产又称线性文化遗产、廊道遗产,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分布空间多为线形,且所跨区域大,遗产区域内常分布着多个行政区域与文化地域,规模大,情况复杂。自1994年“文化线路”的概念提出以来,廊道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成为了各国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新“热点”,我国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等线路遗产的“申遗”工作也陆续展开。然而线路遗产因其区域范围广,物质性与非物质性遗存并存的特殊情况,研究内容复杂,保护方法困难,对线路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在一个不断研究和讨论的阶段。

叙事是一种传统表达方式,即陈述事件,包含的媒介有许多种,如言谈、绘画、文字等。一尊佛像、一块瓦当中所含的信息都仿佛可以诉说历史。承认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叙事性,是这个理论研究的根本。而叙事空间(narrative space)是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叙事学中的一个新兴概念。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认为文学中的叙事存在着空间性,开创了叙事学对“空间性讨论的先河。传统定义认为叙事空间是叙事行为发生的空间和场所①。然而随着叙事学的“空间转折”,叙事空间的概念也扩展到了“记录着故事、讲述着故事的空间”。空间不再仅是叙事行为发生的地方,而成为了叙事行为发生的媒介。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建筑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在那块空间里人们仿佛可以聆听时光的故事。“把空间当作叙事的媒介”,也是文化遗产学研究中,对叙事空间的常用概念。而文化线路往往记录着某一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类活动,如丝绸之路的贸易与交流、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文化线路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处处体现着这种特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让人们获得相关的信息,仿佛具备着“讲故事”的功能,即叙事的功能。所以说,文化路线也是一个叙事空间;用研究和构建叙事空间的方法讨论文化线路,会是一个新的思路。

提出在線路遗产的研究中引入叙事空间的概念并非偶然。自21世纪以来,叙事的理论便常常被应用于各个文化研究领域;考古学、城市规划学等文化遗产学中常涉及的学科,己频繁引入叙事和叙事空间的概念。在考古学领域,尤其是美术考古领域,常常用叙事的思维探讨遗产所表达的故事,从而更加贴近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例如对敦煌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画的研究,就常被学者引入叙事的概念,因为壁画本身就是由若干个关联单元所绘的若干个故事情节组成的。②这类因为壁画、画像石本身为故事类题材而被引入叙事性讨论的考古学例子不胜枚举。巫鸿先生在对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龙、璧图像进行“超细读”研究时得到的推论,也是叙事空间在考古学领域中得到体现的典型案例。巫鸿先生敏锐观察到,马王堆一号墓中四处的龙与璧的关系有两种:即龙穿过璧中心的孔和龙与璧牢牢锁紧。这两种关系分别代表着灵魂的牵引与灵魂的锁死。四处龙、与璧的图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叙事:魂魄离体、魂魄导入帛画中画像、魂魄飞升至昆仑仙界、魂魄得到供享。这块空间就记叙着这样一个魂魄离体后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③

除却美术考古中对微观叙事空间的探讨,中南大学张楠教授的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共同进行城市叙事空间进行了研究,主要依托的就是叙事学和城市故事理论。张楠教授认为城市空间是具有故事性的,而城市故事又具有着系统性、多样性、深层性、差异性的特点④。城市故事中的各要素具有不同的时代地域特征,而又可以串联成一个整体来反映城市文化。因此,张楠教授主持的中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多采用地图叠加法来进行城市叙事空间的研究,主要案例有苏州旧城区研究、澳门半岛城市叙事空间研究、南宁历史城区研究等。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而非文化遗产学,但是因为研究对象大多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老城区,因此对于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尤其是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区域性文化遗产研究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这种地图叠加法研究城市叙事空间的主要步骤是:首先通过文献、档案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城市进行基础性研究,搜集整理城市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其他具有城市记忆的特殊事件;根据这些事件对城市的影响,将城市的发展过程分为若干个历史时期。把每个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叙事要素进行分类并标注在相应的历史地图上,对这些叙事要素进行可视域空间分析,得到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可视域分布结构图。这里,叙事要素指具有叙事功能的元素,英国剑桥大学叙事环境研究中心将其分为四类: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和事件要素。自然要素即水文地貌等自然条件;人工要素指人类活动痕迹如城市中保存的历史建筑和发掘出的地下考古资料;人文要素指的多是一些非物质载体,如史料、诗歌、民俗;事件要素指的是历史上规则性的的节庆活动和大型活动等,有些研究也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地方性重要事件归入其中⑤。可视域区域指的是“城市的某一要素能被观察者明确感知或体验的有效范围,在此范围之内,此要素对于城市空间形象起着重要的甚至是领导性的作用”⑥。城市的可视区域分布图,代表着该段历史时期内对城市造成了较大影响的区域。将各个历史时期内的绘制的可视域分布图叠加在一起,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运动的历史轨迹,城市文化重心的转移痕迹,了解到是哪一个区域内的文化因子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得到了这张城市叙事要素可视域分布图后,再将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区域标注其上(在未被计算入事件要素的情况下),与可视域图重叠进行对比分析,就得到了一张信息更为全面的城市历史活动图。

这种叙事要素可视域地图叠加法虽起源于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目的在于更为合理地规划城市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但是因为其重点在于保护城市内的历史痕迹与人文景观,增强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与文化遗产学的理念暗合,值得被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者学习和借鉴。文化线路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巨大、内容复杂、历史悠久的大型叙事空间,研究起来复杂而困难。现在对文化线路的研究是以线路中重要的几个节点为基础,向四周扩展,连成概念性的道路线。

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对文化线路的研究不能仅基于对线路中“点”的研究,而是要侧重“线”的研究。然而历史中的许多痕迹己被时光掩埋,文化线路遗产又区域辽阔,只能有针对性地局部进行田野考察和田野发掘。用叙事空间理论中的地图叠加法来对线路遗产进行分析,可以清晰有效地在现代地图上标记出各历史时期,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给工作者和学者们一个参考。

用叙事空间理论研究线路文化遗产,是因为线路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叙事空间,而且其中又分布着众多小型的叙事空间,整体的属性符合叙事空间的基本特征。在保护历史文化城区的研究中,张楠教授极其团队应用的叙事空间理论中的地图叠加法近几年又创造了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成功案例,而这种方法,又恰恰可以应用到线路遗产等区域较大的文化遗产的研究去。

云南大学李盼在论文《遗产廊道叙事空间系统研究——以澜墨“茶马古道”为例》⑦中对澜墨茶马古道的研究中也使用了叙事空间的地图叠加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证明了此方法应用于线路遗产研究的可行性。

用叙事空间理论的研究方法去做线路文化遗产学的研究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平衡了整个区域的研究视角,不再专注于过去研究中的某些个侧重点,全面收集整个区域内的素材,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整理出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区域。

第二,用地图叠加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信息叠加在一起,同时注重了遗产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体现了遗产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三,用此方法绘制的遗产地图,结合了自然、人文、人工、事件等多重叙事要素,材料更加全面,不同于以往的单纯物质遗存发现地图,更容易发现之前研究中被忽视的要点。

第四,将幅员辽阔的遗产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叙事空间来进行研究,增强了遗产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紧密贴合了线路遗产的文化本质。

然而叙事空间理论方法在文化遗产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尤其是線路遗产的案例少之又少,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可以探讨发展的空间。此种方法的研究基础材料是收集的区域内叙事要素。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地图叠加法研究案例,研究的主体都是城市,虽然城市也是一个区域面积比较大的宏观空间,但相对很多线路遗产来讲却依然较小。线路遗产地域面积的扩大一方面提出了要用科学方法分析其发展脉络与区域重点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收集叙事素材的难度。因为只有在叙事素材收集得较为全面的基础上绘制地图,其结果才是科学的、可信的。所以说,对于线性遗产,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线性遗产如丝绸之路来说,构建其叙事空间地图的工作将是漫长的,可持续性的。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出土资料的增加,叙事空间构建中的人工要素材料将会不断得到补充,在改变原有结论的同时,让我们不断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注释:

①Prince G.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EMl. Nebraska: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7.

②占跃海,敦煌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画的图像与叙事[J].艺术百家,2010(03).

③巫鸿.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龙、璧图像[J].文物,2015 (01).

④张楠.城市故事论——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J].城市规划,2004 (05).

⑤朱政.苏州旧城区城市叙事空间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⑥张平.基于地图叠加法的南宁城市叙事空间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⑦李盼.遗产廊道叙事空间系统研究——以澜墨“茶马古道”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遗产文化遗产要素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千万遗产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